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政务公开 > 工作信息 > 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5)

发布日期:2015-02-02 17:04 信息来源:县府办(法制办) 浏览次数:

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29日在象山县

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 长 叶 剑 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面对复杂的宏观形势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县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县人民,深入实施桥海兴县战略,加快推进“两区”建设,全力以赴稳增长、扩投资、促改革、治环境、惠民生,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8.7亿元,增长7%。财政总收入54.8亿元,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9.2%和10.5%。

  (一)经济发展总体平稳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40亿元,增长12%。出台工业经济稳增长促转型扶持政策,开展“一线服务办实事”活动,积极防范化解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有效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发挥大企业支撑作用,27家强势型(培育)企业实现产值267.4亿元,增长16.7%。深化优势企业培育,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市高成长企业3家,华翔集团成为省首批“三名”培育企业。狠抓34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扶持小微企业集聚点建设,完成工业投资50.4亿元,增长18.4%。加大外贸政策扶持,强化出口信保、代理服务,完成外贸自营出口23.5亿美元,增长12%。稳定和发展建筑经济,加强企业风险防范、资质晋升和科技应用,推动转型升级,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1119亿元,增长12.1%。

  农业经济稳定增长。实现农业总产值107亿元,其中渔业产值77亿元。扎实推进农业“两区”建设,新建标准化粮食生产功能区1.5万亩、现代农业园区6个。鼓励发展设施渔业,完成养殖塘标准化改造8750亩,新增工厂化养殖6850立方米。推广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通过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验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6家、家庭农场111家。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新认定省名特优农产品5个、“三品一标”21个。加大为农服务力度,新增涉农贷款25.5亿元,直供配送农产品产值达到6000余万元。

  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4.7亿元,增长8.4%。提升发展休闲旅游业,获评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全年接待游客达到1526万人次,旅游经济综合收入145亿元,分别增长19.2%和20%。加快景区建设,松兰山景区改造取得实效,东海铭城、半边山工人疗养院等项目稳步推进。打响乡村旅游品牌,新增农家客栈特色村5个。挖掘消费潜力,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3亿元,增长14.4%。商贸设施不断完善,新增汽车4S店4家,象山中心菜市场建成投用。稳步发展海洋运输业,实现经营收入7.6亿元,增长10.9%。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强化金融监管,支持金融机构妥善处置不良资产,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增加42.5亿元、60亿元。

  (二)大平台大项目积极实施

  重点区块开发加快。象保合作区启动区块动工建设,引进商贸型企业19家。石浦经贸合作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海峡两岸渔业合作示范区规划建设,石浦港口岸开放工作积极推进。经济开发区集聚效应增强,新增投产企业11家,完成工业投资10亿元。产业区建设加快,临港装备工业园开发初见成效,新落户企业22家,新乐造船二期、日星铸造二期、朗肯节能技术等项目建成投产。大目湾新城初具雏形,完成投资31亿元,世茂、邦泰、中铁三大城市综合体等项目扎实推进。象山影视城成为宁波第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接待剧组达到87个,门票收入突破5000万元,民国城基本建成,浙江广电影视基地动工建设。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实施重大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重点工程百日攻坚,实现开工32项、完工10项,完成投资106.6亿元。交通路网建设加快,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动建,环象山港公路林善岙至贤庠段完成路基工程,沈海高速石浦、新桥等连接线前期工作全面启动。电网设施进一步完善,110千伏新丹城变建成投用,220千伏湾山变进场施工。围涂造地有序实施,道人山围涂工程提前完工,黄沙岙、大中庄围垦工程加快建设,东海涂围垦前期顺利推进。

  招商引资持续发力。加强源头招商、走出去招商和联合招商,发挥异地商会作用,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出台招商专项政策,强化实绩考核,落实项目推进领导联系、协调服务等工作制度,着力提高招商成效。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内资41亿元。引进浙商回归项目43个,利用资金26亿元。

  (三)改革创新不断深化

  重点领域改革扎实开展。抓好“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上网公开,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完成编制,政务服务网象山平台建成运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设立投资项目代办服务中心、中介超市,成为市县审批同权试点县。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优化行政机构职能配置,市场监管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组建成立。开展工商注册资本制度改革,实行登记认缴制。强化农村综合改革,提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规范农村“小微权力”运行,完成389个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

  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扎实开展工业强县创新年活动,制定实施创新驱动五大行动计划,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深化“四换三名”工程,实施“机器换人”项目21个,电子商务创业园顺利开园。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整合提升县科创中心服务功能,宁波工程学院象山研究院挂牌成立,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8家。推进科技创新进步,新增市级新产品230项、授权专利1939件,创建市级以上品牌8个。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6个。

  (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专项治理成效明显。大力开展“五水共治”,实施治污攻坚“5518”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企业治污改造136家,拆除畜禽养殖场622家、整改64家,建成108个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狠抓河道整治,垃圾河基本消灭,黑臭河治理初见成效。加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整治加固山塘149座、标准海塘8.8公里,建成防洪堤10公里,重点区域排涝能力明显增强。持续推进“三改一拆”,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和城中村108.8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52.8万平方米。深入开展农村“一户多宅”整治,实施村庄达到353个,拆除旧房面积56.2万平方米。开展危旧房解危专项行动,做细排查和鉴定工作,腾空搬迁住户555户。着力抓好渔业领域“一打三整治”,取缔“三无”渔船1578艘,完成总目标的96.8%。加大涉氨制冷企业治理力度,关闭58家、整改132家,隐患整改率达到90%。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国家级生态县创建验收。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基本完成铸造等五大重污染行业整治,淘汰黄标车2562辆,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注重城市设计,开展县域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基本完成各乡镇总体规划修编。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南部新城商务中心一期、博浪海港城、东方大厦、商会大厦基本建成,象山书城、殷夫公园一期等投入使用。统筹发展卫星城和中心镇,石浦小城市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西周、贤庠等城镇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深化新农村建设,提升“四村一线”建设水平,成功创建省美丽乡村先进县。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新建城区公共停车场5个、市政道路6.7公里,新增农村联网公路30.7公里,改造农排线路253公里,基本实现全县住户光网全覆盖。

  城市管理有效改进。深化“两城”创建,实施主城区品质提升行动,成功创建省示范文明县城。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开展占道经营、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推行主要路段环境卫生联包制,基本消除路面保洁盲区。实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三年提升行动,推进社区服务品牌建设,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改善城乡居民出行条件,全县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有序推进,交通拥堵治理初显成效。

  (五)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社会保障更趋完善。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新增五大基本保险参保4.6万人次,本地户籍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2%。强化住房保障,建成保障性住房18.5万平方米。实施社会养老三年行动计划,新增机构养老床位1850张,县老年公寓建成运行。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738万元,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使用,慈善、红十字等工作不断深入。推行文明殡葬,改进殡仪馆吊唁方式。继续做好优抚安置工作,蝉联省双拥模范县七连冠。

  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加强海洋文化强县建设,第十七届中国开渔节、第十届中国海洋论坛、第九届县运会和第七届老年人运动会成功举办,《陈汉章全集(28卷)》出版发行,广电网络整合启动实施。推进教育现代化,丹城五小、大徐小学、涂茨中心幼儿园等建成使用,校长、教师岗位交流有序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学生饮食放心工程扎实推进,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完善,区域医联体建设积极推进,成功创建省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落实“单独两孩”政策,完善计生特殊家庭关爱机制,计划生育符合率控制在92%以上。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工商联、文联、科协等作用有效发挥,住房公积金、档案、外事、烟草、盐业等管理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方志、老龄、邮政等工作实现新进展。

  社会治理取得成效。深化“平安象山”建设,开展扫黑除恶系列专项行动,狠抓重点区域治安环境整治,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拓展网络民情会办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双联”中心功能,累计受理各类投诉或求助21.9万余件。深化“阳光热线”工作,共办结群众投诉195件。规范信访维稳工作,一批信访积案有效化解。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八打八治”专项行动,全年未发生较大安全事故,三项安全控制指标全面好转。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网络,开展食品安全百日严打行动,建成县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成为省药品安全示范县。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县应急平台建成运行,成功防御“凤凰”台风等自然灾害。

  (六)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作风建设持续深化。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一线走亲连心,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狠抓重点事项整改,一批群众急盼解决的难题得到落实。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市委“20条措施”、县委“六项规定”,全面整治“四风”问题,正风肃纪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切实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简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行政机关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依法行政积极推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开展依法行政示范乡镇创建,荣获省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单位。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政协协商制度,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18件、政协委员提案240件。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完善行政应诉工作机制,有效保障了公民与法人的合法权益。规范重大决策事项程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确保权力科学公开运行。

  廉政建设更加深入。落实政府党组(党委)廉政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高度重视省对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力抓好审计问题事项整改,着力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强化乡镇财政管理,建立政府性债务借贷审批制度。深化“三级”问责体系,开展电视网络问政,查处问责违规人员192人次。严格办公用房和人员管理,整合腾退办公用房9665平方米,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74人。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继续下降38%。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同舟共济、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驻象部队、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象山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没有完成预期目标。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财政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与群众期望还有差距,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高。政府职能转变仍然滞后、权责边界还需进一步厘清,有的部门执行力和担当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一些工作人员消极腐败现象依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对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二、2015年工作建议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根据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桥海兴县战略,全面推进“两区”建设,集中力量实施大平台大项目突破年,狠抓改革创新,统筹城乡发展,重视民生改善,强化依法行政,适应新常态、培育新优势、增强新动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2亿元,增长7.5%;财政总收入60.9亿元,同口径(不含转列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209亿元,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亿元,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9%和10%。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突破大平台大项目,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

  加快平台开发。全力建设象保合作区,抓紧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拉开区域开发框架,争取重大项目引进落户,完成投资10亿元。推进石浦经贸合作区建设,续建国际水产物流园一期项目,动建海峡两岸石斑鱼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石浦港区主航道炸礁工程。提升经济开发区、产业区建设水平,推动园区功能升级、产业升级和企业升级,高标准建设临港装备工业园,分别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30亿元、55亿元。加快园区商贸、医疗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抓好大目湾新城开发,加强功能性产业培育,积极实施浙师大附属学校、华美主题乐园、大羊屿开发等项目。提升象山影视城功能,实现民国城对外营业,基本建成浙江广电影视基地一期。

  狠抓项目建设。全年安排重点工程85项,年度计划投资101.2亿元。加快能特科技、勤邦新材料、激智新材料等一批工业项目建设,建成昌盛电梯配件、德克尔运输装备等项目,完成工业投资55亿元。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进建设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林善岙隧道二期、环象山港公路黄避岙至高泥段,动建高速东陈茅洋、新桥连接线以及大金山隧道二期。启动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完成220千伏湾山变工程。继续实施黄沙岙、水糊涂二期、大中庄围垦工程,力争东海涂围垦项目年内开工。做深做实项目前期,促使高速石浦和定塘连接线、丹大线产业区至汤家店段改建工程、甬台温管输天然气象山支线等项目早日动建。

  强化要素保障。推进海洋管理创新试点工作,规范海域海岛使用机制,加强重点涉海项目用海保障。优化用地规划空间,健全土地市场配置机制,抓好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着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坚持依法征迁、阳光征迁,完善征地拆迁政策,努力破解项目征地难题。严厉打击强揽工程、阻扰施工等行为,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建设。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加强政银企合作,优化信贷结构,保障发展资金需求。

  (二)坚持工业强县,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稳定发展工业经济。完成规上工业产值590亿元,增长10%。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深化“四换三名”工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传统产业集群化发展、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坚持扶强扶优,鼓励优势企业逆势扩张、兼并重组,加快合力、乐惠上市步伐,培育规模企业50家。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项目准入评估和绩效评价制度,盘活闲置厂房和闲置土地,促进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倾斜。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强化企业“两链”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正常有序。

  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建立市场化创新机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五大行动计划,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科技型企业10家,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5家。提升创新平台服务功能,完善县科创中心运行机制,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建设信息化推广服务中心,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深化质量强县建设,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新增市级以上品牌7个、授权专利2000件。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提升区域配套服务功能,打造招商新优势。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平台主阵地,鼓励以企引企、以民引外,开展定向化、专业化、精细化招商,积极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内资43亿元。狠抓浙商回归工程,加强在外象山人联络联谊,吸引浙商回乡兴业。优化外贸发展结构,重视国际化企业培育,提升以贸促工能力,实现自营出口24.7亿美元。引导优势企业参与国际并购,拓展境外投资等业务。

  做强“象山建筑”品牌。发挥“建筑之乡”整体优势,主动适应国家投资导向,大力拓展建筑市场,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1150亿元。鼓励开展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抓好人才培养和资质升级,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建筑企业内涵发展,强化风险防控,完善内部经营管理,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优化建筑企业法制环境,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促进建筑经济健康发展。

  (三)深化农村改革,促进“三农”协调发展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确股确权为基础,以赋权活权为重点,发挥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功能,有效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展土地、林地、集体建设用地和集体养殖水面确权颁证工作。深化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强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建立农村产权综合抵押担保办法,推广农村信用贷款模式。加强村级债务管控,继续开展“双达标、双示范”活动,提升农村“三资”管理水平。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精品农业,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增长。深化农业“两区”建设,新建标准化粮食功能区1.4万亩、现代农业园区7个,实施大塘港区域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试点项目。发展现代生态渔业,建设水产养殖生态园区,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土地整村流转、规模经营,新增农业龙头企业5家、规范化合作社10家、市级规范化家庭农场5家。发挥农产品品牌效应,新增“三品一标”20个,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强化为农服务,加大农业技术支持和良种推广力度,拓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

  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巩固省美丽乡村先进县建设成果,统筹“四村一线”创建,促进美丽乡村连线成片,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保护好乡村自然风貌、文化脉络、民俗风情,推进建设山海田园风光线、海岸海岛风情线。深化村庄梳理式改造和“美丽庭院”创建,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高村庄建设管理水平。推进村民自治,破除陈规陋习,提升乡风文明。

  (四)推进全域旅游,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做强休闲旅游业。确立全域旅游理念,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发展功能布局,积极创建国家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年接待游客超1700万人次。开展松兰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实施渔山列岛保护和整治,推进石浦渔港旅游综合改造,加快东海铭城、半边山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等特色旅游,培育婚恋旅游等新兴业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景区配套设施,促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着力建设“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集聚区”。

  繁荣商贸流通业。加快商贸集聚升级,重视品牌商家引进,推进汽车广场建设,打造国际风情街等商贸集聚区。优化商贸消费环境,实施汪家河菜市场和农村菜市场改造,建设乡镇商贸街,创建2家省放心农贸市场。健全农村商贸流通网络,提升农村、社区商贸服务水平。鼓励发展“月光经济”,推动特色夜市街区建设。加强粮食安全工作,动建地方储备粮库。

  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大政策扶持和培训力度,培育引进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和人才,形成集聚发展效应。鼓励企业在知名电商平台开设象山特色馆,拓展优势产品销售渠道。加快象山现代物流园建设,构建新兴物流配送体系。发展健康养生产业,推进亲和源养老项目,动建盐文化养生休闲园。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加快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进一步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年末金融机构新增存贷款50亿元、70亿元。协调发展信息服务、休闲娱乐等产业,促进与其他产业互动发展。

  (五)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宜居幸福城市

  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功能集成要求,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建设富有滨海特色的新型城镇。实施主城区品质提升规划,抓好重点区块开发、主轴打造和市政路网建设,不断增强中心城区集聚辐射能力。基本建成申怡广场、政实路,续建建筑大厦、一兆韦德体育广场、象山港1号文化广场,动建金融中心、客运东站、环城西路丹南路至滨海大道段。加强卫星城和中心镇培育,抓好石浦、西周、贤庠城乡一体改革发展试点,推动鹤浦、定塘等城镇特色发展。探索建立按居住地登记户籍管理制度,引导人口向城镇集聚。巩固“两城”创建成果,注重城市精细化管理,努力破解交通拥堵、物业管理、占道经营等难题。

  深化专项治理。全力推进“五水共治”,深入实施治污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创建“清三河”达标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县。抓好治水项目建设,续建中心城区三期、贤庠、鹤浦污水处理工程,动建石浦科技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实施中心城区、西周、大塘港区域防洪排涝提升工程。持续推进“三改一拆”,巩固“无违建”创建成果,深拆旧违建、严控新违章、用好拆后地,进一步规范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秩序。健全城镇危旧房动态监测体系,实施棚户区及危旧房改造工程。深化渔业领域“一打三整治”行动,开展船证不符、禁用渔具整治。

  强化生态建设。严格依法保护环境,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扎实开展清洁空气、清洁水源、清洁土壤行动,全面完成黄标车整治。启动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建成殷夫公园二期、南大河滨水景观绿带。推进节能减排,实施乌沙山电厂一期烟气清洁排放改造、正源电厂热电联产改扩建项目,淘汰10吨以下燃煤锅炉,确保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主要污染物削减量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六)加强民生保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建设海洋文化强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善行象山”主题实践活动,强化舆论舆情引导,积极塑造时代新风尚、传播社会正能量。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化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市民综合素质。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办好中国开渔节和中国海洋论坛,筹建渔文化展示馆。深化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完善基层公共文体设施,繁荣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落实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培育壮大影视传媒、文化旅游等产业。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全覆盖。

  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强化学校管理,积极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县。完善教育基础设施,优化学校布局,扩建东陈中小学,建成贤庠、大徐等中心幼儿园。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申报创建象山港技师学院。构建多元化办医格局,深化区域医联体建设,推行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创建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县。改善卫生基础设施,启用新台胞医院,做好县中医院迁建前期。强化人口计生目标管理,完善生育关怀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组织开展工作,加强档案、方志、外事、侨务管理,推进民族宗教、老干部、老龄等事业进一步发展。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并举,强化就业创业培训,提高社会就业率。开展社会保险全民登记,推进扩面工作,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加强住房保障,规范保障性住房供应管理。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建成县救助管理站。培育和规范各类慈善组织,发展残疾人、红十字事业,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养老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强化公墓管理,建设燕山陵园。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深化拥军优属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五连冠。

  深化法治象山建设。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健全基层依法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开展基层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城乡社区管理机制,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实施六五普法,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完善“三级”调解网络,发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网络民情会办中心作用,推行诉访分离模式,促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双联”中心建设,严密防范和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市场监管,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排查整治。重视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成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抓好涉氨制冷企业、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各位代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根据群众的反映需求,着力抓好水利保障、居住改善、环境保护等六方面民生实事,努力为老百姓多办实事、多办好事,让全县人民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各位代表,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关键在于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政府一切活动在法制框架内开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一)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理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加强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理顺行政强制执行体制,推进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和常态化监督制度,实行行政执法办案质量终身制和责任倒查追究制。加大政府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力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推进科学施政。强化规划刚性约束,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明确新一轮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落实民主协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市县审批同权试点,促进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制化。深化政府预算制度改革,合理控制政府性债务规模,完善项目推进和工作协调机制,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服务效能。

  (三)推进从严治政。严肃责任追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切实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巩固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整治“四风”,健全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突出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等重点领域监管,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全面推行岗位对责、绩效对账制度,深入开展正风肃纪行动,大力整治“慵懒散、中梗阻”现象。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控“三公”经费,实施新一轮公车改革,把更多的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各位代表!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让我们在中共象山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县人民,以坚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挠的决心、昂扬向上的斗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象山转型发展,奋力开创“两美”象山建设新局面!

 

《政府工作报告》附件一

2015年县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一、水利保障方面:疏浚河道90公里;完成中心城区内河整治及排涝渠道建设3公里。维修加固5座小型水库和2条海塘;建成防洪堤6公里。改造40个村290公里自来水管网,解决农村2.9万农民饮用水安全问题。

  二、畅通出行方面:新建农村联网公路20公里、农村港湾式停靠站30座。新增专用停车泊位2300个。打通中心城区“断头路”3条。新开通10个乡镇城乡公交一体化线路。

  三、居住改善方面:建成保障性住房900套,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500户。启动实施棚户区及危旧房改造8万平方米;完成低收入农户危旧房改造200户;创建省级农房改造示范村2个。改造老小区5个。培育、创建全面小康村、中心村、特色村12个,整治提升欠发达地区村庄15个。

四、环境保护方面:新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村92个;建成村庄水环境项目5个。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淘汰黄标车1800辆。完成乌沙山电厂1台60万千瓦时以上燃煤火电机组的烟气清洁化改造。

  五、社保养老方面:开发公益性岗位510个;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培养高技能人才600名。新增五大基本保险参保3.3万人次;本地居民养老保障参保率达到8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统筹区域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水平达到75%。新建农村集中式居家养老公寓30个;新(扩)建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站35个;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00张。

  六、公共服务方面:65%以上的幼儿入读普惠性幼儿园;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直饮水工程,达标率100%。完成图书馆自动借阅系统建设;建成农村文化礼堂42家。更新体育健身路径900件。建成245个村应急广播体系,实现全覆盖。推行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单位,机构实施率达到100%。改造提升菜市场8个。

《政府工作报告》附件二

名 词 解 释

  “两区” 指省海洋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浙台(象山石浦)经贸合作区。

  农业“两区” 指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

  “三品一标” 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四换三名” “四换”指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三名”指名企、名品、名家。

  “五水共治” 在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提出,具体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

  治污攻坚“5518”三年行动 指2014年开始实施,计划三年内完成500家企业排污提升和治理项目,建成近5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1000家畜禽养殖场整治,完成近800条河道水环境整治。

  “三改一拆” 指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和拆除违法建筑。

  渔业领域“一打三整治”指省委、省政府为修复振兴浙江渔场提出的一项工作,主要任务是依法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和违反伏休规定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全面开展渔船船证不符整治、禁用渔具整治和海洋环境污染整治。

  “四村一线”指在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开展的全面小康村、中心村、特色村、提升村和环境整治精品线创建。

  “两城”创建 指创建省示范文明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

  “双联”中心 指县社会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社会治安动态防控联勤指挥中心。

  安全生产“八打八治”专项行动 根据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开展的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主要包括打击矿山企业无证开采等行为,整治图纸造假等问题;打击危化品非法运输行为,整治无证经营、运输等问题;打击破坏损害油气管道行为,整治油气管道隐患等问题;打击涉及“三场所二企业”无证经营及严重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打击无资质施工行为,整治层层转包等问题;打击客车客船非法营运行为,整治无证经营等问题;打击“三合一”场所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整治违规住人等问题;打击、取缔涉渔“三无”船舶,整治船证不符渔船等问题。

  三项安全控制指标 指安全生产中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控制指标。

  “双达标、双示范”活动 指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三资”管理达标村、示范村创建活动。

  农村“三资”管理 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