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面实施“四名”工程推进象山餐饮业提升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8-07-09 10:51 信息来源:象政办发〔2018〕79号 浏览次数:

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各部门:

《全面实施“四名”工程 推进象山餐饮业提升发展行动计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各自工作职责,认真抓好组织落实。

象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6月12日

全面实施“四名”工程推进象山餐饮业提升发展行动计划

为培育壮大象山海鲜餐饮业,进一步提升“象山海鲜”金字品牌,推动全域旅游更好发展,县政府提出餐饮业“四名三提升”行动计划。3月11日,《象山县餐饮业“三提升”专项行动(2018—2020)工作实施方案》已经下发,为加快“四名”工作推进步伐,根据“四名三提升”工作要求,经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依托象山独特的海鲜资源优势,大力实施餐饮业“四名”产业发展战略,培育一批象山餐饮名店、名菜、名厨,建设象山品质餐饮集聚区,提升行业发展水平。至2020年,全县餐饮业年营业收入达到87亿元,年均增长17%,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0%左右;规模限上餐饮企业达到120家。打响海鲜餐饮“吃在象山”美誉,全面扩展“象山海鲜”知名度与影响力,实现象山餐旅业融合发展与整体繁荣。

二、推进餐饮名店创建工程

1.加强名企名店招商。实施餐饮企业“归巢行动”,着力吸引丰收日、宝燕等一批象山籍知名餐饮品牌企业回归本土。支持大型商业综合体和象山影视城等旅游景区,引进外婆家、海底捞等知名品牌餐饮和明星自营餐饮入驻象山。鼓励县内餐饮企业与品牌餐饮合作,做大做精。对名企名店招商项目根据项目规模、投资与影响力等实施“一企一策”。

2.推进品牌经营。着力提升餐饮经营层次,各镇乡(街道)要大力推进限上餐饮经营单位个体户转企业法人。引导餐企实施 “三名”品质经营,创立企业品牌,发展连锁、加盟经营,做大企业规模。培育特色小餐饮品牌经营,支持富有特色的小海鲜馆、海鲜面馆等小餐饮做精、做特、做优。通过三年时间,限上餐饮法人企业增加至50家,品牌连锁企业10家。

3.开展示范创名活动。以“分类示范”的引导原则,开展象山餐饮“名店”创建活动,制定“名店”标准,出台创建评选办法,对“酒店规模餐饮、特色海鲜小餐饮、农家乐餐饮”等三大类餐饮经营单位,从经营效益、人员配备、环境卫生、大众口碑等方面,各推选若干家年度县级餐饮名店,授牌表彰,并推荐创建省市、国家等各级餐饮名店。名店实行年度评选动态管理,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三、推进象山“名菜名点”打造工程

4.加快“象山十六碗”品牌菜肴研发。充分发挥“象山味道”研发文创中心作用,做好海鲜菜肴传承与开发,根据每季最鲜美的时令海鲜,研制推出四季“象山十六碗”,形成象山海鲜品牌菜肴系列。联合县文联等单位,加大菜品文化元素挖掘融合,以“一菜一故事”塑造象山美食文化。

5.做亮象山点心。开展“象山米馒头、象山萝卜团”等象山特色点心制作系列大赛,评选出象山“名点”及各类点心制作名店,予以授牌表彰。推进象山点心制作单位制定标准,开展规模化、工业化生产。

6.挖掘传统乡土菜肴。联合县旅委、县农办和各镇乡(街道)开展“寻找妈妈的味道”活动,组织乡厨、厨娘等开展厨艺比赛,挖掘乡镇民间传统特色菜,评选出一批兼具传承与创新,代表最具当地特色的民间菜肴。通过3年时间完成全县所有镇乡(街道)的乡土菜挖掘工作。

7.推进餐企创新菜肴。支持各类餐饮企业研发招牌菜,开发创新菜品,设计器皿搭配,提升菜肴档次。开展以象山海鲜为主材的企业创新菜、精品菜评比活动,每年评选出若干道优胜菜,对制作厨师、企业授牌发证并奖励。

8.建立象山菜谱数据库。以象山名菜和四季“象山十六碗”区域品牌菜肴等为题材,从食材、文化、制作工艺进行策划编剧,摄制每道“舌尖上的象山”,形成视频化的菜肴数据库。鼓励各类餐饮企业将企业招牌菜、特色菜进行数据化宣传推广。

四、推进餐饮行业人才建设工程

9.全面开展餐饮从业人员培训。以“分类分批”的原则,全面开展餐饮从业人员系统培训工程。开展餐饮业主与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强化业主主体责任意识,提高经营意识和管理能力。轮训餐饮服务人员,开展服务技能比赛、服务之星评比等各类活动,不断提升服务素质。建立从业培训档案制度,由餐饮协会、旅游协会共同颁发培训证书,年培训从业人员约1000人。

10.实施名厨培育工程。依托餐饮协会厨师分会,对酒店厨师、大众餐饮厨师、宴席乡厨、农家乐厨娘等进行“分类分批分区”技能培训。支持协会开展考级评定培训,提升厨师职业技能,积极争取设立象山厨师等级考评机构,壮大厨师专业队伍。继续举办象山海鲜美食节厨王争霸赛,鼓励厨师参加省市等各级技能比赛、厨艺大赛。通过技能比赛、资格认定等方式推出一批象山名厨。

五、推进餐饮集聚示范区建设工程

11.新建餐饮品质排档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味,突出餐饮与旅游、文化融合,规划在大目湾和石浦镇新建有地域特色的海鲜餐饮排档区。加快深化《象山县大目湾精品休闲餐饮街概念性方案设计》方案研究和规划设计,建设“象山海鲜”标志性餐饮集聚区。加快石浦海鲜排档的东部沿海区块选址论证,建设富有渔港风情的品质排档。

12.改造提升餐饮集聚街区。推进镇乡(街道)开展餐饮集中街区的综合整治提升工作,重点对象山港海鲜美食城、石浦渔人码头、蓬莱路、花鸟市场等餐饮集聚区实施沿街立面、环境卫生以及停车设施的改造,引导组建街区管理机构,创建餐饮示范街区。培育爵溪沙滩海鲜餐饮街,突出东海海鲜特色。计划3年内改造5条餐饮集聚街区,优化餐饮业消费环境。

六、强化“四名”宣传营销

13.塑造“象山海鲜”餐饮品牌。推进县餐饮协会开展“象山十六碗”和“象山特色点心”等地理商标注册工作,逐步形成象山品牌菜肴系列。编制四季“象山十六碗”菜谱、宣传册、宣传视频等,引导各类餐饮经营单位推广应用。完善区域品牌的培育、保护、扶持政策,加强菜肴品牌运行。

14.创新节庆活动。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将象山海鲜美食节提升为县重大节庆活动,由县大活动办公室牵头,旅委、商务、农林、海洋渔业等部门联动,创新办节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借节造势,借节传播,不断扩展“象山海鲜”美誉度和知名度。

15.实施美食攻略。广泛收集象山美食信息,精心制作象山美食地图,将象山的菜肴、点心、小吃等精选出部分品种,按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场所编制出象山美食导吃图,并将美食地图互联网化,线上线下吸引食客、游客“吃在象山”。加强“象山十六碗”等菜肴产业化研究,扶持“象山米馒头”等象山特色点心工业化生产。制定标准,严控品质,不断完善线下品尝体验线上即时订购,实现“吃与买”产业链。

七、强化“四名”保障实施

16.强化发展组织保障。建立象山餐饮业提升发展领导机构,整合县旅委、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等部门的餐饮行业发展与监管的职能,组建餐饮业发展办公室,统筹推进“四名”工程,明确部门、乡镇街道职责任务,加强督查考评,形成合力。

17.强化协会职责功能。充分发挥县餐饮协会作用,大力推动会员单位实施“四名”工程,加快会员发展和协会分支机构设立,加强与省市餐饮协会的交流学习和协会制度化建设,提高协会发展能力。搭建工作团队,制定四季“象山十六碗”研发、品牌注册、“寻找妈妈的味道”、厨师培训教育等各项工作活动的实施方案,扎实有序组织实施。

18.强化政策扶持培育。制定出台餐饮发展专项政策,着力扶持“名店、名菜、名厨”的培育和餐饮集聚区建设,支持餐饮品牌、菜肴创新研发与宣传推广工作。落实餐饮企业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岗位能力提升、人才工匠等各类政策,加快提升整体从业素质。

19.强化监管整治保障。以“餐饮业质量安全卫生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契机,加强监管力度,强化综合安全整治,严厉查处无证经营、违规经营、违规排放等问题,督促引导餐饮行业规范化经营。市场监管局要将餐饮经营从业人员培训情况纳入对餐饮服务管理检查、考核的内容和“量化等级”评定的标准,强化从业素质,使培训工作务实有效,保障餐饮服务质量提升。


附件: 1.象山县推进餐饮业“四名三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略)

        2.全面推进象山餐饮提升发展的主要工作及责任分工(略)

        3.“寻找妈妈的味道”活动总体方案(略)

        4.象山县餐饮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培训总体方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