200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重点

200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重点

 

上半年,我县农业在遭受年初连续冻害和农资价格大幅上涨的不利影响下,通过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稳定、突破、外拓、提升”为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可达142.74亿元,比上年增11.95%,其中第一、二、三产收入分别为14.85亿元、119.50亿元和8.3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3.39%、13.11%、12.08%;农渔民人均纯收入可达4037元,增幅为8.35%。

一、  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农林牧经济形势分析

分析上半年我县的农林牧生产运行情况,主要表现以下4方面特点。

一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强,农民合作社昂首精进。上半年我县27家县级以上农林牧龙头企业拥有总资产7.77亿元,同比增16.82%,其中固定资产3.42亿元,同比增17.12%,1-6月份实现产值58369万元,同比增5.2%,销售收入48366万元,同比增1.8%,收购农产品5.96万吨,带动农户近10万户。但受人民币升值拖累,出口创汇3065万美元、利润3182万元,同比下降6.47%、2.73%。南方养殖、义超茶叶、天韵食品、乔明装饰等4家企业产值均在5000万元以上,其中南方养殖产值1.4亿元、义超茶叶产值1.2亿元。截至6月底,全县83家农民合作社经营收入1.88亿元、代销农产品4.5万吨、纯收益500万元,同比增202%、150%和735%。

二是畜牧业有升有降,总体态势保持平稳。1-6月份全县肉类总产量1.08万吨(不包括特种野猪和特种天鹅产量),同比增15.52%;禽蛋总产量0.7万吨,同比增5.95%。上半年生猪饲养量13.35万头,增1.63%,出栏5.7万头,增11.76%。母猪存栏0.75万头,同比增25%,生猪自给率高达90%以上。生猪价格先扬后抑,平均17元/公斤,净收入600—700元/头。因饲料等生产成本上涨,蛋价下调,全县蛋鸡存栏85.1万羽,同比减5.44%,晓塘、石浦、鹤浦等镇乡规模饲养场蛋鸡存栏同比减18.75%。上半年浙东白鹅雏鹅均价16元/羽,同比增4元/羽,肉鹅均价13.6元/公斤,利润17元/羽,效益拉动饲养,上半年浙东白鹅饲养量159.2万羽,同比增9.79%,出栏128万羽,同比增21.9%。因畜牧业结构调整,肉牛、毛兔、獭兔等饲养量持续减少。而特色畜禽效益明显,上半年特种野猪饲养量2.6万头,同比增62.5%;特种天鹅饲养量81.1万羽,同比持平;绿头野鸭饲养量17.2万羽,同比增1.78%;

三是林特业发展继续优化,名特品种渐入佳境。上半年新发展水果面积3757亩,总面积达20.7万亩。柑橘、杨梅和枇杷依旧荣占“三巨头”宝座,发展面积达85%以上;新选育的特早熟温州蜜柑“大分”、本地优新大果“乌紫杨梅”和白沙枇杷苗木需求旺盛,供不应求。因大棚葡萄效益显著,亩产值可达2万元,今年突破性发展400多亩,总面积2211亩。受年初冻害影响,枇杷同比减产30%左右,总产量约2100吨,其中白沙枇杷约100吨,市场销售价24元/公斤,最高达40元/公斤;而红沙枇杷仅4元/公斤左右,枇杷产业总产值1000万元以上,与上年持平。受初春雪冻影响,茶叶总产量850吨,同比减3.4%,产值840万元,同比减15%。受2007年秋茧价格大幅下降和今年生产资料成本大幅上涨影响,蚕农积极性受挫,散户掘桑、大户缩养,上半年全县实际出库蚕种348张、预计产茧14.8吨、产值29.6万元,同比分别下降47.5%、44.2%、44.6%。全县花木面积4115亩,上半年新育138亩,总株数1090万株,同比减21%,苗木经营户从332户减少到326户,主要原因是部分苗木,如杨树、杜英、玉兰等被淘汰。

四是种植业受制于天,产品效益表现不一。上半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6.8万亩,其中设施栽培3.5万亩,瓜果2.6万亩,与去年持平。受年初冻害影响,种植业生产普遍受到影响,特别是8700亩棚栽蔬菜受害更甚,大棚红茄、番茄等茄果类蔬菜普遍生长季节推迟,产量和品质变差,农民收益明显减少。而国内蔬菜主产区生产、运输因雪灾受阻,促进了我县花椰菜、绿甘蓝等外销蔬菜的销售,开春后收获的0.64万亩花椰菜产地批发价每公斤1.0元,亩产值3200元,是近几年收入最高的一年。紫甘蓝和绿甘蓝产量亩产值约为1500—2000元,与去年持平。草莓种植面积0.27万亩,采收期长,市场畅销,平均亩收入0.9万元,同比增18.4%,尤其是泗洲头“红颊”草莓,亩收入普遍在万元以上。果蔗销售形势较差, 0.9万亩面积,平均亩产6100公斤,比去年增100公斤,亩收入4500元左右。西瓜面积2.0万亩,同比增0.1万亩,其中棚栽西瓜0.55万亩,与去年持平,因受早春低温冻害影响上市推迟半个月以上,亩收入2200元,比去年略低。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夯基础,善扶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

在全球粮食供应持续紧张背景下,我县积极应对,多措并举,上半年早稻种植面积35021亩,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种植任务。同时春粮、油菜生产克服播种季节迟、雨雪天气多等不利因素,获得丰收,2300亩大麦平均亩产300公斤,2000亩小麦平均亩产275公斤,7840.1亩油菜平均亩产120公斤。 一是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4月2日召开全县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会议,县政府与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了2008年度粮食生产责任状,分解落实省政府下达23万亩、8.2万吨粮食生产任务,实行一票否决制。4月18日,李关定县长率各镇(乡)、街道一把手进行早稻生产督查。二是出台系列扶粮惠农政策。特别是对早稻的补贴,市、县财政实行每亩20元的普惠制补贴,镇乡政府也纷纷出台配套补助政策,最高达每亩300元,加之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土地流转补贴等利粮政策共同推动,一定程度弥补农资价格上涨和农用柴油供应紧张等对生产造成的影响。上半年共发放中央农资综合直补资金729万元,2007年冬种生产县级补助资金19.04万元,农作物雪灾补助款19.01万元,并在网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开展水稻高产竞赛活动。落实11个示范方1105亩,3个示范村966亩,40户示范户1268亩。早稻和单季晚稻直播面积11.1万亩,机插0.6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71.6%和4.2%。同时做好粮食良种供应,供应水稻良种15万公斤,其中超级稻种子2.0万公斤,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四是做好标准地力调查和测土配方工作。完成450个土样采集任务,制定施肥建议卡10000份,覆盖村数200多个,入户率达100%。完成“3414试验”5个,示范方10个。上半年共推广使用有机肥5500吨,建立专用肥示范方4个,辐射带动面积3万亩。

2、创组织、强企业,龙头带动力日益强劲

一是加强农民合作社指导工作。上半年新成立龙顺果蔬、大目洋水产种苗、新桥对对红枇杷等23家合作社,全县总数已达83家,社员2685人,成员出资总额4071.53万元。同时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管理, 29家完成了变更登记。二是强化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完成齐心活鲜水产、浙东白鹅、双联畜牧3家合作社的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荐材料上报和金元蛋业、象山红柑桔、东海水产3家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监测材料上报工作。推荐2家企业申报2008年度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上报南方食品、飞日申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三是加紧产业基地建设。2007年申报的白鹅和网箱等2个产业基地基本完成建设,外销蔬菜产业基地初步设计已通过市发改委和市农产业办组织的评审。2008年度新申报的乌紫杨梅、南美白对虾、生猪养殖和紫菜产业基地等4项目已基本获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讨论通过。县级杨梅、柑橘、白鹅和外销蔬菜等4个基地正抓紧建设。新桥南美白对虾、乌紫杨梅、南部沿海紫菜、墙头宏森源甜瓜、昌国优质獭兔等列入2008年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候选基地。

3、打品牌、造优势,产业竞争力扶摇直上

一是做好特色产业。去年从法国引进的郎德鹅父母代苗鹅已产蛋4.9万枚,孵出苗鹅3.75万羽,填肥后平均肝重达1000克以上,比国内报道平均800克提高了25%均鸭肥肝仅重400至450克),在我县适应性饲养后生长良好。南方公司新培育的新品种斑嘴鸭发展迅速,目前已发展到6000余只规模。我县选育培养的“象豌1号”豌豆新品种,上半年顺利通过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并在河北和我县创新园内繁育种子50亩。进一步推广特早熟温州蜜柑“大分”和大果“乌紫杨梅”为代表的优质水果品种,累计推广优质水果5.8万株。同时引入了蓝莓、樱桃等优质特色水果品种17个。二是强化规模生产。在规模效应激励下,畜牧小区建设方兴未艾,除晓塘和高塘已建成畜牧小区外,茅洋、贤庠、新桥也在积极筹建。生猪养殖规模程度日益提高,现有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规模猪场52个,同比增7个。粮食生产方面预计全县20亩以上种粮大户800户,面积3.6万亩,其中100亩以上100户,面积1.5万亩。三是做好认证工作。上半年完成17家无公害一体化申报单位的材料综合及上报工作,其中种植业13家,产地种植面积6.2万亩;畜牧业4家,产地养殖生猪2.32万头,鸡5.7万羽,白鹅3万羽;完成象山青水果专业生产合作社等6家企业的15只产品绿色食品申报工作。并加强对已认定基地及认证产品的监督管理。到目前,全县已有52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产地认定,3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8个绿色食品,9个有机食品。四是做好展示展销。上半年共组织18家企业参加了天津洽谈会和国际茶文化节,努力打造象山红、象山鲜、象山绿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系列品牌。我县农产品大获市场青睐,知名度进一步打响。

4、讲生态、严治理,农业安全逐年提高

一是圆满完成绿化造林工作。全县已完成山地人工造林6965亩,为县下达任务的116%,其中防护林5360亩,经济林1505亩。进村道路绿化58.9公里;公路绿化8.4公里;生物防火隔离林带20公里;河道绿化20公里;新增市、县绿化示范村40个。二是做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通过市级验收基础上,编制2007年象山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公报,并启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完成2007年度539.17万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下拨,启动“生态公益林示范乡镇”活动。三是严格农产品检测工作。上半年共抽取蔬菜样品345个,蔬菜质量总体合格率为96.8%。共抽检茶叶样品11个,合格率100%。同时全县60个农产品质量监测点建设已完成筛选、选址和监管人员确定工作。四是全面完成第一次农业污染源调查工作。组织114 余人深入全县18个镇乡、街道,共调查种养植(殖)农户1748户(场),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准确掌握了我县农业污染源的产生、排放和利用情况。五是推进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实施。上半年共建池36座容积3550立方米。目前累计建池149座,其中50立方米沼气池96 座,100立方米沼气池53 座,容积10100立方米,完成率70.6%。六是抓好森林防火工作。2007年11月1日至4月30日,全县仅发生4起森林火灾,过火面积627亩,受灾面积289.5亩,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火灾发生率25次/10万公顷以内。七是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做好墙头镇西沪港区域候鸟监控工作,推进第27个“爱鸟周”宣传活动,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贩卖、经营野生动物行为,获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猴面鹰3只、灰鹭2只,省重点保护动物夜鹭1只。

5、重科技、活制度,生产潜力充分挖掘

一是农业科技深度推进。大力实施“优质肉鹅良种-浙东白鹅中试示范”、“浙东白鹅人工授精综合技术研究与推广”、“紫花苜蓿耐盐碱新品种培育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杨梅矮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柑橘完熟栽培技术”、 “水稻节能增效技术示范推广等主推技术。各项目进展顺利。二是农民培训工作有序开进。上半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9期,培训人员4921人,并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目前已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人员506人。三是切实做好农民信箱工作。实施农民信箱万村联网工程,已从全县491个行政村中筛选出121个行政村作为首批子网建设村,已全部在互联网上建立域名。农民信箱注册用户达15743,启用14486。上半年发共发送买卖信息1364条。四是农业保险得到突破。根据我县产业特点,确定今年试点扩面品种为水稻、能繁母猪、油菜、生猪、种鹅、大棚蔬菜(瓜果)、柑橘、淡水南美白对虾8个品种,并建立农、林、牧、渔业定损裁定专家组,截至6月23日,全县18个镇(乡)、街道共签订保单445份,有509户农户(村)参加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其中水稻465户,参保面58.86%,大棚果蔬39户,柑橘4户,参保面积28219 亩(其中水稻参保面积27635亩);生猪1户,参保数量6000头。保险金额共计1665.99 万元,向农户收取保费23.05 万元。五是土地流转得到保障。与县财政联合印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县政府明确今年安排土地(林地)流转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改善流转土地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流转服务组织和培育规模经营大户,对依法组织连片的、一定年限以上的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予以奖励补助,对先进的镇(乡)、街道及村进行表彰奖励。六是深入推进林地流转。已上报森林资源流转面积18234亩。分为生态公益林8091亩,商品林10143亩。其中流转连片150亩以上的大户有48户,流转面积14671亩;其它流转55户,流转面积3561亩;流转形式多样,其中租赁经营6345亩,股份合作4256亩,转包经营6853亩,转让经营780亩。

6、紧防控,早预警,动植物疫病保持清洁

一是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动物卫生预警指挥管理系统网站。1-5月份,共免疫家禽禽流感202.24万羽次,生猪W病10.77万头次,亚洲I型W病牛1290头次、羊2.97万头次;免疫猪瘟疫苗12.85万头次。累计监测样本2119份,检测结果禽流感合格率鸡97.82%、鸭92.86%、鹅95.87%,鸡新城疫合格率99.50%,猪口蹄疫合格率91.81%,猪瘟合格率91.38%,检测合格率与同期相比有很大提高。二是植物防疫工作有效推进。做好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建设,标准病虫观测圃征收土地14.6亩,已建气象自动观测点1个,办公实验用房建筑设计及招投标已完成。一枝黄花上半年全县共组织除治专业队28个,投入专业除治人员131名,完成化学除治面积5680亩次。对梨枯梢病、葡萄根瘤蚜、红火蚁等疫情开展普查。柑橘木虱统防统治8300亩次。三是绿色通道运作顺利。上半年共实施“绿色通道”植物检疫签证3116 批次12696 吨,其中蔬菜瓜果849 批次1690吨,柑橘果实2267批次11006吨。四是农村灭鼠工作圆满完成。组织灭鼠专业队431个,共投放毒饵40吨,完成农田灭鼠25万亩、室内灭鼠13.6万户,灭鼠覆盖率达95%以上,达到省、市灭鼠要求。

7、行法治,促农经,农民权益得到保障

一是加强普法宣传。3月7日县农林局局长董传铭等做客“阳光热线”,解答有关农业法律知识;积极组织普法下乡活动,分发宣传资料0.3万份,各级农业网站上发布有关执法信息24篇,发放调查问卷100份;组织制定《农林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规则和标准》。二是深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3月25日,在定塘镇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现场宣传,发放宣传册8000余份,展示图版18块。三是打好“绿剑”春季、夏季专项执法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710 人次,检查农资经营网点172家,查获假劣农资1195公斤,立案查处 4起,罚没款3万余元。对52家企业进行农资产品质量抽检样品84个,对不合格企业进行处罚。四是创新农资监管体系。建立农资企业信用管理平台,全县已有231家农资企业纳入信用管理数据库。同时大力推行“农资主推品种公告制”、“农资生产经营服务承诺制”、“农资质量监测制”、“农业生产事故补偿通报预警制”、“连锁经营制”、“农民义务监督员制”等六项制度。半年来,通过“12316”农业违法投诉共受理举报投诉电话97个,办结率100%,受理并成功调节农业生产事故和纠纷12起,帮助挽回经济损失70.8万元。五是加强森林违法案件督察和查处。做好境内采石场、临时使用林地单位和加工竹木经营企业的检查监督工作,立林业行政案9起,合计收缴罚款65992元,立森林刑事案4起,已起诉至县检察院。同时开展“禁种铲毒”专项行动,铲除罂粟335株。六是继续推进村务公开。公开程序规范村分别为99.61%、98.23%,财务收支逐笔公开村分别为100%和98.23%。七是全面推进集体经济三年一轮审。截至6月底,已完成68个村的集体经济审计任务,累计审计金额5.26亿元,审出违规金额1.94万元,收回各类应收款项4.3万元,??举,截至7月2日,全县应开展换届选举492个="TEXT-INDENT: 2em">8、正作风,顺人气,队伍建设不断优化

一是深入十七大精神学习,3月份邀请县十七大微型党课宣讲团5位成员宣讲,4月份邀请县委党校魏行进老师作了《奉献是人类最高尚的品质》专题讲座。先后开展了 “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和“我为农林事业献一计”等活动,并举行“我与十七大谈创业创新”征文和演讲比赛,共12名选手参加比赛。二是开展“百名农技干部联基地扶大户”活动,通过推广实用技术、市场信息、优良品种、农产品加工技术等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等技术措施,与联系企业、基地、大户建立挂钩联系制度,并建立严格考核制度,要求联系人员与基地、企业、大户直面服务每个生产周期不少于5次或全年服务不少于15次。三是加强党员活动。开展支部帮扶结对活动,分别与六个基层支部建立结对。清明期间,开展了全局党员干部祭扫革命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立夏来临之际,陪同70余位退休党员干部参观了象山县重点工程上张水库和乌沙山电厂,感受象山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并召开庆祝建党87周年暨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今年我县“创三优一满意”服务创新竞赛活动中,我局县畜牧兽医总站被评为优秀红旗单位、县农林局行政许可科被评为红旗集体、陈子敏同志被评为竞赛标兵。

与此同时,还抓好区划、档案、信访、扶贫、建议和提案的答复等工作。

上半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生产基础薄弱。河道、山塘、水库等年久失修,造成部分土地无法耕种。农业设施栽培推广不够,农业生产得不到有效保障;二是农资价格飞涨,生产成本大幅攀升,而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有多发趋势,农业贷款长期得不到解决,农民生产效益缩水;三是动植物疫情依然严峻,国内外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不容乐观,水稻常发性害虫有重发难治苗头,而我县防控经费不足,全社会防控意识和能力薄弱给疫病防控带来一定困难;四是未经审批擅自采挖林地现象日趋严重,有些还借公益之名,行赢利之实,我局执法人员短缺,监管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五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参保品种单一,参保面不广。由于保险额度偏小、保险责任过严、免赔标准过高,除能繁母猪、水稻外,其它种养大户参保积极性不高;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缺乏操作细则,尤其是检出不合格产品的处置缺乏可操作性,对监管工作造成不便;农业技能培训预期效果不是很理想,农民自发要求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二、下半年工作要点

围绕上级部门年初对我局考核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深入作风建设年活动,全面促进农林牧各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强化农业安全工作,确保奥运期间农产品安全

一是继续搞好全县农产品监测工作。在做好国家、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工作同时,继续做好全县农产品例行监测和专项检测,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监管措施,二是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点建设工作。进一步落实资金筹措计划,做好相关仪器、设备的采购申报工作,并对检测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同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测制度,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推进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工程建设,区域站项目新建实验办公用房445平方米,标准病虫观测圃14.6亩,完成仪器设备采购及安装调试。建立病虫草鼠视频素材数据库,制作播出电视预报节目5期以上。四是全面运行动物卫生安全预警体系。以动物防疫及预警指挥管理系统为核心,构成动物卫生安全预警体系,全天候收集、分析动物卫生安全信息,及时发布预警报告,提高重大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五是抓好重大农业植物疫情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做好柑橘木虱防治及柑橘种苗监管,挖除所有柑桔黄龙病疑似病株,严格控制柑橘小实蝇疫情传入、传播;抓好加拿大一枝黄花夏秋季除治和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做好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斜纹夜蛾、红蜘蛛等重大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工作。六是加强动物安全卫生工作。加强动物防疫和科普知识宣传,依法防疫、科学防治。实施动物疫病及畜产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实行调入动物风险评估,完善规模场养殖档案,对畜禽及产品运输、交易环节进行追踪记录。

(二)强化农业基础生产,稳定农产品供应

一是继续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3万亩,总产量8万吨,其中水稻17万亩。确保全县超级稻推广面积达到3.5万亩,平均亩产500公斤。二是继续稳定经作生产。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打好“象山绿”品牌。全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2万亩,设施栽培6万亩,全年蔬菜种植面积12.5万亩,其中外销蔬菜7万亩。三是推进测土配方。全年有机肥示范面积1.5万亩,推广应用12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面积3.0万亩,推广应用30万亩次,其中配方肥10万亩。四是继续稳定畜牧生产。稳定浙东白鹅年饲养量220万羽以上,向县外年供种苗280万羽以上。生猪存栏量稳定在7.5万头,全县猪肉消费自给率保证在85%以上,蛋鸡饲养饲养数保持在80万只,并积极引导开发肥肝鹅和肥肝鸭产业。五是继续推进林业生产。以原有“乌紫”杨梅产业基地为基础,推进3000亩象山“乌紫”杨梅核心区建设。进一步推进柑橘无病毒苗木研究和推广,开展6万株嫁接苗及15万株砧木苗培育工作。

(三)强化龙头扶持,提升产业实力

一是抓好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搞好到期项目验收工作,并配合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搞好最终的验收工作。实施2008年度项目的后续建设工作。健全完善从项目申报、阶段检查、验收审核到后续推广的一整套管理制度,全方位加强多项目监管力度。二是抓好农业龙头企业管理。继续做好农业龙头企业的服务工作,深入企业厂矿,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要求。争取年底全县农林牧农业龙头企业产值突破12亿元。三是开展产业调查研究。围绕龙型产业、龙头企业、种子种苗、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等方面开展调研,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下半年主要是做柑橘、出口蔬菜等产业的产销情况的调研。四是抓好农产品展示展销。继续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大户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展销会和博览会,进一步扩大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同时抓好新一批农业招商项目的筛选、包装和推广,争取新落实农业招商项目1-2个。

(四)强化农业生态建设,提升生态文明

一是进一步抓好森林资源管理。组织开展清理已流转林地,进一步完善流转手续,审核检查下拨的流转扶持资金,将森林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并收集、整理归档。并做好林权证补办工作,制定规范林区作业道路建设标准,出台林区道路审批管理规定。二是加强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做好公益林地籍信息管理体系和3个生态公益林示范乡镇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补偿资金打卡到户制度,做好2008年度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的清册编制工作。三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加强全县农村老年人群体的宣传教育工作,推进护林巡查员“三选一”办法,落实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责任包干制度,组建一支县武警森林消防中队,加强市县二级森林消防专业队的培训演练和装备建设。四是加快畜禽污染治理。进一步按治理任务明确各级责任,加快治理进度,在年底前完成2个生态省治理规模治理场(涂茨余国忠猪场和高塘岛乡同兴畜牧小区)、15个生态市规模治理场的治理任务。五是狠抓沼气国债项目实施。切实加快进度,确保完成286座沼气池的项目任务。

(五)强化农业执法行动,营造法制氛围

一是开展绿剑打假保农业夏季、秋季、冬季专项执法行动。围绕“农药登记管理年活动”,贯彻落实农业部2007年底颁布的6项农药管理新规定,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假劣农药、无登记证生产、添加未登记成份、扩大使用范围、一证多用、标签不符合规定以及肥料产品标称具有农药功能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二是继续深化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十小”行业中的小农资整顿规范工作,进一步落实各项制度建设,培育指导县丰润农资有限公司,争创“百家诚信农资示范企业”。三是进一步抓好普法工作。做好“说法时间”栏目安排,在指定地点做好“普法画廊”的宣刊任务,??传教育,并积极配合县普法办组织开展送法下乡宣传活动。四是加大动物卫生安全监管力度。利用联合检查、突击抽查、??式加强动物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加大违法案件的立案查处力度。

(六)强化农经管理,实现农民增收

一是及时做好农业保险定损理赔。起好综合协调和上情下达作用,完成保费复核、汇总和结算,并督促各镇(乡)、街道定损理赔小组协同保险公司做好防灾防损、责任界定、现场查勘和定损,协调县定损理赔裁定专家组做好纠纷争议调处、仲裁。二是继续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督促合作社健全完善制度,强化经营管理,继续开展 “五化”建设,并申报市示范合作社2-3家,确认规范化合作社15家。三是全面推进土(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强督促指导,开展考核奖励,确保全年新流转土地0.7万亩、新规范土地流转合同2万亩和林地新流转林地0.3万亩,林地流转总面积突破4万亩的任务全面完成。四是进一步强化农民负担监督考核。健全农民负担监测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力度,做好年终农负工作专项考核。五是扎实推进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重点做好届后财务审计,全面完成36个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村创建任务,继续做好村级财务公开工作,力争公开率每期达98%。六是加强农民培训。加强农民培训。注重重点产业及重点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全年培训8000名,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确保全年2000名培训任务,做好农业大专班的招生办班工作,争取学员50名。七是加强信息服务。大力实施万村联网惠农工程,做好全县121个村首批自助建站和50个农村信息化示范村建设工作。至年底,全县农民信箱注册用户达到2万户。

(七)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转变作风

一是继续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进一步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深化对十七大精神的理解,同时借助各种载体,在各条线上推进实践,不断掀起十七大精神学习的新高潮。二是扎实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着手开展确定主题、破解难题活动,全面了解服务对象和基层群众对政策、科技、信息、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充分发挥农技干部的作用,开展创业创新“点题服务”,扎实做好“百名农林干部下基层扶大户”活动。三是开展民主恳谈活动。结合县人大对我局的评议活动,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创业创新”主题,组织开展民主恳谈、民主听证和满意度调查,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建议,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四是继续做好青年干部培养。通过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青年干部全方位素质的培养。利用领导干部扶着学和青年干部相互学两条途径,增加青年干部之间交流的机会。通过组织年轻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参加县内外各种比赛、活动,不断磨炼自我,亮出自我,扩大个人的知名度。五是继续深化作风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检查监督,做好执行落实,真正建立起制度管人的机制,营造正气的单位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