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大徐镇黄盆岙村村庄建设规划(2017-2025)》由象山县大徐镇委托浙江高专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本规划草案进行公告,公告时间为2017年11月17日---2017年12月16日。在此期间,欢迎广大群众对规划草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在公告结束之日前以书面形式反馈,便于我们汇总和整理。
联系地址:象山县大徐镇东昭路116号
联系人:赖真巍
联系电话:65626206
象山大徐镇人民政府
2017年11月17日
规划简介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黄盆岙村域范围,规划总面积150.9 公顷,约1.51 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考虑到一定的前瞻性,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大徐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适当超前,规划期限为2017—2025 年,规划基准年为2017 年。
三、发展目标与规模
(一)目标定位
结合本次规划的目标和现实基础,将黄盆岙村定位为:
在东海之滨打造一个“村港融合”的新型农村社区。
(二)规划策略
1、区域联动,产村互融。
依托新丹大线对外交通干道,加强与周边村镇联动发展,同时结合上位及相关规划,合理对接路网水系及空间布局,促进村庄与城东产业园互融互动。
2、生态优先,文化铸魂。
全面激活村庄外部生态资源的发展潜力,利用山林、农田、水塘等打造生态休闲观光精品线,发展以农业休闲产业为主线的体验型休闲观光农业;挖掘内部文化的特色主题,开发乡村风情的体验项目。通过生态休闲观光与乡村风情体验两大元素有机融合,引领村庄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近期重点项目的建设
3、土地盘活,空间重塑。
针对现状村庄人口增长、建房需求强烈,但建设用地紧缺窘境,科学对接大徐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复垦部分偏远区域的小片零散聚落,将土地指标置换到价值更高、环境更好、出行更便捷的优质区域,进行集中式新村片区建设,同时细致梳理村庄内部消极的闲置空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农房插建、停车配套、绿化整治,实现土地资源有效盘活。
4、风貌引导,配套升级。
积极引导村庄农房建筑风貌统一协调化发展,避免盲目求洋求异,并通过宅旁及房前屋后的绿化空间环境整治以及入口、滨河、道路沿线等各个重要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改造,切实提升村民的人居品质,同时完善居家养老中心、污水管网、垃圾收集等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配套,促进村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规模预测
黄盆岙村2016 年统计户籍总人口为630 人,现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6.95 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10 ㎡/人,规划至2025 年,黄盆岙村村庄总人口达659 人,规划村庄总建设用地为7.26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0 ㎡/人,其中不计入规划建设范围线内的水域以及局部沿河绿地,相比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持平。
四、规划主要内容
(一) 村域空间布局规划
村域形成“一轴引领,五区互动”的空间结构。
“一轴”为沿老丹大线东西走向串联五大片区的村庄对外发展轴。
“五区”为传统品质居住区,生态农业休闲区、生态果园种植区、生态养殖区、山林生态涵养区。
其中传统品质居住区主要为村庄中部居住集中区域;生态农业休闲区主要包括新丹大线南北两侧大面积农田的带状区域;生态果园种植区主要包括望海岭水库东侧的山林缓坡集中种植区域;生态养殖区主要包括村庄东部水塘养殖区域;山林生态涵养区主要包括村庄南北部大面积原始未开发山林区域。
(二)村域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以“一产三产双驱模式”为总体产业发展思路,首先村庄继续发展优势一产,并逐步转型升级传统耕种模式,提倡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机制,利用良好的山林资源,在缓坡地段发展经济作物,同时充分对接象山产业园C区,全面发展第三产业,通过打造配套服务产业,最终实现“一产三产双驱模式”,为村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规划依托象山产业园C区,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生态农业、特色果蔬业和休闲旅游业协同发展,互融共生,形成有机整体,共同提升乡村旅游业的整体品质。
(三)村庄总体布局
规划保留黄盆岙集中居民点,依托老丹大线进行串联,规划中主要通过村庄内部破旧农房拆迁,内部消极空间的土地盘活以及村庄新建区域的农房集约布局,从而保证村庄在满足建房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有效的节约土地。黄盆岙村新建住宅建筑35幢,并在保留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新建居家养老中心一处于新丹大线北侧镇潮庙区块的山脚下,并新增一处休闲公园和一处健身广场,以满足村民生活需求。此外,新建黄盆岙村南侧环村公路一条,并在村庄内部进行道路梳理,通过局部拓宽与贯通的方式,形成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同时,规划见缝插针式布局停车场地,共计停车位5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