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县文广新局(体育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十八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紧围绕海洋文化强县建设总体目标,求真务实,奋发进取,全面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有力推动了全县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夯实三大工作,着力展示象山文体新形象
1.全力办好2016中日韩徐福文化象山研讨会。6月14日~16日,成功承办了宁波市“东亚文化之都”主题活动之一的2016中日韩徐福文化象山研讨会,成为我县文化发展历史中的第一个国际性会议。会议征集学术论文80篇,并发表了《象山倡议》,设立象山奖,奠定了象山徐福文化研究的国际地位。
2.积极争取浙江省海洋运动基地落户象山。自2015年9月16日杭州获得2022年亚运会主办权以来,我局主动作为,积极争取。2016年9月,省体育局明确省海洋运动基地项目落户象山松兰山长咀头区块。目前,已与省黄龙体育中心有限公司达成由投资建造意向,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已启动。
3.积极响应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双突破双驱动”战略,策划“文化惠民半岛行—文化进企”系列活动,为20多家大中型企业送去文艺演出、讲座、体育赛事等各类文体活动及体育器材。启动县域内“海丝、海岛、海防”文化资源调查,开展“非遗进景区”、定向户外穿越赛等景区文体活动,主动服务全域旅游。积极参与“斑斓海岸”文明示范线建设。创作一批“两学一做”、“一打三整治”等题材的正能量作品,使文化活动的内涵更加丰富。
(二)坚持惠民理念,着力构建文化繁荣新格局
1.夯实发展基础。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完成县文化馆、县图书馆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县图书馆迁建工程有序推进,已初步确定设计单位,地块征迁方案进一步完善。配合住建等部门继续推进塔山遗址公园建设,并初步完成概念性方案设计。完成2016年县民生实事工程60家惠民阅读点和1处城市书房的创建目标。全面完成浙江省第六次镇乡街道综合文化站的定级评估。
2.丰富惠民服务。开展了开渔节系列文艺活动、村歌大赛、“文化杯”赛事、“天然舞台”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累计送戏进村100余场,送电影下乡2000场。《诱惑》等多个文艺精品在省、市比赛中获奖。面向社会开设13个公益培训班,累计1988课次,受训1.6万人次,不断满足群众文艺提升需求。此外,还积极申报“省级文化艺术之乡(农民画)”,举行了“半岛风”绘画大展作品集首发仪式。“书香象山”氛围日益浓厚,1~10月,县图书馆共借还图书22.8万余册次,接待读者53.3万余人次,为农家书屋及图书流动站开展图书流动39900册。举办塔山讲堂16期,引进宁波市开明讲堂落户象山书城,举办“半岛诗韵”朗诵会等特色阅读活动30余个。
(三)坚持服务民生,着力推动体育事业新发展
投资120余万元对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进行系统性修缮和改造。新建成镇乡健身步道100公里,完成更换健身路径器材700件。扎实推进13家小康体育村提升工程,完成省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和体育休闲公园各1个。指导石浦等6个单位迎接省体育强镇乡复评。承办了全国象棋对抗赛﹙浙江—江苏)、真武魂WBK世界极限格斗联赛等等国家级、国际级赛事活动。全程189公里的第四届环象山自行车挑战赛吸引全国770余名选手参赛;第三届登大雷山旅游文化节吸引3000人登山;影视城户外定向穿越挑战赛吸引1500人参赛,均形成一定影响力。着力培养优秀体育苗子,向上输送青少年运动员32名,其中3名输送到国家队。象山籍运动员参加计划内赛事共获国际、国内比赛3金2银1铜,省级比赛20金15银10铜,市级比赛获30金31银30铜。
(四)坚持保护传承,着力发挥文化遗产新活力
1.加快推进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对照《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全面梳理和评估建设进程。成功申报宁波(象山)走书和石浦十四夜为省级非遗项目,杨氏古船文化有限公司为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进一步完善非遗项目体系。在全市率先实施非遗综合性传习中心规范化建设,确定11所学校为首批县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启动了民间戏曲保护工程、“乡土记忆”象山非遗全国摄影艺术大赛,开展了“非遗课堂乡愁行”、公益书场、非遗进景区、曲艺进文化礼堂、民间曲艺业务培训、田野调查等非遗活动。发展非遗志愿者团队,有力推动非遗保护走向年轻化、社会化。组织非遗项目参加“东亚文化之都”系列活动和省非遗博览会,其中象山剪纸和象山鱼拓还随市领导出访韩国。
2.深入推进文博事业发展。按计划全面完成“一普”工作,成功采集4310件(套)文物和古籍善本信息。全面完成3处国保、7处省保的“四有”档案编制,新编10处县保“四有”档案,形成国保单位花岙兵营遗址和塔山遗址保护规划,同时积极开展第七批省文保单位申报工作。夯实了以镇乡(街道)为主体的文物安全属地管理机制,完成11处文保单位(点)的修缮保护。为县域内89处含木结构文保单位(点),安装共计2100多个火灾探测报警器,西周一处文保点据此成功报警,避免火灾发生。积极参加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宁波明清海防遗址调查课题研究,协助市考古所对茅洋庙山头遗址实施试掘。县博物馆接待参观市民3.2万余人次,举办文化惠民展览5次。利用名人故居,开展红色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1.1万余人次。
(五)坚持规范监管,着力营造文化市场新环境
承接新增的35项市县同权审批委托事项,并尝试将部分县级权力事项委托下放到重点镇乡,窗口受理办结率和满意度继续保持100%。积极动员全县所有经营中的网吧、娱乐场所共130家参与“平安文化经营场所”创建,达标率96%以上。扎实开展“扫黄打非”、“清源”、“净网”、“秋风”、“护苗”等专项行动,强化“阳光执法”实效,全年检查各类经营场所1780余家次,办理案件20个,市场良好率为98%。特别是在平安护航G20文化环境综合整治大行动期间,开启“白加黑”、“五加二”的全时段监管模式,对全县文化市场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并将发现的问题以短信、电话及函告等形式告知属地政府,共同整治和监管,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六)坚持夯实基础,着力推动文化产业新发展
在政策解读、行政审批、项目申报、工程建设等方面主动服务文化企业,帮助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获批浙江省影视文化产业基地。建成象山县文化产品创意园暨象山县非遗传习中心,成为我县与社会力量合作打造的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平台。成功举行第二届“中国创翼”文创大赛华东区域总决赛和“中国·象山影视论坛暨剧本交易会”。云朵网络自主研发的“浙朵云”文化产业大数据平台,成为全省统一平台。另外,为全面提升文化产业从业者、管理者素质,专门组织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负责人等40余人,赴杭州开展文化产业培训。县新华书店积极开展图书展、朗诵快闪等丰富多彩的图书公益活动,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实现年销售4480余万元。体育彩票利用赛事促销、网店调整等方式,总销量有望达到1.2亿元,创历史最高。
(七)突出政治导向,文体队伍建设不断优化。认真部署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积极配合县委巡查组和县审计局开展巡查和审计工作。通过集体学习、廉政谈话、警示教育等形式,不断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防微杜渐、拒腐防变的意识和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紧迫感。全年18个交易项目均通过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公正操作,财务内审制度继续强化,做到了关口前移,源头防范。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推选1名中层干部担任局党委委员,推荐1名中层干部担任农村“第一书记”,选举3名同志为县党代表,推荐4名同志为县政协委员。积极组织文体干部赴县内外开展学习交流,组织全县镇乡(街道)综合文化站长赴广东中山大学开展为期一周的公共文化服务培训,着力提升文体系统干部素质。上报副高职称评审1人,4名文艺人才分别入选省“新荷计划”、“新松计划”及市“六个一批”人才库,海洋渔文化研究创新团队入选市第四批文化创新团队。
二、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县文广新局(体育局)将紧紧围绕“双突破双驱动”战略,按照打造海洋特色文化高地要求,着力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挖文体资源,打造文体品牌,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工业”的深度融合,全力推进全县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
(一)突出龙头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与省体育局及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黄龙体育中心有限公司的沟通合作,积极推进浙江省海洋运动基地项目建设。合力推进县图书馆新馆迁建工程,实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设计招投标、施工图设计、概算审核和施工单位的招标等工作,计划于2017年完成前期工作及政策处理,2018年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竣工投用。合力推进海洋渔文化展览展示馆建设,争取明年下半年开工建设。计划更换健身路径器材800件和篮球架20付,新建登山健身步道60公里﹙高标20公里、普标40公里﹚。协助和指导大徐、茅洋、高塘岛和东陈等镇乡启动综合文化站新站舍建设和改造,同时加强对全县基层文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巩固综合文化站基础工作和辐射效果。
(二)围绕中心工作,完善文体服务供给
1.主动服务“双突破双驱动”战略。继续推进“文化惠民半岛行——文体进企”活动,助力工业企业发展。深入调查文化资源,发掘地域文化资源,开发旅游文创产品,筹备常态化旅游演艺节目,引进高水平体育赛事,着力加强“文化+旅游”、“健康体育+旅游”的融合。
2.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全力推进文化惠民、“天然舞台”、送戏送影、“书香象山”、公益培训等品牌文化服务活动,帮助各地打造“一镇一品”的农民文化艺术节,开展“一村一歌”的村歌创作展演活动,着力提升基层文化“造血”能力,构建“送文化”、“种文化”、“秀文化”相得益彰的群众文化活动新格局。举办涵盖“歌舞飞扬”、“印象象山”、“书香半岛”、“好戏连台”四大系列200余项活动的全县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推进全民艺术普及。突出共建共享理念,开展象山县2017年“半岛大舞台”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全年计划2141场次文化活动,并藉此打造一批优秀文艺精品,培育一批优秀文艺骨干。筹办2017全国村歌大赛、中国开渔节全国摄影大展、全省农民画新作大展等赛事和展览,着力扩大象山文化对外影响力。以阅读学会、塔山讲堂为载体,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全年力争开展全民阅读活动50场次以上。对照国家一级图书馆标准,健全规章制度,加大免费开放宣传力度,力争顺利通过2017年度一级馆复评。
3.着力提升体育发展水平。持续推进创建工作,争取实施省小康村提升工程14个、“四提升四覆盖”工程2个,创建其他省级以上体育阵地17个,通过省体育强镇乡复评2个。着力丰富体育赛事活动,争取举办国家级以上赛事活动2~3次,县级赛事活动110次左右,包括2017年浙江省青少年帆船﹙板﹚冠军赛、2017年中美男子篮球对抗赛、2017年中国坐标•户外运动定向赛(象山站)、2017年环象自行车挑战赛、2017年浙江省海上畅游比赛(象山松兰山)、华东地区青少年手球比赛、全省健身气功大赛等品牌赛事。继续推进体育组织建设,计划指导、督促单项体育协会换届2个,新增体育俱乐部4个以上。全年计划开展体育业务培训80次4000人以上。
(三)结合“乡村记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1.推进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继续贯彻落实《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深入提炼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及理论体系。争取新建一批非遗综合性传习中心,完善基层非遗传承、展示场所。积极探索不同类别的非遗项目保护方式,开展非遗传承人培训,编撰出版首批非遗传承人口述史;举办非遗课堂;开展象山公益书场演出活动;送曲艺进文化礼堂;支持非遗志愿者团队建设。以举办“乡土记忆”象山非遗全国摄影大展、全县传统工艺创意设计大赛、县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建设成果展示及在国家图书馆举行象山非遗保护成果展等四大活动为核心,进一步扩大象山文化对外影响力。
2.进一步深化文物保护与利用。积极申报淳熙井、“钟郝遗徽”石亭、陈汉章故居(墓)为第七批省文保单位。对花岙兵营遗址(局部)等10余处文保单位开展环境整治和维修,协助相关单位启动南田县衙恢复工程。博物馆要举办青铜镜展、书法篆刻展、馆藏扇子展、国保单位国画展等四次以上惠民展览和四次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深入开展革命文物的调查和保护,继续利用革命烈士和名人故居开展红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发挥姜毛庙等文保单位惠民阵地作用,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宁波海防遗址课题调研工作和茅洋庙山头遗址发掘室内整理工作,深挖地域文化遗存。
(四)突出平安稳定,净化文化市场环境
进一步深化落实文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根据上级部门对权力事项委托下放或收回的调整,及时全面梳理完善权力事项库。筹划设立“评审专家库”,强化专家评审报告在行政审批决定中的重要作用,继续保持审批事项和群众满意率100%。开展文化市场从业人员分行业专项教育培训,深化“平安文化经营场所”创建。继续引导娱乐、网吧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服务升级。夯实“阳光执法”基础,深入开展“扫黄打非”等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积极探索实施文化市场智能智慧监管,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的在线实时监管,缓解文化执法力量不足问题。全力确保文化市场监管“守底线,保平安”。
(五)积极探索创新,推进文体产业发展
积极探索文体产业发展新支点,以象山文化产品创意园暨象山县非遗传习中心为主阵地,将非遗和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为我县传统手工艺项目转换为特色旅游产品搭建平台。筹建罐头厂片区文化产业创意园,强化文化创意在优化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功能、营销推广中的积极作用,为旅游迈入发展中高速、质量中高端提供源动力。积极协助一兆韦德城市体育广场的开业,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艺演出和体育赛事活动,不断扩大文化体育消费,营造民间资本参与文体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增强文体产业发展驱动力。鼓励文化企业以商招商,依托各类文化产业推介会、博览会,大力推介县域文化产业特色项目。探索优秀文化产品的网络化、数字化转变,拓展“线上线下”文体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