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高塘岛乡扶贫工作成效及对策

  一、  基本情况  

  我乡地处宁波市最南端,面积58.8平方公里,6264户,人口2万。2008年未社会总产值10.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5亿元;农渔民人均收入5696元。
  随着08年9月三门口大桥通车,结束长期以来制约海岛发展的交通瓶颈,我乡充分利用”大桥品牌”, 抢抓机遇,依托海岛优势,发展”桥海经济”,紧紧围绕“构建临港工业新区,打造品牌农业基地,建设海岛旅游胜地,创建和谐生态海岛”四大战略目标,全力推进“美丽海岛·我的家”为主题的新农村建设。随着浙江广天船舶配件公司、天丰油品公司等4家500万以上规模企业的投产,改变了海岛薄弱工业基础的格局;梭子蟹、柑桔、紫菜、滩涂开发等五个四亩产业基地不断提升,西瓜、甲鱼、芹菜特色种养业的“万元田”高效农业已成为农民收入新“增长点”。花岙旅游、海岛渔家乐知名度不断提高,旅游富民效应开始显现,万亩围垦工程有序推进。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全力实施岛卫生教育设施建设、外引水工程、乡村网络化公路、标准海塘维修加固、村庄环境整治等重大民生工程,海岛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极大变化。
  二、工作成效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由乡党委书记担任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建立专题研究扶贫例会制度。加强项目开发规划、工程监管、动态管理,资金定期审计等机制。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主要表现在:
  1、集体开发项目成效显著。近三年来,我乡结合集体滩涂、山林开发;低产桔园改造、学校等闲置资产出租、专业市场建设等形式推进集体经济的发展,提高自身“造血”功能。2008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7.87万元。特别在联合开发项目上,严格把关,结合产业发展,科学实施,成效明显。如07年实施的 “果蔬交易市场”。结合我乡万亩柑桔产业优势,工程占地14亩,投资80余万元建立市场,08年又配备了选果机,成为全县条件最好的果蔬交易场所,市场销售还辐射到周边的镇乡。该市场通过收取交易管理费及场地出租等经营,年收入达到10余万元。2008年实施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扩建项目,即推进畜牧业“退村进园”,又完善生态畜牧小区的功能,加快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进程。2009年实施外门头塘309亩标准池塘改造,投入100多万元完成池塘内部建设通过改造后收益从1100元/亩,增收到1580元/亩,年增收148320元。通过扎实工作,真正把开发扶贫资金发挥最大作用。
  2、困难群体生活得到改善。目前全乡低收入农户565户,1452人;其中142户低保、五保农户全部纳入低收入。近三年来有223户低收入农户,183名助学对象,81户生产型农户得到扶持。同时乡里每年安排100余万资金用于低收入农户的救济、农资等生活生产扶持配套。同时建立乡村干部帮联低收入农户机制,探索一户一策一干部的模式。
  3、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三门口大桥建成通车、金高汽渡通航,海岛群众出行难问题彻底解决。海岛交通三年大变样,共完成农村网络公路建设30余公里,硬化村道40多公里,已有10个村实现了村户道路的全面硬化。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改水工程,完成岛外引水工程,海岛群众从此告别饮水难历史,并完成小乌岩水厂、东坑里水厂以及大、小乌引水并网工程建设。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建设标准海塘12余公里,万亩围垦工程进入造田阶段。随着花岙旅游的发展,金高椅的渔家乐饭店发展到6家,年收入近千万。3年内建成资源性机耕路15公里。
  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三年来,教育总投入超过1100 万元,新建教学大楼、教师宿舍楼、灯光球场等一系列工程,2009年乡财政发放教师奖励资金24.72万元,更好促进尊师重教事业;医疗卫生投入超过130万元,购置了救护车等医疗设备,引进全身活生化仪1件,规范建设卫生服务站4个,海岛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化,花岙石林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渔民文化节、农民文化节活动等群众文化扎实开展,海岛特色文化得到弘扬。
  四、下步计划
  1、加快资源开发步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一是发挥山海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标准养殖塘的改造,经济林开发等举措。二是搞好宅基地整理,通过土地开发、宅基地整理,增加村集体收入。三是建设物业项目,发展配套服务业。整合土地资源闲置学校等兴建市场、出租办厂等,如江南村还着手将闲置的村活动室开发为星级宾馆,如江北村拟开发50亩工业小区,建造厂房出租。四是资产保值增值。如渔潭村,将200余亩养殖塘征用后为船舶配件工业区,并把近300万元土地征用费一分不拆,通过担保转借给企业,每年收益稳定利息,确保集体经济增值。如花岙岛村利用扶贫资金,购置旅游观光车,即解决交通难问题,又带动旅游资源,开辟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收渠道。
  2、借助帮联结对单位外力,创新发展思路
  加强与挂钩帮扶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制定详尽的三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将帮扶资金恰到好处用到实处,从而有效壮大集体经济, 2009年共有5个村与市级单位结对,分别是中江-市烟草专卖局、三五-市贸易局、珠益-市贸促会、上江-市检察院及龙珠-梅山保税港区管委会;通过交流,不仅解决资金困难,还增加信息、技术的帮扶与支持。同时加强与本地籍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及外出自主创业成功人士的联络,争取他们支援家乡建设。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
  突破发展难题,解决花岙岛引水工程,石三线环北路改建、强塘工程等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加强村庄规划,促进农居集聚点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电气化改造、加快户道硬化、污水处理。着力推进临港工业开发、花岙旅游、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基地等建设。
  4、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深化精神文明建设
  不断深化教育强乡战略,继续落实教育奖励政策,在引进师资和吸引人才上加大投入。积极创建“书香校园”,配强配齐教育装备,逐步提高海岛教育水平。实施“种文化”工程,通过举办农民文化节、老年体育运动会等节庆活动,丰富村民娱乐文化生活,切实提高群众素质,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加大医疗投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推进村级卫生服务室标准化建设。
  5、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深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参保率96%以上。加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扎实推进社保扩面工作,重点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完善大病救助体系,努力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低保户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全面推进房屋“两改“工作,扎实开展农村居家养老工程,更加注重对低收入农户的关怀。
  三、存在问题
  1、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增长缓慢。08年18个村平均集体经营性收入5.9万元,其中有15个村年收入不足5万元。原有撤并的10个自然村收入更加困难。各村还面临着土地政策性制约、开发资金紧张的现状。
  2、海岛基础仍然滞后。随着三门口大桥的通车,城区车流迅增安全隐患多,交通道路急需改建,花岙岛引水工程迫在眉睫,教育卫生设施相对落后,科技人才外流严重,还有近十公里标准海塘建设有待加固。
  3、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由于海岛基础条件差,起步迟,但干部群众呼声强烈,乡村新农村建设资金面临许多压力,环境整治、道路硬化、农民会所、休闲公园建设虽然县乡出台不少奖励、配套措施,但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负债累累,发展明显后劲不足。
  4、低收入农户增收不明显。通过危房改造,助学扶持,使低收入农户得到实惠,但由于信贷、技术指导等相应机制未配套,弱势群体的低收入农户生产发展,脱贫致富仍困难重重。
  5、在确定低收入农户上?准的农户却被纳入实施。在确定收入农户时,存在干部、村民代表评亲戚 的情况,同时将住房改建户优先列入低收入户,造成标准不一。
  五、扶贫政策建议
  1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基础建设扶持力度。随着新农村的推进,希望市里继续扶持村道硬化、扶贫机耕路建设,同时出台扶持农居集居点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电气化改造及海岛引水等民生工程建设扶持政策。
  2、继续加大对教育卫生的投入。目前农村学校的校舍基本改造,但学校运动场、图书馆、乡村文体中心等教育文化设施仍十分滞后,农村医疗社区化服务条件还不具备,需要对欠发达地区教育均化衡投入更多资金。
  3、加强对农业产业的支持。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加强政策倾斜与政策支撑,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力度,培育其优势特色产业,继续选派优秀科技团队与科技人员联系镇乡产业基地。
  4、建立合理的信贷扶贫体制
  小额信贷可以有效地满足有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的资金需求。通过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落实低收入农户金融扶持政策,设立专项基金,落实担保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有创业愿望的低收入农户资金紧张的问题。

  5、市级结对单位加大支持力度。在落实扶持资金的同时,加强在信息、技术、智力等方面加强合作与牵线,多途径发挥作用。乡镇在落实集体经济联合开发项目可能较多涉及土地政策问题,希望土地、金融等部门给予土地、资金政策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