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政务公开 > 工作信息 > 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7)

发布日期:2017-02-22 10:29 信息来源:县府办(法制办) 浏览次数:

2017年2月14日在象山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 长  黄 焕 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繁重艰巨的工作任务,县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县人民,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发展新机遇,扎实实施桥海兴县和“双突破双驱动”战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象山港大桥建成通车,“千百十”工程全面完成,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双拥模范县“五连冠”和省美丽乡村示范县、省示范文明县城、省“平安银鼎”等荣誉。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316.5亿元增加到437.1亿元,年均增长6.8%。财政总收入从42.3亿元增加到62.6亿元,年均增长8.1%。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2.3亿元,年均增长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836元、26113元,年均分别增长8.8%、10%。

  五年来,我们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

   工业强县深入推进。突出工业首要地位,制定稳增长促转型系列扶持政策,实施“四创四强”工程,全力壮大工业经济实力,跻身省工业强县第二梯队。规上工业产值从426.1亿元增加到584.6亿元,年均增长6.5%;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40.6亿元,年均增长16%。加强产业规划引导,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传统产业稳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0%。深化企业梯队培育,精准服务企业发展,规模企业达到510家、其中亿元企业85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家、上市挂牌企业7家,华翔、天安成为省“三名”培育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健全招商服务机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6亿美元、内资173亿元,其中浙商回归资金86亿元。提升外经贸发展水平,发挥海关、检验检疫等职能作用,累计完成自营出口109.6亿美元、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2.9亿美元。稳步发展建筑业,强化困难企业帮扶,建筑业总产值从663.7亿元增加到1201.4亿元,年均增长12.6%。
  农渔业提质增效。推进农渔业现代化,总产值从94.2亿元增加到124.2亿元,稳居全省前列,获评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加快农业“两区”建设,新建标准化粮食生产功能区7.4万亩、现代农业园区27个,全省农业“两区”建设现场会在象召开。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累计流转土地19.3万亩,发展设施农业4.3万亩,新增农业经营主体1261家。推动渔业转型发展,完成养殖塘标准化改造1.8万亩,远洋渔业、休闲渔业发展良好。重视农业科技应用和品牌建设,创建柑橘、梭子蟹区域公用品牌,新增市级以上名特优农产品63个、“三品一标”206个,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成为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
  服务业发展较快。深入实施服务业发展规划,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80.4亿元,年均增长7.7%。推进旅游全域化,接待游客数从830万人次增加到1962万人次,旅游经济综合收入从84亿元增加到186.8亿元,均实现翻番,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名单。提升景区品质,松兰山、石浦渔港旅游综合治理取得实效,宁波工人疗养院、半边山皇冠假日酒店基本建成,东海铭城等项目稳步推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客栈特色村达到30个,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挖掘消费潜力,培育电子商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1.1亿元,年均增长13.2%。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新增银行业机构5家,存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长11.7%、9.3%。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强基础、增后劲,发展活力不断激发

  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加大园区开发力度,整合经济开发区、产业区,累计配套投入20.1亿元,新增投产企业155家。设立临港装备工业园,中石化非标设备、日星精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成为宁波高新区“一区多园”专业园。建立象保合作区,启动建设航天智慧科技城,累计引进企业214家。浙台(象山石浦)经贸合作区获批,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授牌设立,石浦港口岸获准临时开放。大目湾新城框架初步构建,三大城市综合体一期全面建成,浙师大附属学校投入使用,累计完成投资75亿元。影视文化产业区加快崛起,民国城投入运营,浙江广电影视基地一期、二期基本建成,影视文化企业达到291家,获评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重点改革不断深化。健全改革推进机制,统筹抓好82个重点任务,实施市级以上改革试点12个。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降本减负、落后产能淘汰、房地产去库存等取得实效。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五大国有集团,实施一批PPP项目,政府性债务融资成本下降1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基本建设项目快速审批机制,完成不动产登记制度、“五证合一”“三测合一”等改革,行政审批实现再提速。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开展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基本完成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强化海洋管理创新,设立国家海域动态监管中心,海域使用权市场化配置取得突破。
  创新驱动持续强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五大行动计划,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1.64%提高到2.45%。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引进设立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象山中心、宁波工程学院象山研究院,新增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企业研究院实现零的突破。积极创建特色小镇,星光影视小镇、航天科技小镇列入市创建名单。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深化“四换三名”“两化融合”,新增市级新产品1460项、授权发明专利405件,创建市级以上名牌46个。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新增各类人才3.7万人,累计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65名。改善人才环境,海洋科技人才创业园开园运行,人才公寓建成投用,“人才绿卡”制度有效落实。

  五年来,我们统筹兼顾抓建设、强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率达到57.9%。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涌金广场、国际风情街集聚效应增强,南部新城商务区一期投入使用,城市景观亮丽工程形象显现。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青草巷等9个区块改造全面启动,完成征收改造面积20万平方米。统筹卫星城和中心镇发展,石浦国家级建制镇示范试点深入推进,西周列入省小城市培育试点,贤庠等城镇功能逐步完善。实施美丽集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4个试点乡镇扎实启动,基础设施等六大提升工程稳步推进。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建成全面小康村、中心村等82个,创建市级精品线4条,“一户多宅”清理和村庄梳理式改造经验全省推广。
  城市管理更加优化。实施主城区品质提升行动,深入开展“两城”创建、“四城”联创,城市管理机制不断健全,文明指数明显提高。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城区保洁面积扩大到640万平方米,中心菜市场等专业市场建成启用,占道经营、户外广告等整治成效明显。强化社区管理,完成13个社区标准化建设,社区特色服务品牌实现全覆盖。优化小区环境,改造老小区38个、背街小巷43条,小区物业管理三年提升行动取得实效。改善居民出行条件,贯通城区“断头路”23条,改造提升城区路面30万平方米,客运东站基本建成。加大交通拥堵治理力度,新改建公共停车场23个、公交首末场站7个,城乡公交实现一体化管理。
  基础设施取得突破。以象山港大桥建成通车为标志,县域交通面貌实现历史性改变,环象山港公路全线贯通,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象山段进度过半,高速新桥、东陈茅洋连接线加快建设,累计新改建一级公路63公里、县乡公路10.3公里、农村联网公路136公里。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投入资金47亿元,重点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全面提升,城乡供水实现一体化。拓展用地空间,新增土地面积4万亩,道人山、黄沙岙围涂和大中庄围垦完工,水糊涂二期围涂加快推进,东海涂围垦前期有序开展。优化电网布局,新改建110千伏以上输变电工程10个,供电能力进一步增强。
  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大力开展“五水共治”,实施治污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治理黑臭河、消除垃圾河,拆除畜禽养殖场1183家,建成贤庠、鹤浦污水处理厂和430个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扎实推进“三改一拆”,累计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472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553万平方米,获评省“基本无违建县”。加强城乡绿网建设,开展“四边三化”治理,完成平原绿化1.5万亩,成功创建省森林城市。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五大重污染行业整治,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连年达标。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港口岸线治理,抓好“一打三整治”,获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五年来,我们尽心竭力保基本、促均衡,公共服务持续优化

  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坚持民生优先,累计完成民生实事工程146项,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13.5亿元,占总支出的77.4%。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新增就业岗位4.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并轨管理,渔民养老保障等制度不断健全,本地户籍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9.5%。强化城乡住房保障,建成保障性住房30万平方米,解危城镇危旧房33万平方米。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县老年公寓建成运营,新增民办养老机构32家,农村集中式居家养老服务走在全省前列。规范殡葬管理,整治迁移坟墓1.4万座,提升乡镇中心公墓区50个,燕山陵园启动建设。加强社会救助,城乡低保标准提高31.6%,县残疾人康复医院投入使用,慈善、红十字等工作不断深入。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行象山”行动深入人心,婚丧礼俗整治成效明显,民间信仰场所管理得到规范。加强海洋文化强县建设,中日韩徐福文化象山研讨会成功举办,中国开渔节影响力持续扩大,国家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不断深入。积极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县文化活动中心、象山书城、县游泳馆等文体设施建成投用,各类文化惠民和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实施“零择校”等教育改革,新改建学校(幼儿园)37所,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区域医联体建设,完成台胞医院迁建等工程,人民医院通过JCI认证,创成省卫生强县。稳妥落实“全面两孩”等生育政策,全县人口保持均衡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工商联、文联、科协等作用有效发挥,住房公积金、档案、方志、烟草、盐业等管理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等工作扎实开展,统计、老龄、广电、邮政、通信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社会治理创新完善。加强法治象山建设,网络民情会办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双联”中心功能拓展提升,“一张网”基层治理网格体系不断完善,“六五”普法顺利完成,群众法治意识逐步增强。深化平安象山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系列专项整治,圆满完成G20峰会护航任务,连续十年获评省平安县。依法规范信访秩序,畅通民生诉求渠道,一批信访案件有效化解。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网络,先后获评省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成功防御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

  五年来,我们从严从实改作风、转职能,政府建设切实加强

  行政效能有效提升。开展行政体制改革,优化职能配置,新一轮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探索开展公共服务质量评估,政务服务得到改善。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抓好重点问题整改,作风效能建设成效明显。强化执行力建设,完善机关人员问责办法,推行“三级问责”“双对双排”等制度,累计问责干部94人。切实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简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
  依法行政得到强化。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建立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推进法律顾问、公职律师队伍建设,落实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改革措施,获评省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单位。认真执行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政协协商制度,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16件、政协委员提案1198件。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目录清单制度,积极听取民意、集中民智,依法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合同备案审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行为更加规范透明。
  廉政建设不断深入。认真贯彻廉洁自律准则、党纪处分条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累计查处违纪违法人员535人,“四风”问题有效遏制。配合做好省对县经济责任审计、省委巡视组巡视工作,切实抓好反馈问题整改,行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大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力度,建立巡察工作机制,规范项目管理和招投标行为,廉政监督体系不断健全。出台政府债务管理办法,强化乡镇财政管理,政府债务得到有效控制。加强政府公务管理,完成机关办公用房清理、新一轮行政单位公务用车改革,“三公”经费年均下降16%。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离不开人大、政协的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离不开全县人民的齐心协力、奋勇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象部队、武警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象山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应对经济下行风险办法不够多,产业平台、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有待加强,企业梯队结构尚需优化,科技创新能力较为薄弱,人才要素制约仍然明显。二是体制机制活力还不够强,征迁难、拆迁慢等问题依然存在,投资建设环境尚需改善,改革攻坚任重道远。三是社会民生领域尚有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仍不均衡,社会治理能力还需提高,社会维稳压力依然较大。四是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群众能力亟待提高,少数干部思想不够解放,执行不力、作风不实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和改进,努力把今后工作做得更好。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县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综观国内外发展形势,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新发展阶段。我省勇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份的新使命,努力为“中国的明天”贡献“浙江样本”。宁波正与杭州共同唱好“双城记”,加快建设国际港口名城、东方文明之都,奋力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我县经过多年努力,发展平台基本构筑,海洋、生态、文化优势日益凸显。随着甬台温高速复线贯通和轨道交通动建,象山将迎来高速时代、同城时代,加快融入宁波都市区,再创追赶跨越新优势。但同时,我县也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等艰难挑战。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认真落实“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踏实走好象山发展的新长征路。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市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宁波都市区,深入实施“双突破双驱动”发展战略,凝心聚力、务实奋进、改革创新、追赶跨越,着力打造“一城四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实力强、特色功能强和生态美、生活美的宁波现代化滨海城区。
  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到2021年实现经济综合实力、滨海特色功能、创新发展活力、社会文明水平、人民生活品质等五方面明显提升,县政府要紧扣目标抓好落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7.5%,分别达到650亿元、9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产值、旅游经济综合收入比2016年翻一番,分别达到360亿元、1170亿元、37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2:44:44,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60%;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主要任务是:
  (一)坚持积极融入,构建县域发展新格局。主动对接宁波中心城区,高站位谋划象山发展,加强各类规划衔接融合,适时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全力推动撤县设区。主动对接重大交通设施,建成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象山段,动建岳井洋大桥,力争城际铁路、象山港二桥开工,启动通用机场建设,全面提升县域交通网络,打造宁波都市区重要交通节点。主动对接宁波“一圈三中心”建设,更高层次借势借力,推动产业发展错位融合、区域功能优势互补。深度开发象保合作区、临港装备工业园,创建全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省级能源装备高新区,打造宁波大都市智慧科创新城。加快发展湾区经济,建成松兰山—大目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石浦港国家5A级景区,建设西沪港、蟹钳港、大塘港等魅力海湾,推进东海涂围垦工程,打造宁波大都市生态休闲港湾。强化影视城核心带动,推动影视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影视文化名城,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突破工业和旅游,培植现代产业新动能。持续打好工业强县攻坚战,大力推进“四创四强”工程,奋力跻身省工业强县第一梯队。实施“6+1”产业振兴计划,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40%。加快强区强镇强企建设,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培育一批超百亿工业强镇,规模企业超过800家。全力突破招商引资,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内资250亿元以上。高水平发展全域旅游,大力实施“四全四特”工程,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全国知名海洋休闲度假目的地。顺应大众旅游时代,发展“旅游+互联网”新模式,强化智慧旅游应用,全面提升旅游品质和服务质量。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创新发展电商、金融服务业,增强海运业竞争力,争创省服务业强县,商品销售总额超过700亿元。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绿色、精致农业,建设渔港经济区,打造现代农渔业示范基地。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打响“象山建筑”品牌,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530亿元。
  (三)强化改革创新,激发转型升级新活力。坚持以改革引领新常态,围绕经济结构调整,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聚焦全局性重大问题,深化投融资、行政管理、农村产权等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形成系列特色制度。深化创新驱动,实施创新“八大计划”,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省创新强县。强化科技创新,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推动科技金融发展,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加快培育特色创新平台,建设一批省市特色小镇。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创新服务,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实施“半岛英才”计划,开展万名产业英才集聚三年行动,引育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建成省人才强县。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综合保税区、石浦港口岸正式开放尽早获批,不断扩大开放合作领域。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鼓励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外贸进出口提质增量,自营出口达到29亿美元。
  (四)加快城乡融合,彰显滨海城区新形象。按照“面向世界、国内一流”标准,制定实施城乡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精致建设美丽县城、美丽集镇、美丽乡村,展现山海风貌、田园风光、半岛风情。注重城市内涵发展,强化城市设计,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南部新城开发,推进老城区、城中村改造,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品质。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发挥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郊乡镇与主城区融合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石浦渔港旅游小城市,培育西周小城市,统筹贤庠等中心镇发展,构筑“一主一副三组团”城镇格局。深入推进农村“安居宜居美居”行动,优化美丽环境,传承美丽人文,打造美丽乡村“象山样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化“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专项治理,建成“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国家森林城市。
  (五)改善民生事业,形成幸福共享新局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群众安居乐业。大力弘扬象山精神,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省文明县。加快海洋文化强县建设,挖掘渔文化等传统文化底蕴,壮大海洋文化产业,繁荣群众文化体育事业,打造海洋特色文化高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功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县。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卫生计生服务保障,着力建设健康象山。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织牢社会救助兜底安全网。积极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法治象山、平安象山建设,增强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2017年工作建议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也是“十三五”发展关键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0亿元,增长7.5%;财政总收入67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196亿元,增长10%;商品销售总额490亿元,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以上。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深化工业强县建设,奠定工业发展坚实基础

  加快转型升级。按照“两年打基础”目标,推进产业升级和平台建设,完成规上工业产值630亿元、增长8%,工业投资66亿元、增长10%。积极对接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大力发展智能经济,建设一批“机器换人”和智能制造项目。实施时尚针织、汽配模具等产业振兴计划,引导企业共建产业联盟,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发挥经济开发区主平台作用,提升临港装备工业园集聚水平,建设新篁生物、日星三期等项目,打造特色专业园。开展美丽园区建设,完善港口、商贸等配套设施,促进产城融合。加快象保合作区建设,推动航天智慧科技城创新开发机制,继续实施生产力中心等项目。推进浙台(象山石浦)经贸合作区建设,续建国际水产冷链物流基地,完成石浦港主航道一期工程。落实“一镇一策”措施,分类建设工业强镇。
  狠抓招商引资。深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创新招商方式,建立园区、部门、乡镇联动机制,营造全民招商氛围,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内资57亿元。坚持招大引强选优,突出重大产业项目招商,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争取央企、上市公司引进取得突破。发挥招商联络处、异地商会作用,深化浙商回归工程,吸引回归资金30亿元。优化营商环境,健全项目评审机制,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促进招商从政策优惠向服务优化转变。培育外贸主体,完善外贸服务平台,实现自营出口23.3亿美元。鼓励优势企业抱团“走出去”,开展跨境并购,设立境外基地,完成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5.4亿美元。
  全力扶强扶优。开展企业综合效益评价,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实施龙头骨干企业、企业上市等培育计划,推动乐惠、合力、申菱上市,新增规模企业30家、亿元企业5家、挂牌企业3家。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建设西周、鹤浦、晓塘等小微企业集聚区。强化工投集团功能,发挥产业基金杠杆作用,积极引进基金公司,激活社会资本投资潜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加强政银企联动协作,妥善处置特困企业,防范企业“两链”风险。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理念,健全定人联企等服务机制,持续深化降本减负行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重视新生代企业家培育,打造一支勇于创业创新、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队伍。
  做强建筑产业。坚持专业化、工业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推动建筑业提质增效,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60亿元。引导企业发展PPP、工程总承包等业务承接新模式,支持企业向轨道交通、绿化、环保等国家重点投资领域拓展,进一步提高建筑市场占有率。鼓励优势建筑企业跨行业收购兼并,扶持发展经营特色强、科技含量高的专业企业,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导建立项目经理委派制,增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强化资质升级、人才培训、司法和金融保障等综合服务,切实改善建筑业发展环境。

  (二)培育旅游业新优势,持续壮大现代服务业

  深化全域旅游。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完善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壮大旅游特色产业,全年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以上,完成旅游经济综合收入240亿元。提升松兰山—大目湾景区品质,推进东海铭城、华美水上乐园建设,力争动建省海洋运动基地,抓好海洋生物馆、影视学院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打造环石浦港渔文化休闲旅游区,推动宁波工人疗养院尽早投用,建设半边山五彩渔镇,整治提升中国渔村,加快开发檀头山、花岙岛。引进战略投资者共同开发影视城,动建浙江广电影视基地三期、影视大道,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完善影视配套功能,新建沪山、好年华、中桥影视基地。加快品质民宿、精品线建设,融入区域特色文化,促进乡村旅游向个性化、品质化发展。启动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完善交通网络、景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着力破解旅游交通难题。整合建立智慧旅游平台,大力整治旅游市场,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提升商贸流通业。优化商贸网点布局,引进品牌商家、商贸新业态,增强核心商圈集聚功能,推动商贸繁荣发展。引导发展夜市经济,建设一批特色街区,促进消费升级。提高城镇商贸档次,实施申菱、戴维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西周、贤庠等商贸街区。完善商贸流通网络,规范发展城乡便民超市、连锁店,继续推动农超对接、直供直销。提升安全储粮水平,建成石浦军粮站、定塘粮库,基本建成西周粮库。
  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引导企业发展互联网经济,增强电子商务创业园集聚功能,培育针织品、水产品等特色电商园区,支持发展跨境电商。鼓励创新金融产品,强化保险创新产品试点应用,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切实维护良好金融生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引进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建成现代物流园区公共服务中心一期。扶持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建成亲和源养老项目一期。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大数据产业,丰富服务业业态。

  (三)提升发展现代农业,助力农民创业增收

  推动精致农业发展。运用市场化理念和工业化方式,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127亿元。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施循环农业示范项目5个,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2000亩。提升渔业发展水平,加快开发海峡两岸渔业合作示范区,建设三文鱼工厂化养殖项目,创建国家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省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开展景观田园建设,扶持发展休闲渔业,丰富美丽农业业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品牌建设,提高柑橘、梭子蟹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开展农业“一区一镇”建设,创建都市农业示范区3个、现代特色农业强镇3个,加快建设大塘港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新建标准化粮食功能区50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00亩。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设施化水平,新增设施农业示范基地10个,建成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乡镇4个、示范园区10个。推行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扩大保险覆盖面,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深化强村富民工程。突出分类扶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经济、美丽经济,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0%以上,帮扶转化30个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规范农村建设行为,严格控制村级债务规模。抓好村级组织换届,加大驻村帮扶力度,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落实产业帮扶、农村电商、就业培训等措施,拓展农民增收致富门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扶持大学生农业领域创业,新增家庭农场50家。加强金融支农服务,深化农村普惠金融,新增涉农贷款10亿元。

  (四)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集聚创新要素。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汇聚平台、资金、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打造创新创业优选地。实施大孵化器建设计划,建成县级综合性创新创业平台,做强海洋生物等特色产业孵化园,建设众创空间2家。加快特色小镇培育,争创省级星光影视小镇。发挥科技创业基金作用,鼓励发展各类创投机构,促进资本与创新更好结合。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建立象山籍在外人才联谊中心,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8个。实施“技能象山”行动,强化与高等院校智力合作,培育一批实用型人才和名师名匠。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建设省“151”人才综合服务基地,吸引各类人才干事创业。
  培育创新主体。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科技型小微企业15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新建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6家。推进校企产学研合作,建设产教协同创新园,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整合完善科技服务,推广运用科技创新券,引进培育技术设计、检验检测等公共技术平台。引导企业发扬“工匠精神”,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新增市级以上名牌5个。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探索开展知识产权抵押贷款,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40件。
  推进改革落地。落实“放管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点任务,实施一批具有象山特色的改革项目,更好地发挥改革牵引作用。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基本建设项目全流程百日审批机制,实行淘宝式中介服务模式,推广政务服务“一窗受理”。持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企业监管机制,促进五大集团高效运作。开展新一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充分调动乡镇增收节支积极性。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健全户籍改革配套制度,推动“三位一体”农合联实质化运作,基本完成农村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五)加快建设美丽象山,提升城乡面貌品质

  全力攻坚美丽县城。主动对接宁波城市发展规划,修编县域总体规划,推进“多规融合”。加快城市重点区块开发,抓好功能性项目建设,开展未利用土地整治,增强城市集聚能力。加强城市绿化美化,改造门户节点景观,建设城市绿道慢行系统,建成殷夫公园二期,动建塔山遗址公园、丹阳公园,成功创建省园林城市。完善市政设施,建成客运东站,续建环城西路、沿海南线滨海大道至金开路拓宽工程,实施天安路改造,谋划建设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完成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征迁,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建设青草巷特色街区。加强城市网格化管理,美化市容市貌,强化交通拥堵治理,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
  全面建设美丽集镇。深入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完成定塘、墙头、泗洲头、茅洋等美丽集镇试点改造,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质。深化石浦国家级建制镇示范试点,开工建设文体中心,力争动建客运中心。启动西周小城市培育,进一步深化贤庠中心镇建设。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增强集镇承载能力。加快建设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和高速新桥、定塘、东陈茅洋连接线,开工建设石浦高速连接线,建成大金山隧道二期,续建丹大线改建工程。完成110千伏石浦变、柴溪变建设,动建110千伏白沙变。深化“三改一拆”,开展治危拆违专项行动,严控新增违建,抓好城乡危旧房改造。
  精致打造美丽乡村。以全域景区化为导向,突出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建设,推动乡村从“一处美”向“处处美”转变。坚持彰显个性、提升内涵,加强乡村建设风貌引导,强化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分类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加快建设“斑斓海岸”文明示范线。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整治,新增垃圾分类处理村80个,改造提升生活污水处理村20个。深化村庄梳理式改造和“美丽庭院”创建,完善联网公路等配套设施,提高村庄建设管理水平。健全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乡风文明。
  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启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加大水源、土壤、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深化“五水共治”,严格落实“河长制”,抓好源头控制、截污纳管等工作,全面消除劣五类水质。加快治水项目建设,建成鹤浦污水处理系统、石浦门前塘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续建中心城区、西周、大塘港防洪排涝项目,实施西周下沈等3个海塘维修加固工程,建设东海涂围垦防洪潮工程。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推进石浦港等海岸带整治修复。深入开展“一打三整治”,集中整治禁用渔具,推动渔民减船转产。狠抓节能减排,实施一批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巩固提升电镀、印花行业治理成果,确保完成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主要污染物削减量目标任务。

   (六)切实加强民生保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深化文化强县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善行象山”品牌,扩大婚丧礼俗整治成果,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力度,开展基层各类文明创建,力争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坚持正确舆论引导,管好用好网络舆论和对外宣传。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实施海洋文化精品工程,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办好中国海洋论坛和中国开渔节,提升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水平。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举办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象山。发挥影视城、文化产品创意园作用,进一步壮大文化产业。推进全民健身,完善体育健身设施,支持老年体育事业发展。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多渠道、多形式提升各类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加大教育基础投入,动建集成学校、电大迁建工程,改建涂茨小学等16所学校(幼儿园)。加强教师管理,探索“县管校聘”模式,重视名优教师培养,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开展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县建设,强化“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医疗服务设施,推进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县中医院迁建,新改建黄避岙等7家乡镇卫生院。优化计生服务管理,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开展工作,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档案、方志等管理,推进老干部、老龄、统计、广电、邮政、通信等事业进一步发展。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就业创业政策,加强重点人员就业服务,以创业创新带动充分就业。深入实施全民参保动态管理,推进各类社会保险扩面,逐步实现社保人群全覆盖。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建立常态化申请审核机制,切实保障困难家庭住房需求。加快房地产去库存、优结构,增加小户型商品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深化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开展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积极引进民营团队参与养老服务。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发展慈善、红十字、残疾人等公益事业。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争创省双拥模范县“八连冠”。
  强化社会治理创新。深入推进各领域依法治理,加强法律服务和援助,提高普法宣传实效,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加快社会治理“一中心四平台”建设,充实规范网格员队伍,增强基层治理能力。规范社区服务管理,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争创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完善“诚信指数”考评机制,建设信用象山,营造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社会环境。深化平安象山建设,落实重点行业管控责任,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狠抓治安突出问题整治,争夺“平安金鼎”。改进信访工作机制,整合政务服务热线,及时回应群众合理诉求。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开展全市标本兼治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试点工作,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落实宁波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任务,推进食品药品专项整治,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动建南田岛海事巡航与搜救基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继续实施安全保障、城乡美化、文化卫生等六方面民生实事,我们将健全机制、加大力度、紧盯不放,真正把这批实事办好,让广大群众共享更多更好的发展成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需要全县人民共同奋斗,更需要政府各级各部门勤奋工作、履职尽责、狠抓落实。我们将主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顺应人民群众期盼,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奋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一)锻造铁军,奋勇追赶,提升政府战斗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铁血忠诚、铁肩担当、铁心做事、铁面无私”的象山铁军,为追赶跨越提供坚强保证。牢固树立争先进位意识,对标先进找差距,以逢山开路的闯劲、虎口夺食的拼劲,在拉高标杆中奋起直追、移位超越。加大破难攻坚力度,针对征地拆迁、环境治理等工作中的难题,敢抓敢管、一抓到底、干出成效。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完善容错免责制度,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敢为,形成追求卓越、锐意进取的干事创业氛围。加强部门、乡镇协作配合,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增强工作合力。
  (二)转变职能,高效服务,提升政府执行力。抓好“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动态调整政府权力清单,提升政务服务网功能。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落实“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要求,完善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冷暖。编制公共服务清单,健全公共服务质量评估机制,深化便民利企行动。按照“最多跑一次”的理念,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信息互通互认、开放共享,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企业“少报表”。加强效能评价和行政问责,以目标倒逼任务、以时间倒逼进度、以督查倒逼落实,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深化“双对双排”综合考评,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依法行政,恪守廉洁,提升政府公信力。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强化依法科学决策,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等制度。深化行政执法、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深化政务公开,推进行政权力运行透明化。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压实政府系统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支持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作风建设有关规定,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的监督约束,规范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交易行为。强化政府债务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各位代表,历史使命重任在肩,人民期盼责无旁贷。让我们在中共象山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认真负责的姿态励精图治,以勇往直前的斗志开拓创新,以务实高效的作风勤勉工作,不负所托、不辱使命,为加快建设“两强两美”宁波现代化滨海城区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附件一

2017年县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一、环境治理方面:河湖库塘清淤50万方。建成村庄水环境整治项目5个,新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村31个。完成2个镇乡(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淘汰10蒸吨/时及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60台。
  二、养老就业方面:新增养老床位200张。本地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举办就业招聘会60场,开发公益性岗位500个,城镇新增就业9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5%以内。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培养高技能人才2000名。扶持农村电商创业人数170人,农村电商创业带动就业人数1275人。
  三、交通出行方面:打通中心城区“断头路”3条。新增专用停车泊位2000个。提升和改造中心城区智能化停车诱导系统1000个。提升改善农村公路25公里,新增城乡公交停靠站80座、城市公交候车亭15个。推进渡运及陆岛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工程,完成4座码头、2座渡亭改造和1艘渡船更新。启动建设县域旅游道路2条。
  四、安全保障方面:完成7万平方米棚户区拆迁安置。农村低收入困难户危旧房改造100户,解决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350户。完成内河整治及排涝渠建设3公里,维修加固3座小型水库和1条海塘。维修中小学校校舍3万平方米。提升改造5家农村菜市场。实施“旱改水”项目,新增面积800亩。完成农村供水一户一表改造9000户。完成红十字会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2200人。
  五、城乡美化方面:城区新增绿地25万平方米。完成2个老小区改造、14个社区标准化建设。打造3个省级宜居示范村。推进美丽乡村分类创建,创建市级示范镇乡2个、市级示范村5个、市级风景线1条。
  六、文化卫生方面:新建31家农村文化礼堂。举办“半岛大舞台”文化惠民演出活动,送文艺进文化礼堂18场、送戏100场、送电影2000场。开展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重点人群(慢性病患者、老年病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签约服务率达到40%以上。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成远程医疗服务中心3个、基层云诊室20个。

  《政府工作报告》附件二

名 词 解 释

  “双突破双驱动” 指突破工业和旅游发展,强化改革和创新驱动。
  “千百十”工程 指培育千家规模企业、建设百个重大项目、实施十大提升行动,是对接大桥转型跨越三年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
  “四创四强” 指创业、创新、创投、创优和强企、强链、强区、强镇,是工业强县建设的主要措施。
  “三品一标” 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五证合一” 指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等五种证件统一登记办理,缩短审批时间。
  “三测合一” 指将规划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等涉及到的机构职能进行整合,优化审批流程,方便企业、群众办事。
  “四换三名” “四换”指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三名”指名企、名品、名家。
  “两城”创建 指创建省示范文明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
  “四城”联创 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省文明县、省园林城市、省森林城市。
  “五水共治” 在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提出,具体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三改一拆” 指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和拆除违法建筑。
  “四边三化” 指在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开展环境洁化、绿化、美化行动。
  “一打三整治” 指省委、省政府为修复振兴浙江渔场提出的一项工作,主要是依法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和违反伏休规定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全面开展渔船船证不符整治、禁用渔具整治和海洋环境污染整治。
  “双联”中心 指县社会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社会治安动态防控联勤指挥中心。
  “四张清单一张网” 指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以及政务服务网。
  “双对双排” 指“岗位对责、绩效对账”“块上排位、线上排位”的干部考核机制。
  “一城四地” 指精美滨海之城和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基地、长三角滨海休闲度假胜地、国家级现代农渔业示范基地、浙江省海洋特色文化高地,是我县“十三五”的发展目标。
  “一圈三中心” 指港口经济圈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经贸合作交流中心、港航物流服务中心,是宁波“十三五”的发展目标。
  “6+1”产业振兴计划 指重点发展新装备、海洋生物(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汽配模具、时尚针织等六大产业,培育发展智能经济。
  “四全四特” 指全域化打造、全产业融合、全要素整合、全方位保障和建设特色景区、特色小镇、特色乡村、特色民宿,是我县全域旅游发展的主要措施。
  创新“八大计划” 指大孵化器、创新发展合伙、科技小巨人成长、科技重大专项推进、“半岛英才”、科技合作创新、科技金融突破、创新土壤培植等“八大计划”,是我县增强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一主一副三组团”城镇格局 “一主”指以丹东、丹西、爵溪为主中心,协调发展东陈、大徐、墙头等乡镇;“一副”指以石浦为副中心,带动鹤浦、晓塘、高塘岛等乡镇发展;“三组团”分别指以贤庠、黄避岙、涂茨为象山港东部组团,西周为象山港西部组团,定塘、新桥、泗洲头、茅洋为大塘港组团。
  农村“三资”管理 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
  “放管服” 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一中心四平台” 指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和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
  “双随机、一公开” 指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