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政务公开 > 工作信息 > 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8)

发布日期:2018-02-12 14:49 信息来源:县府办(法制办) 浏览次数:

2018年2月7日在象山县
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 长 黄 焕 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县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双突破双驱动”战略,凝心聚力谋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宁波现代化滨海城区建设的良好开局。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8.9亿元、增长6.5%,财政总收入67.2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193.2亿元、增长10.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8.7%。特别是象山城际铁路列入省都市圈城际铁路二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年)、2022年杭州亚运会帆船(帆板)赛事落户象山,我们迎来了在更高层次借势借力、转型跨越的历史机遇。
  (一)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工业突破发展蓄积新动能。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出台“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33条意见,大力培育“6+1”产业体系,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49.1亿元、增长12.2%,增速创近三年新高;完成工业投资66.2亿元、增长10.1%,增速居全市前列。加强企业精准服务,成立象商总会、企业家俱乐部,支持华翔等重点企业开展“三翻”行动,政企联动共推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强化企业梯队培育,乐惠、合力主板上市,申菱、戴维等9家企业入选国家、省市单项冠军(培育)企业,新增规上企业95家、亿元企业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发挥县工投集团作用,稳妥处置特困企业6家。深化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完成配套投入4.5亿元,临港装备工业园列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园创建名单。加快象保合作区开发,总投资118亿元的国家级云制造示范基地落户,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获批。抓好浙台(象山石浦)经贸合作区建设,打鼓峙岛开发前期工作启动,水产品网上交易商城上线运行。多措并举提升招商实效,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内资60亿元。加强外经贸政策支持,实现自营出口179亿元、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4.8亿美元。稳步发展建筑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72亿元。
  全域旅游发展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动旅游全要素提升,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0亿元,分别增长12%、28%。大目湾—松兰山启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沿海景观带建成投用,省海洋运动中心、影视学院、绿色体育竞技小镇等项目落户。影视城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驻地拍摄剧组突破150家,新落户影视企业391家,中国海影城“海上传奇”主题乐园建成营业。加快环石浦港旅游开发,皇冠假日酒店、宁波工人疗养院正式开业,中国渔村、渔港古城旅游环境整治取得实效。规范发展乡村旅游,石浦获评省旅游风情小镇、茅洋列入培育名单,新增省A级以上景区村33个,建成精品民宿12家。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县旅委挂牌成立,旅游警察、旅游市场监管大队、旅游巡回法庭实体化运作。健全旅游服务营销体系,智慧旅游平台上线运行,“嗨象山”旅游品牌初步打响。
  农渔业实现新提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实现农业总产值134.9亿元。开展“一区一镇”建设,申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现代特色农业强镇2个,建成都市农业示范区3个。引进高端农业项目,与网易味央、泰国正大等达成合作协议。创建省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完成养殖塘标准化改造4607亩,远洋渔业稳步发展。实施“整洁田园、美丽农业”行动,整治农业设施用房745处,定塘获评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东门渔村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渔村。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品牌建设,获评国家级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象山柑橘”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市场消费展现新亮点。做大商贸流通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527亿元、增长18%。突出节庆拉动,举办第十五届海鲜美食节等活动,完成住宿餐饮业营业额63.6亿元、增长17.1%。提升市场环境,改造汪家河等5个市场,创建省放心农贸市场4家。强化电商创业园管理,实现网络零售总额15.2亿元、增长32.8%。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引进金融机构3家,存贷款余额分别增加13.6亿元、53.6亿元。对接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创新推出全市首单全域旅游综合保险,全国首创大黄鱼、紫菜养殖气象指数保险。
  (二)改革创新逐步发力
  改革驱动不断深化。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降本减负力度,减轻企业负担9.4亿元。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试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统筹拆迁安置和房地产去库存,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狠抓“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梳理公布事项980项、占总数94.7%,68个“一件事”实现最多跑一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工业项目50日审批制,不动产登记、文化行政审批实现全县通办。抓好投融资体制改革,五大集团组建基本完成,水产城改制重组完成增资扩股前期工作。加强农村综合改革,户籍制度、“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首轮公示基本完成。
  创新驱动步伐加快。实施创新“八大计划”,获批省全面创新改革联系点,研发经费支出增长12.2%,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9家。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全省首个专家服务基地授牌成立,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宁波工业研究院签约落户。推动科技与金融对接,组建科技创投、天使投资等基金,发放科技贷款7000多万元。重视品牌培育,新增市级以上名牌5个。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海洋科技人才创业园二期建成,引进“国千”专家3名、高层次人才项目7个。实施“技能象山”行动,评选首批半岛工匠20名。
  (三)美丽象山提档升级
  城乡面貌持续改观。加强规划管理,建立“多规融合”机制,完成新一轮县域总体规划修编。深化美丽县城建设,城区六大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美丽街区建设启动实施,改造城区未利用土地20块。完善市政设施,铺设污水、供水管网49.2公里,打通南河路、丹山路、梅溪路等“断头路”,客运东站完成建设,环城西路道路工程全线动工。加快美丽集镇建设,首批6个集镇通过省级验收,成功创建省市卫生乡镇(街道)15个。扶持发展小城市和中心镇,石浦综合改革、西周小城市培育稳步开展,贤庠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三居”行动,新增省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省传统村落3个、市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加快改善重大交通设施,象山港二通道前期研究启动,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象山段路基贯通,高速新桥、定塘、东陈茅洋连接线加快建设,石浦高速连接线开工,林善岙、大金山隧道二期建成通车,获评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完善电力设施,110千伏柴溪变完工、白沙变动建。
  城市管理有效提升。统筹开展“四城”联创,加强城市绿化美化,新增城市绿地28.3万平方米,南大河滨水景观带建成,省级园林城市成功创建。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棚改三期5个区块签约率100%,实施面积、征收面积均居全市首位,青草巷特色街区开工建设。强化市容市貌管理,开展户外广告设施、建筑垃圾整治,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城市环境更加整洁有序。优化交通组织,建立智能化停车诱导系统,新增公共停车位505个、城乡公交191辆。方便群众出行,推出甬城通市民卡,投放公共自行车1100辆,2家共享单车运营商入驻。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力配合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持续深化环境治理,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首批省“无违建县”,夺得省治水“大禹鼎”。严格执行“河长制”,加强截污纳管、排污口整治,完成5个“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剿灭劣V类水通过省市验收。改善城乡治水设施,新华路排洪渠改造项目、鹤浦污水处理工程完工,建成农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58个。深化“三改一拆”,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和城中村339.4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05.4万平方米。深入推进“一打三整治”,全国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启动仪式在象举行,“湾(滩)长制”全国推广。狠抓节能减排,淘汰高污染燃料锅炉143台,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91家,全社会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
  (四)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社会保障得到强化。加大民生投入,交通出行等六方面民生实事全面完成。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推进社保扩面提质,跨省异地就医实现联网结算,本地户籍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1.1%。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新增民办养老机构6家,医养结合、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等开展试点。加强住房保障,安排公租房、经济适用房1048套,解危城镇危旧房13万平方米、农村危旧房1129户。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慈善、残疾人、红十字事业健康发展,发放社会救助金9038万元、慈善救助金3200万元。重视优抚安置,强化退役军人帮扶,省双拥模范县创建全面推进。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深化“善行象山”活动,评选表彰“最美象山人”,涌现出陈淑芳等全国道德先进典型。推进婚丧礼俗整治,村红白理事会实现全覆盖。加强文化强县建设,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通过文化部复评,第二十届中国开渔节、第十三届中国海洋论坛、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发展体育事业,承办环浙骑游等市级以上赛事17次。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管理大数据平台启用,教师“县管校聘”、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等改革取得实效,集成学校、电大迁建工程动建。深化医改先行先试,“双下沉两提升”扎实推进,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率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取得明显成效,县中医院迁建工程开工。加强妇幼计生服务,生育政策和医疗保障有效衔接。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工商联、文联、科协等作用切实发挥,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海关、检验检疫等工作积极开展,公积金、档案、方志、烟草、盐业等管理不断强化,统计、老龄、广电、邮政、通信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平安建设扎实推进。围绕夺取“平安金鼎”目标,狠抓治安突出问题整治,挂牌督办重点涉稳隐患,圆满完成护航十九大等维稳安保任务。健全社会治理网络,县乡两级综合指挥中心实体化运作,乡镇“四个平台”组建运行,基层全科网格作用有效发挥。加强基层自治,顺利完成村社组织换届,“村民说事”制度全市推广。重视初信初访,整合政府服务热线,信访秩序进一步规范。开展建设环境专项整治,依法打击阻挠项目建设行为,破获各类案件106起。落实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试点任务,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强应急知识宣传,开展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高。
  (五)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执行力得到提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切实提振精气神,政府铁军建设成效初显。坚持实干为先,大力开展“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县级80个重点攻坚项目取得突破。倡导比学赶超,严格“双对双排”考核,形成实干论英雄的良好氛围。深入纠查“四风”问题,开展“打通中阻梗、提升执行力”专项行动,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公信力切实增强。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认真执行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与政协协商制度,共办理人大建议228件、政协提案215件。坚持领导干部集中学法制度,推行政府法律顾问统一购买服务,启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依法履职能力不断提升。调整政府工作规则,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常务会议等制度,政府决策进一步规范。开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深化政务“五公开”,行政行为更加规范、透明。
  约束力持续强化。对标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进从严治政,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支持监督执纪问责和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审计监督,党政纪处分146人,坚决维护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健全国资、国企监管制度,规范融资担保行为,强化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领域监督约束,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完善。严格预算与支出管理,实施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继续压缩一般性行政开支,财政资金管理绩效得到提高。深化基层廉洁工程,获评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力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顽强拼搏、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和外来建设者,向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象部队、武警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象山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还不够强,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需加快进度。风险意识有待提高,政府性债务风险化解压力增大,不良资产处置和“两链”风险化解还需加强,公共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较重,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优质的教育、卫生、文体等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充分。党风廉政建设仍需常抓不懈,少数单位和干部行政质量、行政效率、法治观念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力推创新,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党的十九大举旗定向、引领复兴,作出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深入贯彻十九大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审议通过《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加快建设宁波现代化滨海城区的决定》,明确了分两个阶段建成宁波现代化滨海城区的具体安排。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我们将自觉扛起新使命,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象山的生动实践。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认真落实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双突破双驱动”战略,更加主动迎亚运、更为积极抓发展,统筹做好改革开放、增长转型、改善民生、整治环境、防范风险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奋力开创宁波现代化滨海城区建设新局面。建议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530亿元、增长7%,财政总收入71.9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
  为实现上述目标,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努力做到:坚持在融入上级重大战略中定坐标、扬特色。十九大和省市党代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正进入落地实施的“窗口期”,象山发展面临多重机遇叠加。我们将观大势谋大局,全力抢机遇、抢项目、抢人才,努力把自身优势转变为扬特色、提能级、促赶超的胜势。立足开放式定位,找准融入契合点,全方位拓展对接领域,大力度建设承载平台,深层次放大比较优势,在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名城名都”等建设中展现象山元素。坚持在拥抱亚运时代机遇中早谋划、争主动。承办亚运赛事,是省市赋予象山的光荣使命,必将极大促进我县区域发展和城市升值。我们将牢牢把握亚运机遇,突出主动、谋深做实,以“面向世界、国内一流”标准打造国际赛事之城。加快谋划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全面开启建设宁波现代化滨海城区的“亚运时间”,推动基础设施、城市功能、生态环境、公共文明全面升级,让更强更好更美的象山与世界相会。坚持在把握新矛盾贯彻新理念中补短板、提质效。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关系全局,适应这一变化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具有鲜明象山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依托重大平台、特色产业,精准施策、补短提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形成工业强县、旅游强县、
  创新强县、人才强县等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坚持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重实干、惠民生。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坚定信念、奋发有为,真正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办好办实。积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合理引导社会预期,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认真抓好民生实事,高度重视“关键小事”,努力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让全县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聚焦工业突破,壮大实体经济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三年求突破”目标,攻坚工业强县十项重点任务,促进工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工业投资增长10%。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意见,开展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建设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推动“象山制造”向“象山智造”转变。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广“互联网+”“标准化+”“设计+”等新模式,建设爵溪时尚针织小镇。优化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布局,提升基础配套、产城融合水平,建设临港装备特色小镇,打造美丽生态园区。加快象保合作区开发,继续实施航天智慧科技城公共设施一期工程,争创全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推进浙台(象山石浦)经贸合作区建设,续建国际水产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开发打鼓峙岛。
  全力培优扶强育小。树立尊商重商扶商理念,出台更多利企便企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推动重点企业实施“三翻”行动,推进“凤凰行动”计划,新增规模企业35家、亿元企业5家、上市挂牌企业2家。加强中小微企业扶持,建设西周、鹤浦、晓塘等小微企业集聚区。深化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行资源差别化配置,培育一批绩效示范企业。健全企业市场化退出机制,分类处置特困企业,防范化解“两链”风险。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用心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全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加强新生代企业家队伍建设,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创业创新。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实施省全面创新改革联系点行动计划,不断优化创新机制,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启动创新大厦建设,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型“小巨人”培育企业8家,新建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0家、院士工作站1家。强化与大院名所合作,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成浙江理工大学象山针织创新服务综合体,推动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宁波工业研究院尽快落地建设。健全科技创投体系,引进各类创投基金,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推行专利质押贷款,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20件。深入实施“半岛英才”计划、“技能象山”行动,强化半岛工匠培育,重视象山籍人才回归,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8个。出台更优的人才新政,建立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努力解决人才创业奋斗的后顾之忧。
  加快建筑业现代化。顺应工业化、绿色化等发展趋势,推动龙头企业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引导中小企业做特做精,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35亿元。鼓励企业发展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强化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研究运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建立建筑产业联盟,整合优势资源抱团发展,进一步提高建筑市场占有率。引导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强化内部风险管控。重视人才培训、司法和金融等服务,建立建筑物资采购平台,切实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
  (二)突破全域旅游,发展现代服务业
  增强旅游核心竞争力。实施旅游业追赶跨越三年行动计划,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接待游客24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综合收入260亿元。推进“旅游+”“+旅游”发展,开展海洋旅游规划研究,建设全域旅游产品研发中心,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全面开展大目湾—松兰山亚运功能增强行动,改造提升门户区、核心区,强化周边环境整治,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展示象山形象的“亚运之窗”。启动影视城5A级景区创建,建设星光影视小镇,建成影视大道,动建浙江广电影视基地三
  期,创建全国影视文化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提升环石浦港旅游区品质,推动渔港古城二期、中国渔村二期开发建设,完善半边山旅游度假区功能,建成五彩渔镇一期。开展旅游特色乡镇、特色农渔村等创建,打造乡村民宿集聚区,建设儒雅洋主题特色文化乡村,新增3A级景区村5个。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强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大数据中心、“象山伴旅”服务平台,谋划建设旅游购物商场、开发旅游特色商品,逐步健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加快环象绿道、旅游专线建设,开展省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示范县创建,促进旅游交通向交通旅游转型。组建全域旅游营销联盟,加强品牌元素植入,扩大“嗨象山”旅游品牌影响力。健全旅游监管体系,强化旅游综合执法,创造安全、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
  繁荣商贸流通业。优化城区商贸布局,整合开发人民广场周边商业资源,推动龙泰地块建设,努力打造高品质消费集聚区。引导传统商贸经营模式创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复合型零售业。做强海鲜餐饮业,实施名品名厨名店工程,建设特色海鲜餐饮集聚区。增强城镇商贸服务功能,推动申菱商业综合体开业,建设戴维商业广场。改善城乡市场环境,整合提升专业市场,加强菜篮子基地品牌建设,创建省放心农贸市场2家。重视粮食安全保障,建成西周粮库。
  培育新兴服务业。实施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体系,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做强电子商务创业园,搭建特色产业电商平台,培育跨境电商。壮大金融产业,建设信用社综合大楼,鼓励开发更多金融、保险产品,让金融活水更好流向实体经济。强化金融监管,落实不良贷款风险化解机制,进一步加大“逃废债”行为打击力度,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规范互联网金融,推广移动支付。加快物流业发展,支持海运业转型升级,推动现代物流园公共服务中心一期规范化运营。扶持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建成亲和源养老项目,创建枫康养生园省级中医药健康养生基地。培育数字经济、体验经济等业态,增强服务业发展动能。
  (三)加快三农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发展高效农渔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培育农业集聚发展平台,发展田园综合体、农业公园等新型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抓牢“一区一镇”建设,创建大塘港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现代特色农业强镇。做强农业主导产业,建设晓塘柑橘小镇,培育“红美人”、梭子蟹等全产业链,争创国家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县。推动渔业转型发展,创建国家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省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鼓励发展种子种苗培育等产业。扩大区域公用品牌效应,举办名特优农产品展览会,打响“半岛味道”营销品牌。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推进美丽乡村升级。围绕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要求,加强先进理念、社会资本、实用人才引入,精心绘制美丽乡村新画卷。实施精品引领工程,强化村庄谋划设计,注重小品小景打造,培育美丽乡村高端产品。加强农村建设风貌引导,重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乡土韵味、展现乡愁记忆。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截污、整洁田园等治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鼓励创建“美丽庭院”。加大农村基础投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积极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推行乡风文明考评,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同步建设好“人的新农村”。
  拓宽强村富民渠道。强化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实行联建共享模式,积极发展美丽经济、农村电商等业态,全面消除20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创新金融支持村集体发展机制,从严规范村级债务管理,保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农产品品牌作用,推广“公司+农户”等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民收入增长。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支持农创客等职业农民成长,新增家庭农场15家。加大金融支农支小力度,深化普惠金融建设,新增涉农贷款10亿元。强化兜底保障,打好低收入群体增收攻坚战。
  (四)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功能品质
  塑造美丽县城新形象。坚持县域总规引领,实施“迎接亚运、城市双修”行动计划,开展亚运路线沿线整治,争当大花园建设排头兵。加强城市策划设计,精心打造景观轴线、节点形象,建设标识鲜明的现代城市。改造提升城市区块,全面开展美丽街区建设,加快青草巷等棚改区块开发,抓好老小区、城中村改造,完成棚改面积20万平方米。推进市政设施建设,完成天安路改造,建设环城西路、殷夫路、塔山遗址公园。加快大目湾新城开发,动建城市综合广场、医院等功能性项目,推动金棕榈假日酒店、海阔天涳水世界等12个产业项目开工开业,积聚更多的产业兴城动能。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扩大智慧城管覆盖面,建成城市公共控制中心。提高交通组织水平,发展公共交通、智慧交通,建成智能化停车位1400个,规范共享单车管理。
  培育美丽集镇新特色。以一镇一品、一镇一韵为导向,深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0个集镇建设任务,确保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启动石浦国家级特色小城镇建设,实施老城区改造,谋划建设番西新城,开工建设客运中心,力争动建文体中心。强化西周小城市培育,加快补齐城镇功能短板。推动贤庠中心镇扩容提质,创建鹤浦、高塘岛国家级“和美海岛”,统筹推进定塘等乡镇各具特色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向集镇延伸,建成甬台温高速复线配套工程、三角地至高泥公路、鹤浦门扇后至蟹厂公路、110千伏石浦变和白沙变,续建丹大线改建工程,动建盛宁线茅洋至泗洲头改建工程、110千伏新桥变。
  扩大美丽生态新优势。践行“两山”理论,持续打好环境治理组合拳,让优美生态成为象山金名片。持之以恒抓治水,全面落实“河长制”,完成10个“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加快治水项目建设,建成石浦门前塘污水处理厂,续建下沈、黄湾海塘加固工程,动建丹城旧城区雨污分流工程、滨海水厂二期扩建项目。深化“一打三整治”,全面实行“湾(滩)长制”,完成石浦国家中心渔港和海岸带建设,动建花岙岛蓝色海湾整治与修复工程。深入推进治危拆违,强化拆违控新、拆后利用,抓好城乡危旧房治理。加大治气治土力度,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启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积极开展“厕所革命”,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创建国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完成平原绿化1500亩,创建省市森林城镇3个。加快淘汰印染、铸造等落后产能,建成永超印花中心,确保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五)狠抓项目建设,强化发展支撑
  精准发力抓招商。坚持“一把手”领衔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引进“大好高”项目,争取签约项目1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0亿元以上项目取得突破。加快招商项目落地转化,力争注册项目70个,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内资69亿元。深化浙商回归,发挥象商总会、异地商会等作用,吸引回归资金33亿元。加强产业链招商,着力引上游、接下游、带配套,推进优势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开展总部型、结算型、创客型等楼宇经济招商,强化金融业招商,促进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
  凝心聚力攻项目。坚持“项目就是生命”,集中力量、集聚资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促进重大项目早建成、早见效。始终把产业项目作为发展引擎,加快推进新篁生物、日星三期、金汇精密制造等重大工业项目,动建省海洋运动中心、影视学院、金诚之星等重大文体项目,推动国家级云制造示范基地、网易味央、泰国正大等重大签约项目落地。始终把补齐交通短板牢牢抓在手上,深化城际铁路、象山港二通道前期研究,贯通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象山段,建成高速新桥、东陈茅洋连接线,加快石浦、定塘高速连接线建设。始终把民生项目摆在重要位置,完成管输天然气象山支线、电大迁建等项目,推进集成学校、县中医院迁建等工程,抓好墙头、黄避岙等7个乡镇学校(幼儿园)建设,开展图书馆和博物馆联建工程、塔山中学前期工作。
  全力以赴强保障。坚持“一切围绕项目干”,健全项目领导和推进机制,实行挂帅督战、挂图作战、挂牌销号,促进项目建设大提速。加大政策处理攻坚力度,坚守法律政策底线,推进项目征迁司法清零,全力扫除阻碍项目建设的“绊脚石”。深化建设环境整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净化投资营商环境。拓展项目融资渠道,推动财政金融互动,综合运用国有平台、基金债券等方式,满足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实行“标准地”等土地要素配置改革,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保障优质项目落地。
  (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动力活力
  加快重点领域改革。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一批改革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用实际成效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跑一次”事项向镇村社区延伸,加快投资项目审批和商事制度改革,全力打破信息孤岛,力争“全科一窗受理、全域全城通办、全程代办帮办”。强化招标代理机构管理,完善招投标黑名单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秩序。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五大集团内部决策和管理制度,努力培育2家以上AA信用等级公司。做好影视城开发公司、水产城实业公司改制重组,激发企业活力。加快农村产权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引导周期更长、保障更规范的土地流转,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加深内外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对接宁波湾区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创建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全力向上争取推动撤县设区,谋划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措施,强化产业项目、科技人才、社会事业等全方位合作。主动接轨宁波城市国际化战略,制定参与宁波“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计划,有效承接产业溢出和资源下沉。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力争象保合作区获批综合保税区,加快推进石浦港一类口岸正式开放。支持优势产业向外输出产能,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新增境外企业15家。加强外贸综合服务,提高通关通检便利化水平,实现自营出口190亿元。扩大各领域对外交流合作,举办更多的高端文化交流、峰会论坛和体育赛事,提高县域知名度。
  (七)重视民生保障,增强群众获得感
  加快建设文化强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提高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水平,办好中国开渔节、中国海洋论坛。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建成县非遗馆,承办第五届宁
  波阿拉非遗汇。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实施全民艺术普及工程,推进全民阅读,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重视老年体育发展,举办县第十届全民运动会、第八届老年人运动会。加快发展影视传媒、文化创意等产业,培育壮大一批文化企业,建设石浦(一冷)文化创意园、中国海洋渔文化展示馆。紧抓承办亚运赛事机遇,谋划开发更多海洋运动产品,发展体育赛事经济。加强方志管理,出版《象山县志(2008)》。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围绕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县,推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幼儿园办学水平,加快中小学课程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全面实行“县管校聘”制度。加强名师名校长培育,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建设健康象山。坚持“六医”统筹,深入推进医改先行先试,强化公立医院管理,优化城区医疗资源布局,建立县域医共体。推动医防整合,加强重点慢性病防控,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创建全国心理健康促进试点县。加强人口计生工作,促进生育政策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完善统计管理体制,重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开展工作,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档案等管理,推进老干部、老龄、广电、邮政、通信等事业稳步发展。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启动“创业型”县、“无欠薪”县创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持续推进参保扩面,健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养老保险制度,确保本地户籍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1.9%。强化养老机构管理,推广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扩大医养结合覆盖面,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健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发展红十字、残疾人等事业,精准帮扶特殊人群和困难群体。推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基本实现村村邻里慈善帮扶基金全覆盖。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实现省双拥模范县“八连冠”。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切实保障不同群体住房需求。
  (八)加强社会治理,维护和谐稳定
  提升公共文明水平。围绕“迎亚运、创一流”目标,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高群众文明素养,打造全域化高水平文明之城。巩固提升“善行象山”品牌,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行动,普及文明出行、礼让友好等文明礼仪,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狠抓婚丧礼俗常态化管理,倡导绿色生态殡葬,促进移风易俗。推动新旧媒体融合发展,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壮大志愿者队伍,建设志愿服务平台,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深化未成年人德育大课程建设,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下一代创造健康成长环境。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法治象山建设,推进各领域依法治理,用法治守护人民美好生活。加大精准普法力度,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教育,建设特色法治文化阵地,促进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发挥法律惩戒作用,支持强化审判执行,提高全社会敬畏法律意识。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城乡全覆盖,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支持开展公益诉讼、司法救助工作。重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严格执行农村“三务”公开制度,创建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10个。加强信用象山建设,将行政处罚信息纳入社会征信体系,推广“村民诚信指数”,争创省信用县。
  深化平安象山建设。严格落实平安综治责任制,高效运作“一中心四平台”,建立专职化网格员队伍,推动社会治理资源整合、力量下沉、关口前移。以标准化、品牌化为目标,打造“村民说事2.0版”,推广“居民说事”,争创全国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综合试点县。健全“三社”联动机制,做强社区服务品牌,重视社工队伍建设,壮大社会组织力量。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雪亮工程”建设和联网应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惩治各类犯罪行为。落实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健全多元化矛盾调解机制,依法规范信访秩序,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实施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推行安全监管“六大实名制”,狠抓消防、出租房等领域整治,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健全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气象预警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各位代表,根据上级要求,今年起民生实事项目实行代表票决制。经过前期广泛征求意见和论证,我们列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本次大会全体代表投票表决产生。我们将全力协调、全力保障、全力以赴,认真抓好项目实施。
  三、全面从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期望。我们将始终把抓落实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忠诚坚定,把握抓落实方向。坚持“党领导一切”的政治原则,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服从县委领导,认真执行县委部署,积极推进县政府党组自身建设,为抓落实提供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接续奋进动力。
  (二)一线担当,增强抓落实自觉。坚持一线联系和服务群众,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一线,工作力量更多倾向一线,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解决问题,到工作最困难的地方打开局面。强化责任担当,勇于攻坚克难,努力打破阻碍改革发展的“坛坛罐罐”,以钉钉子精神破解矛盾问题。为担当者担当、让无为者无位,完善“容错纠错”“双对双排”等机制,深入整治“中梗阻”,大力营造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增强工作本领,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注重运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手段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推动工作高效开展。
  (三)依法依规,强化抓落实保障。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推动公务员学法全覆盖,确保政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与政协协商工作,提高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质量。加强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提高政府法律顾问服务质量,鼓励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提高决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工作,妥善化解行政争议。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政务信息公开,加强新闻发布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四)廉洁自律,守牢抓落实底线。坚决落实县政府党组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紧压实“一岗双责”,确保层层传导到位。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大力支持纪委、监委开展工作,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强化关键领域、重点对象监督,严厉查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优化政府债务结构,强化债务风险防控。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加强预算精细化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集中财力办好大事、实事。推动廉政建设向基层延伸,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打造清廉村居。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让我们在中共象山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一往无前的姿态、坚定有力的举措,干出象山新速度,拼出象山新希望,闯出象山新天地,为加快建设“两强两美”宁波现代化滨海城区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附件一

名 词 解 释

  “6+1”产业体系 指新装备、海洋生物(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汽配模具、时尚针织等六大产业,以及智能经济。
  重点企业“三翻”行动 指全县重点企业计划通过五年努力(2018-2022年),实现“产值、税收、利润”三个指标翻番。
  创新“八大计划” 指大孵化器、创新发展合伙、科技小巨人成长、科技重大专项推进、“半岛英才”、科技合作创新、科技金融突破、创新土壤培植等“八大计划”,是我县增强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农村“三居”行动 指宁波市通过治乱、改旧、提质三大抓手,打造安居、宜居、美居新农村。
  “四好农村路” 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农村公路建设要求,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四城”联创 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省文明县、省园林城市、省森林城市。
  “一打三整治” 指省委、省政府为修复振兴浙江渔场提出的一项工作,主要是依法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和违反伏休规定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全面开展渔船船证不符整治、禁用渔具整治和海洋环境污染整治。
  “双下沉两提升” 指省委、省政府为优化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作出的重大决策,即通过“城市医院下沉、医学人才下沉”,达到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群众满意度提升”的目的。
  “一中心四平台” 指县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乡镇的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
  “双对双排” 指“岗位对责、绩效对账”“块上排位、线上排位”的干部考核机制。
  政务“五公开” 指政务的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
  “名城名都” 指宁波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加快建设“国际港口名城”,努力打造“东方文明之都”。
  “标准地” 指土地出让时把规划建设、能耗、污染排放、产业导向、单位产出等标准进行明确。
  “六医”统筹 指省里提出的综合医改措施,即全力推进医保、医疗、医药、医院、中医、医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