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各部门:
《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象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4月4日
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解
2019年县政府工作总体要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总书记对浙江和宁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主题,认真落实“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积极抢抓前亚运机遇,坚定不移实施“双突破双驱动”战略,扎实开展“重大项目突破年、营商环境提升年、增收节支推进年、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奋力开创宁波现代化滨海城区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财政总收入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7.5%以上。为确保上述工作目标要求全面完成,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特制订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解。
一、陈兴立常务副县长牵头重点工作
1.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坚持全域化、国际化、精品化、智慧化,高水平建设旅游强县,接待游客数、旅游经济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6%、18%。
2.加快松兰山-大目湾、环石浦港旅游开发,着力打造宁波海洋旅游先行区。提升核心景区品质,创建松兰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启动半边山省级旅游度假区、阿拉的海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3.高水平建设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着力打造“影视之城”核心区。加快影视城5A级旅游景区、星光影视小镇建设,动建浙江广电象山影视基地三期。
4.推动渔港古城二期开发。
5.推动中国渔村二期开发。
6.动建宁波斑斓海岸示范线项目。
7.动建茅洋民俗文化村区块项目,基本建成石浦海洋渔文化创意园。
8.建设民宿集聚区2个,新增省旅游示范村2个、A级以上景区村40个。依托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线路。
9.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招引一批“新奇特高”旅游项目,着力补齐旅游淡季短板。发展“旅游+体育”,开发滨海运动休闲旅游。
10.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深化智慧旅游建设,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营造一流旅游环境,进一步打响“嗨象山”旅游品牌。
11.启动省服务业强县创建,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12.推进能源“双控”行动、“能效倍增”计划,深化“低散乱”企业整治,实施节能改造项目15个,腾出用能空间8000吨标准煤以上。
13.全面推进宁波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主体区建设,积极争取一批创新试点政策,着力构建海洋绿色协调发展高端平台。聚焦主体区“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智慧科技、海洋旅游(影视休闲)、渔港经济”四大区块布局,强化县域重点平台统筹整合,做强做大产业发展主引擎。
14.推进象保合作区国家级云制造示范基地建设,建成航天智慧科技城生产力中心,建设工业互联网小镇、航天智慧产业小镇,着力打造海洋智慧科技新城。
15.开展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健全项目协调机制,以超常规力度推进项目,确保49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16.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7.加快7个区域合作项目建设,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
18.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县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市场化转型,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
19.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审批智能化改造,推动更多事项一窗办、一证办、掌上办,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一日办结,打造“无证明办事之城”“移动审批之县”。
20.规范招投标中介机构管理,选优招强实施主体,强化标后监管,不断优化招投标市场环境。
21.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完善诚信联合激励惩戒制度,创成省信用县。
22.动建大目湾乐惠啤酒广场等10个项目,增强新城集聚能力。
23.全面贯彻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要求,强化交通、消防等领域监管,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
24.突出预防为先、关口前移,健全信访预警、矛盾分级调处机制,加强初信初访办理和信访积案化解,从严管控社会风险。
25.实施政府数字化转型行动,提高政府履职整体效能。
26.开展增收节支推进年活动,培植壮大财源税源,健全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体系、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政策体系,改革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稳步化解政府债务。
27.层层压实平安建设责任,强化源头管控、系统治理,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干维岳常委牵头重点工作
28.对接宁波2049城市发展战略,全力争取加快撤县设区。
29.深化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创造更多象山特色改革样板。
30.创新海洋综合管理,推进养殖用海确权、浅海滩涂有偿使用,开展无居民海岛拍卖。
31.全面实施工业项目新增用地“标准地”出让,实施存量建设用地盘活行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32.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接二连三”,促进一产变“新六产”,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
33.深化农业“一区一镇”建设,创建省现代农业园区2个、省农业强镇1个。
34.实施农业“亩均超万美元”工程,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35.鼓励发展体验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建成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现代农业庄园各3个。
36.挖掘乡村美食,培育“一镇一品”,推动传统点心、农副产品产业化发展。
37.提升区域公用品牌附加值,推出十大特色优质农产品、十大伴手礼,申报“象山红美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创建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38.推进渔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引导发展远洋捕捞、生态养殖,创成国家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争创省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深化渔业安全“五严一实”整治,筑牢渔业安全生产防线。
39.强化为农服务,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成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
40.加快美丽乡村向富丽乡村转变,打造“千万工程”进级版,争创首批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
41.推进乡村全域景区化,深化“多村联创、多线联建”,开展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美丽廊道系列创建,建设1-2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样板村。
42.强化村庄设计、风貌引导,推广象派民居,传承乡村历史文脉,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村。
43.引导村集体经济联合发展、多元发展,支持农村存量资产资源有序开发,确保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
44.培育领军农匠、农创客、农二代,创建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创新惠农金融服务,新增涉农贷款10亿元。
45.狠抓国家海洋和国土督察问题整改。
46.续建泗洲头流域治理工程。
47.开展“大棚房”问题整治。
48.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完成平原绿化1500亩,争创省森林城镇2个、“一村万树”示范村6个。
49.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公建民营、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等模式,让更多老年人幸福养老。
50.提升精准救助水平,推进低保规范化建设。
51.深化双拥共建,落实退役军人权益保障政策,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争创新一轮全国、省级双拥模范县。
52.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促进低收入群体持续增收,深化对口帮扶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提高对口地区百姓获得感。
三、商贸金融线分管领导牵头重点工作
53.加大金融惠企力度,推广“政银担”模式、小额保证保险业务,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发展现代金融业,引进信托租赁、保险经纪等业务,创新开发公共管理综合保险等产品,基本建成信用社综合大楼。
54.维护金融稳定,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坚决打击逃废债行为。
55.重视质量标准品牌建设,新增国家(行业)标准5个、“浙江制造品字标”认证产品3个。
56.创新柔性引才方式,实施“百企千匠”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15个,培养高技能人才500人。
57.做好“亚运+城市经济”文章,优化中心城区商圈布局,加快万达广场建设,提升城市商业发展能级。
58.培育绿色消费、体验消费、时尚消费等热点,鼓励发展中高端消费市场,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和提档升级。
59.做强海鲜餐饮业,举办海鲜美食节,推广海鲜“四季十六碗”,建设特色海鲜餐饮名区。
60.动建东陈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
61.打造石浦商业特色镇。
62.新增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00家。
63.创建省放心农贸市场2家。
64.完善电商创业园配套功能,推动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鼓励拓展跨境电商业务。
65.推进水产城实业公司改制重组。
66.动建国际冷链物流基地万吨级码头。
67.动建三文鱼工厂化养殖项目,加快打鼓峙岛开发。
68.提升港口开放能级,推动石浦港下湾门航道正式对外开放。
69.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健全劳动关系协商机制,创成省“无欠薪县”。
70.深化社保扩面提质,加强困难群体参保帮扶,提高户籍人员养老率。
71.健全食品药品源头追溯体系,深化全链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四、周坚栋副县长牵头重点工作
72.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支持企业向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模式转型,引导企业积极创优夺杯,增强“象山建筑”品牌优势。
73.壮大物流产业,建成现代物流园区二期主体工程。
74.狠抓重大交通项目,建成高速定塘连接线。
75.续建石浦高速。
76.动建亚帆中心配套道路一期、石浦客运中心。
77.开展G527国道石浦至长街段前期,深化象山港二通道研究。
78.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企业投资开工前审批压缩至“最多90天”。
79.深化“迎接亚运、城市双修”行动,实施亚运线路整治,加快中心城区六大区块建设。
80.强化多规融合,精心做好城市家具、亮化等整体设计,塑造山海相融的城市风貌。
81.加强城市有机更新,完成棚改面积11.8万平方米,解危城乡危旧房7万平方米,实施老旧小区和新一轮城中村改造。
82.建成青草巷特色街区,开发动建城西区块。
83.推进市政设施建设,完成天安路改造,续建环城西路、殷夫路、来薰路,建设会源路、宝海路、丹山路,建成塔山遗址公园、海山公园。
84.串联打造50公里环象绿道。
85.加快城乡基础设施融合,建成丹大线改建工程,动建沿海南线海宁路至白云路拓宽工程。
86.建成管输天然气象山支线。
87.动建沿海南线海宁路至白云路拓宽工程。
88.树立城市运营理念,以运营的思维规划建设治理城市,努力走出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市场化之路。
89.创新城市运维管理体制,逐步扩大城市管理领域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吸纳多元化社会主体参与,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共治、社会协同的城市治理体系。
90.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精准把握供地节奏,优化商品房供给结构,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91.健全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强化公租房配置管理,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92.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法治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实施环境卫生、户外广告设施等提质工程,加快智慧城管升级改造。
93.新增公共停车位300个,改造公共厕所156个。
94.打好治水提升战,提标改造城乡污水处理终端,扩建滨海水厂二期。
95.打好拆违治危持久战,保持违建管控高压态势。
96.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加快建设静脉产业园,争创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五、石坚定副县长牵头重点工作
97.坚持“跻身省工业强县第一梯队”目标不动摇,全面纾解民营经济“成长中烦恼”,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工业投资增长25%。
98.积极落实降本减负省“35条”、市“10条”,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
99.深入推进强企工程,加强行业龙头、单项冠军、“三名”企业培育,深化“凤凰行动”象山计划,新增规模企业50家、亿元企业5家、上市挂牌企业2家。
100.加大“个转企”“小升规”力度,建成西周小微企业集聚区。
101.大力推进智能制造,鼓励企业发展工业强基项目,新增国家“两化融合”评定企业3家,实施智能制造项目8个,实现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全覆盖。
102.启动5G网络建设,新增“上云企业”900家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
103.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建成时尚针织小镇一期。
104.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扩大企业综合评价范围,进一步落实用地、用能、税费等差别化配置政策,引导资源要素向高效优质产能集中。
105.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扶持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科技型“小巨人”培育企业3家,新建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2家。
106.整合提升创新平台,健全科创中心、半岛农业星创天地服务管理体系,实现运行项目25个以上。
107.推进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创新分中心建设,支持企业建立异地研发机构,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
108.加快建设科技大市场,积极引进科技中介、风险投资基金,实行专利保险和质押贷款。
109.编制经济开发区扩园规划,完善生产生活功能配套,加快引领性临港产业项目招引建设,着力打造具有省市影响力的海洋工程装备集聚区。
110.梳理完善招商目录和产业政策,实施精准招商、专业招商,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内资75亿元。
111.深化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着力招引一批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项目,力争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0亿元以上项目取得突破。健全重大招商项目推进机制,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确保签约项目早落地、早建设。
112.发挥象商总会、异地商会作用,深化浙商、象商回归,吸引回归资金35亿元。
113.狠抓重大产业项目,动建中化膜材料、灵峰机械等项目,加快日星三期、波威重工等项目进度。
114.动建若宇新能源项目。
115.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确保出口占全国份额不下降。
116.建成110千伏新桥变。
117.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中央环保问题整改,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118.创成“污水零直排区”4个。
119.打好蓝天保卫战,建设清新空气示范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90%。
六、宣业靖副县长牵头重点工作
120.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雪亮工程”等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设,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七、钮晶莹副县长牵头重点工作
12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打造县域文明新高度。加强“善行象山”品牌建设,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导群众从文明出行、文明养犬、自觉缴纳物业费等小事做起,不断提升文明素养。巩固婚丧礼俗整治成果,倡导缩减人情债,推行节地生态葬,塑造文明新风尚。
122.加快亚帆中心项目建设进度。
123.建成象山影视学院一期。
124.建成丹城六小,动建塔山中学。
125.续建县中医院迁建工程。
126.创成2个国家卫生镇。
127.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评。
128.深化海洋文化强县建设,鼓励文艺精品创作,推广“书香象山”全民阅读、“艺+堂”项目,办好群众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与非遗传承,不断巩固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成果。
129.改善城乡体育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支持发展老年体育事业。
130.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推行中初级教师职称学校自主评审,建立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机制实施薄弱学校提升计划。
131.实施薄弱学校提升计划,改扩建乡村学校(幼儿园)6所。
132.深化健康象山三年行动,持续推进国家心理健康服务试点,争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促进医疗服务向预防保健“治未病”转变。
133.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组建3个县域医共体,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134.提高户籍人员医保参保率。
135.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构建良好社会舆论生态。
八、穆锦斌副县长牵头重点工作
136.坚持法治引领,加大精准普法力度,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深化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推动公务员学法用法守法,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