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诸多困难挑战,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桥海发展机遇,扎实推进“两区”建设,全力打好大平台大项目、工业强县、招商引资三大攻坚战,全县经济发展稳中有升,动力活力有所增强,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发展质量效益提高,民生保障得到改善。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63.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同比增速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97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166.5亿元,增长8.3%,二产中的工业增加值122.36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139.38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调整为15.9:45.8:38.3,第三产业占比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6712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839美元),比上年增加4799元。
表1 生产总值及行业构成
1 | 实绩(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生产总值 | 363.85 | 8.0 |
第一产业 | 57.97 | 1.4 |
第二产业 | 166.5 | 8.3 |
工业 | 122.36 | 8.2 |
建筑业 | 44.14 | 8.6 |
第三产业 | 139.38 | 10.1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1.47 | -10.5 |
批发和零售业 | 33.31 | 11.9 |
住宿和餐饮业 | 11.35 | 12.5 |
金融业 | 18.31 | 12.5 |
房地产业 | 16.29 | 11.2 |
其他服务业 | 48.66 | 13.7 |
全年全县公共预算财政收入50.62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69亿元,中央财政收入19.94亿元,分别增长12.5%和2.8%。预算内财政支出54.54亿元,增长19.1%,其中用于民生类支出 42.62亿元,增长19.3%,占财政预算支出的84.2%,占比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
表2 财政收入和支出构成
1 | 实绩(万元) | 比上年增长(%) |
一般预算收入 | 506226 | 8.5 |
1、地方财政收入 | 306867 | 12.5 |
其中:增值税 | 45701 | -8.6 |
营业税 | 85077 | 10.4 |
企业所得税 | 37120 | 27.5 |
个人所得税 | 13993 | 7.7 |
2、中央财政收入 | 199359 | 2.8 |
其中:增值税 | 125517 | -6.0 |
企业所得税 | 52824 | 29.1 |
个人所得税 | 20990 | 7.7 |
一般预算支出 | 545353 | 19.1 |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 | 52712 | 10.6 |
教育 | 90969 | 2.6 |
科学技术 | 13998 | 16.7 |
社会保障和就业 | 46605 | 34.9 |
医疗卫生 | 38023 | 14.0 |
农林水事务 | 180587 | 31.0 |
环境保护 | 3956 | -29.7 |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9%。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猪肉、水产品价格分别下降0.1%、5.9%,家禽、禽蛋价格分别上涨4.1%、7.2%;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0.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
表3 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上年=100)
1 | 指数(%)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0.9 |
食品 | 101.0 |
烟酒及用品 | 100.4 |
衣着 | 102.6 |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101.4 |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 100.3 |
交通和通信 | 99.4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101.2 |
居住 | 100.7 |
二、农业
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105.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其中,种植业产值19.74亿元,畜牧业产值8.14亿元,渔业产值76.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5.4%、0.9%。H7N9禽流感、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强台风“菲特”等对农渔业生产影响较大。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6.94万亩,比上年增长0.3%。粮食播种面积26.22万亩,产量10.8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1%和3.6%。水果总面积17.87万亩,其中柑桔面积8.91万亩,水果总产量20.49万吨,增长5.1%。
全年肉类总产量2.03万吨,比上年下降15.1%。生猪饲养量33.4万头,下降1.3%;家禽饲养量330.88万羽,下降14.7%。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7.68万吨,比上年下降0.1%。全县有机动渔船 3751艘,动力52.47万千瓦,分别下降4%、0.9%;总吨位29.07万吨,增长1.8%。水产养殖面积20.25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6.25万亩,与上年持平。
表4 主要农产品产量
1 | 实绩(万吨)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10.83 | 3.6 |
早 稻 | 0.61 | -7.8 |
晚 稻 | 7.25 | 5.6 |
油料 | 0.32 | 4.3 |
蔬菜 | 19.72 | 5.4 |
水果 | 20.49 | 5.1 |
柑 桔 | 12.19 | 7.3 |
杨 梅 | 1.23 | -24.4 |
枇 杷 | 0.45 | 29.7 |
茶叶 | 0.13 | -16.0 |
生猪存栏(万头) | 14.71 | 5.3 |
生猪出栏(万头) | 18.69 | -5.9 |
家禽存栏(万羽) | 148.15 | -12.2 |
家禽出栏(万羽) | 182.73 | -16.5 |
水产品产量 | 576785 | -0.1 |
海洋捕捞 | 452851 | -1.7 |
海水养殖 | 113220 | 1.4 |
1 | 实绩(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企业家数(家) | 403 | 10.1 |
工业总产值 | 470.96 | 8.0 |
其中:新产品 | 172.33 | 16.9 |
其中:轻工业 | 154.96 | 4.0 |
重工业 | 316.0 | 10.1 |
其中:股份制企业 | 45.8 | 21.1 |
外商投资企业 | 67.2 | 8.8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46.05 | 4.5 |
私营企业 | 197.83 | 4.5 |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 | 30.95 | -10.7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75.16 | -0.7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37.95 | 6.5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9.93 | 3.3 |
汽车制造业 | 70.19 | 15.6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53.77 | 2.7 |
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 | 66.94 | 3.3 |
工业销售产值 | 442.31 | 8.3 |
其中:出口交货值 | 112.72 | -4.7 |
工业产销率(%) | 93.92 | 0.27 |
主营业务收入 | 444.45 | 9.8 |
利税总额 | 46.99 | 36.6 |
利润总额 | 30.42 | 47.7 |
从业人员数(人) | 66452 | -3.5 |
资产总计 | 605.08 | 3.2 |
负债总计 | 389.71 | 0.5 |
1 | 实绩(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总计 | 161.16 | 17.1 |
农、林、牧、渔业 | 4.75 | 3.1 |
制造业 | 34.8 | 45.4 |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 | 5.42 | 76.3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5.31 | 98.7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3.87 | 23.4 |
汽车制造业 | 3.4 | 4.8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2.72 | 17.3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43 | -20.6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7.75 | 12.4 |
交通运输业 | 7.35 | -36.3 |
批发和零售业 | 6.65 | 5.9 |
住宿和餐饮业 | 6.02 | 0.6 |
房地产业 | 56.17 | 19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4.7 | 37.8 |
教育 | 0.97 | -34.7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3.92 | 4.9 |
1 | 实绩(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169.89 | 14.8 |
城镇零售额 | 101.39 | 14.5 |
乡村零售额 | 68.51 | 15.2 |
1、批发零售业 | 145.53 | 15.0 |
限额以上企业 | 32.68 | 16.6 |
限下企业和个体户 | 112.84 | 14.5 |
2、住宿餐饮业 | 24.37 | 13.6 |
星级或限额以上单位 | 6.16 | 4.5 |
星级或限额以下单位 | 18.21 | 17.0 |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城镇市场零售额101.39亿元,增长14.5%;乡村市场零售额68.51亿元,增长15.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45.53亿元,增长15%;住宿餐饮业营业额24.37亿元,增长13.6%。9家超亿元市场实现交易额110.84亿元。
2013年,全县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23.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自营出口21.01亿美元,增长7.7%;自营进口2.98亿美元,增长16%。一般贸易占全县出口总额的91.5%,加工贸易占7.7%;针纺类出口占出口额的52%,机电类占28%,农产品占11.8%。全县共有出口实绩企业399家,比上年减少6家。
表8 自营进出口总额
1 | 实绩(万美元) | 比上年增长(%) |
进出口总额 | 239850 | 8.6 |
进口额 | 29757 | 16.0 |
出口额 | 210093 | 7.7 |
其中:一般贸易 | 192307 | 8.3 |
加工贸易 | 15893 | -3.3 |
其中:针纺织业 | 109223 | 17.7 |
农副产品 | 24871 | 1.9 |
机电工业 | 58767 | -6.4 |
其他类 | 17233 | 13.8 |
休闲旅游业客流量快速增长。全年休闲旅游业接待游客1280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1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和30%。接待入境游客13.2万人次,增长12.1%;休闲渔业接待游客25.89万人次;农家客栈营业收入3000万元,增长91%。承办2013中国海洋旅游年宁波游启动仪式,举办 2013年全国海钓锦标赛暨第二届中国(象山)游钓艇展等大型活动。全县有国家AAAA级景区4个,AAA级景区2个,五星级酒店2家。建成国家级海钓竞赛基地1个,国际自驾车露营基地2个,省级休闲渔业基地2个。全县有旅游购物商场8家,旅行社19家,三星级及以上级酒店4家。
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3286万吨,比上年增长7.7%,货物周转量270.7亿吨公里,下降2.5%。旅客运输量2104万人,下降9.7%,旅客周转量10.64亿人公里,下降10%。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75599辆,比上年增长17.1%。私人小汽车61825辆,增长19.9%。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300.6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08.4公里。
年末全县有海洋货运企业14家,运输船舶106艘,总运力88万吨,比上年增长4.8%。其中多用途船8艘,运力7万吨。全年海洋货物运输量2548万吨,增长7.9%;货物周转量253.9亿吨公里,下降3%。全县港口货物吞吐量1068万吨。
年末全县城乡固定电话用户20.1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4.3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96万户。宽带用户15.75万户,3G手机用户17.29万户,分别增加1.81万户和6.11万户。
七、金融
年末,全县共有金融机构21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84.3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69亿元,增长21.7%;单位存款余额207.08亿元,增长13.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52.62亿元,增长16.4%。短期贷款余额339.51亿元,增长14.5%,其中个人消费贷款52.71亿元,下降0.3%,单位经营贷款205.16亿元,增长17.2%;中长期贷款余额210.67亿元,增长19.5%,其中个人贷款131.47亿元,增长13.1%,单位普通贷款78.7亿元,增长31%。
表9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 单位:亿元
1 | 年末余额 | 比上年末增加 | 比上年末增长(%) |
各项存款余额 | 381.65 | 56.99 | 17.6 |
其中:单位存款 | 204.89 | 23.86 | 13.2 |
储蓄存款 | 172.13 | 30.61 | 21.8 |
各项贷款余额 | 544.46 | 79.13 | 17.0 |
其中:短期贷款 | 331.52 | 44.52 | 15.5 |
中长期贷款 | 210.67 | 34.3 | 19.5 |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影视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先后引进宁波中邦、宁波金乔等7家影视文化和传媒企业落户,累计注册达1亿元。与浙江广电集团合作成立浙江广电象山影视(基地)有限公司,共同开发象山影视城三期,总投资超过10亿元。圆满举办第十六届中国开渔节和第九届中国海洋论坛。石浦“三月三”、爵溪针织文化艺术节、晓塘白玉湾葡萄节、新桥枇杷节、大塘麦糕节等5项民俗文化活动入选宁波市“群众性文化活动优秀品牌”,县人民广场入选宁波市五大特色文化广场。全县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3个省级项目,33个市级项目。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6人,市级26人。唱新闻《长年葱》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曲艺门类比赛中摘得“群星奖”, 曲艺走书《如意》获得浙江省第七届曲艺新作大赛创作、表演双银奖,9人入选“浙江省千名群众文艺骨干”。全县有各类基层业余文艺团队520支,总人数达到13000余人,涵盖了音乐、舞蹈、戏曲、美术、书法、文学等多种艺术门类。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80余场。县图书馆总藏量35.4万册,数字电视入户率83%。
省体育强县复评顺利通过。全年改造新建10个镇乡文体中心,新增347条健身路径、160片篮球场,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投资建设泗洲头攀岩基地、县游泳馆、一兆韦德城市体育综合体项目等一批重点体育设施。全县有镇乡级体育总会18个,县级单项体育协会19个,镇乡级单项体育协会17个,体育俱乐部12个,运动队伍1500支。举办了象山县国际海钓邀请赛、中美男子篮球对抗赛等重大赛事活动,全年举办县级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88次,市级体育赛事活动18次,省级体育赛事活动4次。象山三中获第六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优秀学校称号。我县运动员在ZSTL浙江省第五届中学生乒乓球联赛市级赛、ZSBL“动感地带”浙江省第七届中学生篮球联赛市级赛等赛事中取得良好成绩。
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6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3个,各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1个,村卫生室190个。卫生技术人员290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06人,注册护士1098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634张,其中医院1376张,乡镇卫生院258张。全县一体化村卫生室达到118家。完成17家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和15家乡镇卫生院口腔科建设。创建4家宁波市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率达92.5%。已建立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57891份,户籍人口建档率90.98%。全县有34个责任片区、61个行政村开展了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试点片区重点人群签约率达55.26%。开展妇女健康提升工程,两癌筛查49691例,普查率43.51%。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2703例,补助率87.92%。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3224人。婚检5887人,婚检率87.21%。
十、能耗、环境和公共安全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278.59万吨,比上年增长5%。其中,39家重点用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71.27万吨,增长4.91%。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0.68吨标准煤,与上年持平。规上工业全年取水量8012.6万立方米,增长9.9%。全年供电部门统计的用电量18.63亿千瓦时,增长12.6%,其中工业用电10.65亿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4.1亿千瓦时,分别增长13.3%和13.1%。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2天,优良率88%,全县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为100%,平原内河水质合格率为80%,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优。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县技术评估考核。全年新增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市级生态村82个。完成68家县控废水重点污染源和42家废气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关停企业42家、整治43家、搬迁32家,对128家重点污染源单位核发排污许可证,30家企业签订刷卡排污系统的安装合同,建设61座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全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0%、6%、5%、22.7%。建成城区、石浦2个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站,并获得PM2.5实时监测数据。全年城市污水排放量307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5%;城市污水处理量2509万立方米,增长17.1%。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93平方米,增长2.7%。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59起,比上年增长3.6%;死亡51人,受伤175人,分别下降10.5%、14.2%,直接经济损失633.62万元,增长61.7%。道路交通共发生事故150起,死亡35人,受伤174人,分别下降16.2 %、2.8%、12.1%。火灾事故共发生93起,直接财产损失405.8万元。加大食品药品检验力度,全年食品检测批次合格率89.35%,食品检测项次合格率98.72%;药品监督抽验合格率89.5%,比上年提高2.95个百分点。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按户籍登记的总户数186169户,户籍人口543825人,其中男性人口276757人。按户籍分非农业人口115245人,农业人口 428580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92人。全年出生人口6171人,死亡人口333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24‰。此外,全县有暂住人口13.67万人。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75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工资性收入24587元,增长11.3%;经营性收入8548元,增长12.2%;转移性收入6036元,增长4.8%;财产性收入2920元,增长7.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429元,增长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7%。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127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工资性收入9046元,增长11.1%;家庭经营收入6122元,增长8.3%;财产性收入1289元,增长33.1%;转移性收入1670元,增长26.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168元,增长8.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由上年的2.25∶1缩小到2.22:1。
表10 城乡居民消费构成单位:%
1 | 城镇 | 农村 |
食品 | 34.7 | 36.9 |
衣着 | 12.6 | 7.5 |
居住 | 5.8 | 21.0 |
设备用品及服务 | 5.9 | 4.4 |
医疗保健 | 7.0 | 10.2 |
交通通讯 | 17.1 | 9.1 |
娱乐、文教及服务 | 13.6 | 8.0 |
其它 | 3.2 | 3.0 |
(5)2013年是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后的第一年,城乡居民收支主要指标增幅按统计口径变化作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