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农林局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上半年,县农林局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和深入实施强农、活农、护农、优农、兴农、治农等举措,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精品、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提升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围绕产业,农业经济稳中有进
  1-6月,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9.07亿元(产业局口径),同比增长0.22%,其中种植业2.6亿元,增0.9%,林特业3.04亿元,增1.67%,畜牧业3.43亿元,减2.56%。
  (一)种植业稳粮增产。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9.38万亩,总产量14.90万吨,总产值2.60亿元,同比分别增0.9%、1.4%和2.4%。其中粮食作物18.95万亩,收获4.6万亩,产量1.06万吨,分别增2.4%、3.1%、6.0%;经济作物10.43万亩,减1.7%,产量13.84万吨,增0.7%。春粮扩面增产,面积4.6万亩,总产1.06万吨,分别增3.1%和6%。水稻保持稳定,完成插种14.05万亩,其中早稻1.0万亩,单季晚稻13.05万亩,以“甬优12”为主的超级稻逾10万亩。蔬菜供应充足,产销平稳,面积6.36万亩,减1.2%,收获3.82万亩,总产量5.73万吨,总产值2.36亿元,减1.6%。特色瓜果行情看好,草莓2600亩,增8.3%,产值6240万元,增2.2%;大棚西瓜4300亩,产值1548万元,增3.2%,大棚甜瓜1550亩,产值1550万元,增3.33%。
  (二)林特业减产增收。发展水果4712亩,总面积达23.6万亩。柑橘存量6.05万吨,占总产量的50.2%,总产值1.12亿元,同比增3.2%。枇杷面积2.24万亩,总产量6200吨,减5.47%,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达1.09亿,增25.8%,连续九年实现净增长,已成为我县第二大水果产业。今年是杨梅小年,再加上花期受阴雨和冻害影响,杨梅产量约6540吨,较去年减产六成,产值达到6800万元,是去年的两倍多。桑果、樱桃等小水果总产量98吨,总产值296万元,较去年增1倍以上。春茶总产量432吨,减17.7%,总产值1510万元,同比略减,其中名优茶43吨,增产10%,总产值1200万元,略高于去年。竹笋总产量5091吨,增1.8%,产值1947万,减0.7%。花卉苗木行情回落,上半年实现产值3500万,较去年减16.7%,随着我县森林城市的创建,后期行情看好。中草药实现产值1030万元。
  (三)畜牧业减量稳收。上半年肉类总产量1.08万吨,减21%;禽蛋总产量0.57万吨,减14.7%。在“五水共治”水环境治理宏观背景下,畜禽养殖规模持续缩减,生猪饲养量17.17万头,减11.72%,其中存栏9.95万头,出栏7.22万头;家禽饲养量233.2万只,减22.5%,浙东白鹅饲养量68.7万只,同比减42.5%,其中存栏115.6万只,出栏117.6万只。生猪价格企稳走高,最高突破16元/公斤,目前稳定在15.8元/公斤,生猪养殖处于盈利状态,预计三季度供应趋紧,价格可能继续走高;肉禽价格回暖,本季优质三黄鸡52元/公斤,浙东白鹅平均收购价18元/公斤,淘汰蛋鸭55-60元/只;禽蛋价格低位徘徊,鸡蛋最低价6.6元/公斤,养殖户亏损,鸭蛋最低价11.6元/公斤。苗鹅生产稳定,浙东白鹅种鹅存栏22.6万只,增0.4%,平均销售价格21元/只。肉牛、毛兔、獭兔等食草动物,饲养量持续减少,羊饲养量继续增加,达3.24万只。
  (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稳步提升。全县83家农业龙头企业拥有总资产54.27亿元,固定资产19.86亿元,受国内经济调整和人民币国际化升值影响,上半年实现产值38.44亿元、销售收入35.84亿元、利润10566.25万元、出口创汇11635.51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6.49%、7.32%、8.44%、2.77%。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累计712家、社员12628人,出资总额达9.97亿元,全县120家规范社实现销售收入4.02亿元,带动农户数57342户,面积87729亩,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5%,0.78%,0.33%。新增家庭农场40家,累计405家,注册资本3.23亿元,其中以个体工商户登记的达315家,占总数的77.78%。
  二、围绕中心,服务发展担当有为
  (一)多措强农,产业基础全面夯实。一是深化“两区”建设,提升产业层次。从注重数量向质量转变,推动“两区”建设不断深化,粮功区内规模化和机械化种粮水平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粮功区方面:2015年项目中的新桥关头塘片等3个共5300亩已开工建设,总体进度34%,其余3个已完成招投标;2014年 2个项目共7500亩,总体进度31%;同时还验收了2013、2014年粮功区项目9个。现代农业园区方面:2015年7个项目正抓紧实施建设中,总体进度达30%,完成象山县丹东三联名贵花木精品园等4个项目验收,目前全县已累计实施现代农业园区38个,完成验收27个,项目建设进度走在全市前列。积极培育县级精品园4个,与市级项目形成多层次发展格局,上半年完成建设2个,待验收。二是实施地力提升,提升耕地质量。去年冬种以来,共实施地力提升3.32万亩,完成冬季深翻耕验收1300亩和冬绿肥种植3500亩,推广精制有机肥900吨、有机无机复混肥1200吨。首次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项目,发放秸秆腐熟剂30吨,推广面积1.5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0.95万亩次,确定配方肥推广农企合作企业2家,推广水稻基肥和追肥400吨。新增有机肥定点生产企业1家,累计达3家,推广应用补助商品有机肥6200吨。三是落实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强化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出台2015年粮食产销政策,制定粮食政策明白卡,通过各种活动与渠道做好解读工作。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种植业及养殖业投保进度过半,保险金额计3.58亿元,总保费469.86万元。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上半年落实市县两级补助资金1956万元,其中市级1350万元。畅通“12316”农业执法投诉举报渠道,调处农业生产事故2起,农民获赔(补)偿金额0.3万元,挽回经济损失3万元。
  (二)改革活农,发展活力日渐增强。一是稳扎稳打推进村社股改。调整方向并重点加强对丹东、丹西、石浦等地的城中村、城郊村和全县情况复杂村、矛盾问题突出村的业务指导,同时强化对2014年完成股改村的换“牌子”“章子”“印子”和档案完善工作。截至6月底,全县已完成426个村的股改任务,占总任务数的84.2%,其中242个村已完成股权证发放,134个村完成档案制作,尚未完成的80个村中,41个已通过决议,21个已通过股改方案。二是规范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219个村被评定为“双示范”村,占总村数的44.69%,新增市级标准化服务中心4个,累计达9个。加强财务监管,上半年2次财务公开率均达98%以上,其中500个村财务逐笔公开,占总村数的98.81%。完成“百村审计”村数36个,审计金额8.87亿元,收回各类应收款项18.5万元,挽回直接损失150万元,落实审计整改措施条数41条。三是激活权能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056亩,新规范流转合同1596亩,土地流转总面积18.97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70.34%,其中规模经营达16.24万亩。完善土地承包权,发放、变更和补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32本,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能显化办法,草拟《象山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规则(试行)》及《象山县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纳入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一步激活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确定泗洲头镇为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乡镇。
  (三)生态护农,循环农业积极推进。一是聚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要求,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并积极创新“水禽逆养”养殖技术,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上半年,拆除畜禽养殖场276家(面积13.02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104.9%;完成养殖场整改15家,完成年度任务的38.46%。深化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落实排泄物对接消纳地2.6万亩,物流沼液配送2.9万吨,完成年度任务的58%。二是奋力开展森林象山创建。晓塘乡省级森林城镇创建已顺利通过预检验收,高塘岛乡市级森林城镇创建正积极落实中,17个省市级森林村庄和24个森林休闲公园建设均按标准已基本完成绿化等相关工作。稳步推进森林通道绿化彩化,加大对环象山港公路(林善岙至贤庠段)、高塘岛珠益—金高椅公路等县内交通主干道及河道的绿色景观林带建设,截至6月底全县已建设公路、村道、河道沿线森林通道99.5公里,完成年度任务的88%。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抓好大塘港省级生态循环农业样板区建设,上半年完成实施方案编制。推进浓缩沼液利用,宁波龙兴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个取得浓缩沼液有机液肥肥料登记证的企业。创新“千斤粮、万元田”新型农作制度,落实粮经(渔)结合新型农作试点8个,示范推广“大棚西瓜—蔬菜—稻”“大棚蔬菜—早稻”等19种新型轮作模式3600亩。深入实施肥药减量双控行动,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10.2万亩次,实现农药减量16.3吨,新增水稻、果蔬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示范基地2000亩。
  (四)质量优农,农产品安全监管到位。一是以省级农产品放心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强化农产品监管。积极开展省级农产品放心示范县创建,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成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产品信息、检测记录等内容,有15家生产主体纳入可追溯体系。强化农产品监测,深入开展肉品“百日会战”,上半年抽检农产品样品429个,总体合格率98.1%,开展农产品风险评估监测152批次,合格率95.4%。全县18个农产品快速检测室向市民提供免费检测1091批次,合格率100%。中心实验室获得省计量认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认证,有效提升了检测水准,并为行政执法提供技术支撑。二是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上半年申报无公害认证企业18家,产地面积7465亩,生猪13500头,蛋禽8万只。推荐申报象山骏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骏鑫”、象山县英姿果蔬专业合作社“定塘1号”为市知名商标。品牌农产品优质优价效应进一步凸显,“上野”大棚温室柑橘销售价60元/公斤以上,“乌紫”杨梅均价80-100元/公斤,比普通杨梅高出30-50元/公斤。三是以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为抓手,筑牢安全防线。抓好动物疫病监测,免疫家禽46.82万羽次、生猪40.1万头次,发放二维码标识8.19万套,定点屠宰检疫生猪7.17万头,产地检疫生猪7.93万头,生猪定点屠宰和检疫率达到100%,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处理病死猪112批次、10898头,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采集171个畜禽养殖场(户)的血、尿样品2696份,检测6194份。抓好农业有害生物防控,新增重大植物疫情监测点13个,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8期,开展柑桔木虱防控12万亩次、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5000亩次、柑橘溃疡病防治8.5万亩次,产地检疫橘苗93.6万株,清理松材线虫病发病松林2.93万亩、清除松疫木1.85万株,无害化处理疫木829吨。
  (五)科技兴农,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抓好企业技改项目申报,推荐“扩建水果罐头生产加工车间及环保工程”、“浓缩型饲料辅助蛋白源加工”、“水产品深加工”等3个为市技改项目,总投资1850万元。完成2013、2014年技改项目验收3个,获市级财政补助2247万元。抓好科研项目申报,推荐申报县市级科研项目3个,并完成市创业创新项目“红美人杂柑优质安全生产技术推广及产业化示范”、市十大林特产业提升技术项目“红美人柑橘设施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的验收。同时,积极实施粮食高产竞赛活动,落实各类示范方、基地、攻关方50个,面积6267.6亩。二是实施种子种苗提升工程。继续开展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落实制种基地2150亩,并着重做好超级稻种子的余缺调剂与有序供应,供应水稻种子9.14万公斤,切实保障用种安全。开展水稻新品种引种资源圃建设,落实基地1个、面积25亩,并积极探索盐碱地开发种植水稻,引进耐盐碱水稻品种13个,落实试验点2个。引进草莓、西甜瓜等新品种37个,出台2015年主导品种和技术目录,主导品种覆盖率80%以上、技术到位率均90%以上。培育优新水果苗木78万余株,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格局。三是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充分发挥好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3+X”和“一站式”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农技通应用试点工作。深化智慧农业建设,二期项目已完成招投标,深入主体开展需求调研,确保智慧农业在我县顺利推进并“扎根开花”。运用好“互联网+”,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深入融合,已有素子园、壹美家居等多家企业入驻天猫、京东等网络销售平台。同时,强化农民培训,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26期、培训2081人次,举办职业技能培训3期、培训150名,并对56名学员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考试。
  (六)依法治农,执法维权重拳出击。一是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依据权力、责任清单,在理清执法工作职能的基础上,健全部门间和内部的执法协调协作,形成执法合力。围绕农资打假、农业投入品监管、森林资源保护等领域,开展“绿剑”“雷霆”专项执法行动8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130个,查获假劣农资280公斤,罚没款18.73万元,立案36起,使非法收购林木、使用假兽药案等一批违法案件的得到及时查处,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做好行政处罚案件审核,审核行政处罚案件25件。二是强化涉农项目监管。严格落实《象山县农业项目管理办法》、《象山县农林局农业小微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完善项目专家会审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防止项目多头申报、重复补助,并将部分项目纳入县农业产业办牵头申报范畴。开展享受粮食补贴政策农户种植面积的抽查核实和畜禽场拆除面积核实,确保资金安全发放。三是全力抓好林业资源保护。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各项措施,上半年发生森林火情29起,发生火灾4起,总受灾面积为48.75亩,森林火灾受害率仅为0.044‰,春节、清明期间火灾零发生。强化生态公益林保护,新增县级生态公益林区划面积4.1万亩,完成省级、国家级公益林数据更新工作。加强涉林开发造地项目监管,对新桥镇东狮村张部岙土地开发项目毁林开垦案作出行政处罚。完成重点区域森林人工抚育3000亩,完成低效林改造3600亩。四是依法保障社会经济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等资源要素。我局主动对接、深化服务,保障县重点工程用地需求,完成林地报批79.06公顷,向上级争取到13.1公顷用地指标,完成粮食功能区土地占补调整4079亩。上半年,县行政服务窗口办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1294件,群众测评满意度100%。
  (七)严抓队伍,优化作风求实求效。按照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的总体要求,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推动工作求实求效。开展了新一轮中层干部的选拔聘任工作,新聘任中层干部42名。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继续缩减“三公经费”支出。读书思廉、课堂讲廉等为载体,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守纪律、优作风、树形象”正风肃纪教育,强化内部“正风肃纪”专项检查,开展“岗位对责、绩效对账”考核,规范考勤工作。
  此外,及时规范地完成32件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面商率达100%。做好人事管理、维稳信访、应急管理、扶贫帮困、档案工作、工会工作、团建工作、妇联工作、老干部服务等工作。
  三、围绕问题,对照目标确保完成
  总体看,上半年农业发展态势稳健,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但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一是遭遇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近年来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特别是用工成本上涨较快,农产品品牌附加值相对较低。二是防灾减灾能力仍旧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不高,抵御灾害能力不强,未完全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如今年我县杨梅产业受天气影响减产近六成。三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待强化,部分地区在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过程中出现反弹情况,甚至存在边整治边排污现象,种养结合不够紧密,畜禽排泄物深度利用不充分。四是村社股改时间紧,重点村、难点村涉及村民利益更加直接、情况更加复杂,完成股改目标存在较大压力。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加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庞大、分散,监管的环节多、链条长,监管队伍和力量不足,监管面临较大压力。
  下半年,我局以问题为导向、以中心工作为导向、以年度目标为导向,落实责任、细化任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和各项重点工作顺利完成。
  (一)稳定基础产业,保障农产品供给。推进粮经生产,以“扩面增量”为目标,积极落实扶农惠粮政策,大力实施超级稻“3816”提升工程,确保粮食面积达24.1万亩、总产达9.5万吨,其中超级稻10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5.5万亩。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24万亩,总产量14万吨,其中柑橘10.8万亩。建立新型畜牧产业体系,按照“控量提质、调优增效”要求,推进畜禽生产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建设,并确保全县肉类总产量达2.5万吨,猪肉自给率90%以上,禽蛋产量1.4万吨。
  (二)立足“两区”建设,提升产业层次。加强部门联动,加大投入力度,严格项目管理,狠抓现代农业“两区”建设进度和质量。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进度,加快推进粮功区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争取提前完成2015年建设项目和确保2014年项目验收。抓好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实施,做好督促指导,争取验收项目6个以上,同时积极督促2015年项目建设和做好2016年度项目储备。立足“两区”,进一步集聚资源要素,充分发挥“两区”在我县农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产业特色化、精品化、内涵化发展,不断增添“品质”新元素,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串联农林牧、农产品加工、旅游等产业,实现农业的接二连三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一批富有竞争力的和影响力的全产业链发展的本地企业。认真总结分析“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的成效和问题,扎实做好“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创建农产品放心示范县,构建长效机制。以省级农产品放心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完善农产品网格式监管体系,切实构建监管长效机制。坚持产管并举、检打联动、打防结合,深化农产品专项治理和“绿剑”专项执法行动,全年农产品抽检850个批次,合格率98%以上。围绕农业投入品、生猪屠宰等领域,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假劣农资等行为,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按照“高效生态安全”,推广农产品全程标准化生产,加快“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认证,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3个,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农业地方标准制订修订。加强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完善预警体系,严格落实免疫密度等工作;加强黄龙病等重大农业植物疫情监测与防控,实现产地检疫全覆盖;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加大松材线虫病除治力度,确保实现面积、株数双下降目标。
  (四)推进村社股改,深化农村改革。集中精力、一鼓作气,争取在丹东、丹西和石浦等重点地区的重点村实现村社股改工作的突破性进展;规范操作、有序推进,争取使档案不完善、股权填写不规范等问题得到有效改进和完善,确保在10月底前完成村社股改年度任务。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深入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担保等权能显化办法,将土(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纳入县产权交易中心,积极赋予农民对土(林)地的占有、收益、流转及股权抵押、担保等权能。持续深化“两双”活动,继续开展村级资金源头监管及审计监督专项行动,努力规范提升“三资”管理水平。
  (五)发展循环农业,提升生态文明。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将保留场整治作为下半年工作重点强势推进,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主体责任,继续实施“一场一策”,推动畜禽排泄物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确保全年39个保留场整改提升到位。开展畜禽养殖“两化工程”示范创建及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达标验收评估工作,逐步建立畜禽养殖污染长效监管机制。继续深化排泄物、秸秆、枝条及“三沼”综合资源化利用,实现沼液物流配送量5万吨,落实生态消纳地5万亩以上,并做好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试点。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程,实现农药减量57.9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0万亩次,实现化肥减量381吨。加快森林城市创建步伐,按照创建标准尽快确定重点明要求、细化任务分解表、制定落实路线图,扎扎实实做好创建各项工作,把工作做在前面,并确保今年成功创建省、市级森林城镇各1个。加强湿地保护,科学划定湿地空间红线,完成《湿地保护规划》编制。加强森林防火,加大投入力度,新建“引水上山”工程2个、蓄水池3座,购置消防水车1辆,增强扑火综合能力。
  (六)强化执法力度,维护市场秩序。深化农林普法,切实增强各类农业生产主体依法生产经营和保护森林资源的责任意识。全面推进法治农林建设,抓住农林执法这个重点环节,切实做到敢于执法、严格执法、秉公执法、文明执法,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全面强化生产经营执法监管,健全日常监管机制,改进监管方式,采取实地核查、随机抽查、例行监测、监督抽检以及公开检查结果等措施,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全面推进规范公正执法,严格执行执法决定法制审核、重大执法案件集体讨论决定制度,落实行政处罚结果信息网上公开。加强行政审批事项动态管理,改进行政许可审批办法,精简审批办事程序,完善“一站式”审批,提高办事效能,依法保障社会经济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等资源要素。
  (七)严抓队伍建设,提升干部执行力。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强化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完善廉政监督机制。认真整改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聚焦“四风”问题,聚焦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等规定的严格执行,加大正风肃纪力度,持续抓好作风建设。深入实施“岗位对责、绩效对账”和局内部绩效考核机制,不断强化干部的执行力。围绕新《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继续加大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干部职工法治意识和依法履职能力。
  象山县农林局
  2015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