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气象局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我局在宁波市气象局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33号文件精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三思三创”活动和实施一线工作法,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注重日常业务质量,认真抓好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服务。

2011年工作回顾

一、1至10月份气候概况

今年天气气候特征是春季气温偏低、终霜日明显偏迟、梅雨明显、高温天多、无台风直接影响、“秋老虎”持续时间长。1至10月份,我县气温总体正常但有阶段性冷害和高温,有局地性强降雨出现,全年没有出现严重的气象灾害,气象条件总体较好。1至10月份平均气温18.1℃,比常年高偏低0.2℃,但比上年同期偏低0.5℃;最低气温-4.4℃,最高气温38.1℃,其中≥35℃高温天数有12天,比常年多4天。总降雨量1070.7mm,比常年同期偏少22%,比上年同期偏少30%;总降雨日120天,比常年同期偏少17.6天,比上年同期偏少41天。总日照时数1356.6小时,比常年同期偏少7%,接近上年同期。主要气候事件:一是2次寒潮,出现在2月下旬和3月下旬。二是干旱,3月下旬到5月持续少雨,达到中旱程度。三是暴雨,6月份经受了5轮强降雨,8月下旬出现了5次局地性强降雨过程。

二、抓好气象业务工作,为社会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

我们坚持把气象服务工作放在首位,做到“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个过程不放过”,坚持“以人为本、无所不在、无微不至”的理念抓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以严谨仔细、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大气探测工作。

(一)开展以重要天气和重大节庆为重点的天气预报服务

面对多发的气候事件,在服务中做到主动预警,及时预报,服务效果显著,为防灾减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服务中除常规的方法和途径以外,还利用手机短信决策平台、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等手段进行服务,今年共发布气象信息内参(重要天气报告)88期,决策短信服务100批,接收达38万人次。

(二)深入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今年以来,我局继续做好为我县“7+1”农业龙型产业的服务工作,完善镇(乡)、村二级及龙头企业的服务网络,凡出现“三性”天气都及时通过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或电话告知,深受用户的欢迎。公共服务中心的业务人员深入农户、养殖户了解需求,密切关注天气动态,及时向他们发出可用的天气信息,如在早稻春播期间,遇连晴、连阴雨和冷空气影响时就及时向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气象信息员、气象协理员等发布气象短信;在6月初的明显降水前提醒小麦、油菜种植户利用有利天气抓紧做好收晒工作。今年1月宁波市海洋气象台渔业捕捞专项服务正式开播,为切实做好播报服务、方便渔民收听,我局落实了专职播音员,为海上捕捞渔民提供了气象信息保障服务。

(三)认真仔细抓好大气探测工作

工作在大气探测一线的全体同志认真组织学习规范、大气探测手册和各项新技术规定,针对市局业务处的要求,认真做好汛期自检,配合市局检查、考核,针对检查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做到业务精通,责任到位,值好每一个班,观测好每一个数据。测报年度基数28786.5,错情0.5条,错情率为0.02 ‰,期间报表全部无错,达到市定指标。

三、抓好乡村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今年以来,我局找准了国家气象局在全国20个省120个县建设“乡村气象服务体系”的契机,积极争取在我县实施该项目。在项目实施中,深入一线抓调研、抓落实、抓项目推进进度,已经取得了预期效果。一是镇乡气象协理员、信息员、防灾减灾部门联络员的“三员”制度不断完善,并进行了培训。二是在全县18个镇乡(街道)和宁波能大公司、贤庠镇碶头陈村建立了20个气象服务站并配备了电脑等相关设备。三是在上半年的岗位调整中增设了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配备了专业服务人员。四是开展为农“直通车”服务。全年召开三次农村,并多次深入对虾养殖户、种粮大户中了解农情、送气象信息到农户,为他们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服务。五是在西周等7个镇(乡)、街道进行了气象防灾减灾示范镇(乡)创建工作,已通过市局初验。六是完成西沪港海水网箱养殖观测站建设工作,为养殖户提供气象及海水水质资料打下基础。到10月底已完成项目的95%。

四、抓好项目工程建设工作

(一)实施石浦气象站专用道路工程项目

该工程项目是通往象山县石浦台风海洋综合观测基地内的一条新建道路,路线全长1.16公里,概算为665万元。今年春节后工程正式开工,着重做好土地征用的政策处理和工程监管工作,现已进入混凝土路面施工阶段。此项目完成后,将彻底改变石浦气象站的交通状况,大大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做好象山县气象预警中心建设项目的准备工作

依据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我局拟在象山经济开发区三期(滨海工业区)新建象山县气象预警中心一期工程,经过前期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工作,该项目将进入审批和经费落实阶段。一期工程包括业务用房400平方米和风廓线仪等综合观测基地1250平方米,计划于2012年动工,此项目的实施能进一步提升我县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促进象山经济社会发展。

(三)启动县防汛减灾决策指挥系统气象分中心建设项目

为落实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指挥功能,完善县防汛减灾决策指挥系统中气象局功能的不足,改善气象业务平台的某些不足,投资100万元建设该项目。该项目通过整合在“数据采集、信息处理、指令下达”三大环节形成完备的功能。分中心的建设将使防汛减灾功能扩展到所有气象灾害防御,实现政府有效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投资,为象山灾害性天气领导小组建立一个决策指挥平台。目前该项目已报发改局审批立项,计划于年底前动工。

五、完善行政许可审批机制,履行社会管理职能

我局在上半年的岗位调整中确定了行政许可科职责,增加了工作人员,以“优化服务窗口建设,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能”为抓手,将创建群众满意基层避雷检测所、办事窗口作为我局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窗口在充分缩短时间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制订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完善政策法规、办事流程、收费标准、办理时限、服务承诺等信息公开制度,把主动服务、热情服务贯穿到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月底进行一次统计,并对每位客户进行意见征询和电话回访,到目前为止,本局窗口“群众满意度”均达到100%。避雷检测所继续做好常规的新建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施工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工作,加强易燃易爆场所和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的法定防雷年检工作。1至10月份窗口已办结设计审核145件、竣工验收113件、施放气球许可34件,避雷检测所已出具近600份检测报告。

六、开展“创先争优”、“三思三创”主题教育活动

实施“一线工作法”, 以“千百十推进年”、“执行力提升年”两个年活动为契机,贯彻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提升服务效能、优化发展环境,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机关执行力,着力构建政令畅通、运行高效的执行体系,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我局根据上级气象部门统一安排,在3-4月份开展职业道德和党风廉政教育,继续抓好“积极投身创先争优,迎接建党90周年”的主题,做好新一轮党员公开承诺工作,全面提高党员政治素质、服务能力和奉献意识。在开展“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明确了活动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在具体工作上,一是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积极营造服务大局、埋头苦干、解放思想、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服务发展、服务基础、服务群众活动,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机关执行力。三是开展服务型机关建设,提升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四是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签订了“四条禁令”承诺书,深入开展“提速、正气、治奢”专的进步和人们对天气预报要求的提高,再加上目前县级气象局职能的拓展,我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目前开展的气象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还不能满足人们对天气预报的需要,特别是在预报产品的精、细和为海洋经济服务能力上有待加强。二是由于县级气象局的人员配备和工作任务严重不匹配,导致执行能力的不到位。上半年内部岗位调整后部分工作人员工作不到位。如气象行政执法工作力度不强,导致对一些擅自违规施放气球的企业和个人无法得到及时处置;随着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推开和气象业务现代化的推进,人员不足问题更加突出,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体制不衔接问题更加突出。突出表现在财政体制的不衔接,人员待遇的不衔接和整体工作观念的不衔接。四是县气象预警中心建设资金压力较大,土地等相关政策需落实。石浦上山道路工程后续资金尚待落实。

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我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务院33号文件精神,围绕县委提出的对接大桥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基层气象服务能力。努力提高业务工作质量,改善服务手段,规范气象执法行为,充分发挥气象科技在地方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具体着重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抓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落实工作。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要求,深刻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落实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将气象文化建设与“四个一流”、“四个能力”建设结合,不断充实以气象人精神为内涵的气象文化,为凝聚队伍、推动气象事业发展、努力为社会提供准确主动及时高效的气象服务提供重要保障。

(二)抓好国办发33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推进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抓好常规气象业务工作,努力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全力以赴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1.坚持把公益服务放在首位,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为重点,千方百计提高预报准确率,切实做好天气预报服务工作,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出精细、及时的预报产品,抓好决策短信服务系统建设,完成气象服务网站建设工作。

2.以认真仔细、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测报工作,确保测报业务质量达到或超过市定指标。

3.努力加强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和服务工作,充分利用上级台的指导预报产品和数值预报、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等资料作出综合分析,切实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及时发布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的预警,为防灾减灾服务。密切关注紧急异常天气的出现,抓好紧急异常天气的气象服务工作。继续做好海洋风力预报、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等预报服务工作。

(四)做好檀头山、渔山航线预报工作

为探索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开发海岛旅游资源,应县石浦海港开发管委会要求,从1月1日起正式开展檀头山、渔山航线预报,为做好此项工作,将安排专门人员,密切关注海上气象动态和上报相关指导预报产品,及时发布常规预报产品和灾害预警。

(五)抓好工程项目的落实和实施工作

1.完成石浦站上山道路建设工程。2012年初将完工,需做好项目后续资金和工程完工的相关工作。

2.启动象山县气象预警中心项目一期工程。经过前期调研和可行性研究,预警中心项目进入立项审批阶段,2012年需做好和各部门的协调,保障项目的顺利动工建设。

3.完成县防汛减灾决策系统气象分中心建设项目。目前项目已经报批审核,下阶段要做好工程招标、建设监管工作。

(六)建设完善基层防灾减灾体系

1.建立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制度。部署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对镇(乡)、村及重点单位的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避灾点、应急预案、气象科普和队伍建设等进行综合评定和认证,促进社会防灾、公众防灾措施的落实,提升农村整体防御气象灾害水平。

2.推进农村气象监测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完善基层站网布点,完成每个镇、乡有自动气象站的建设任务。抓好对已建自动气象站的管理工作,提高农村气象预警信息的接收能力。对协理员、信息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着力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3.创建气象防灾减灾示范镇(乡)。开展创建气象防灾减灾示范镇(乡)活动,将5—6个有条件的镇(乡)建成省级气象防灾减灾示范镇(乡)。

4.在全县防汛减灾体系的基础上,按中国气象局要求逐步深化完善乡村气象服务体系,重点是在气象预警显示屏、发布平台、科普宣传等方面明显的进展。

(七)建立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行政审批管理机制,做好行政执法工作

1.按县府对实施行政许可法的工作要求做好各项工作,抓好行政许可科的正常运行。

2.抓好气象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气象执法队伍,依法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赋予的管理职能,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认真抓好雷电灾害防御工作,规范执法行为,按照《宁波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重点抓好全县中小学校防雷设施的检测工作,抓好常规的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加强对易燃易爆场所和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的防雷检测工作。

4.规范和加强对升空系留气球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