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
《象山县创建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象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6月3日
象山县创建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意见》(浙政办发〔2016〕19号)、《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推进行动计划(2016—2018)》(浙农专发〔2016〕46号)、《浙江省农业厅关于组织实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的通知》(浙农专发〔2016〕69号)精神,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经研究,决定创建省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县。为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实施,结合本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创建基础
近年来,我县农机化工作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目标,把加快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建设作为提升农业整体水平的重要突破口,立足大农机,服务大农业,大力引进推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制定出台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设施农业、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完善农机安全监管机制、提升特色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农机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2018年底,全县拥有各类农机具39140台(套),农机总动力达75.67万千瓦,拥有耕作机械2130台、种植机械328台、排灌机械11507台、植保机械4442台、收获机械483台、收获后处理机械976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1021台、渔业机械10441台,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78%,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组织数量达到56家,宁波市区域性服务中心2个、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1家。2017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018年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二、总体思路
立足补齐短板、拉升长板,以“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为主线,通过普及农机装备应用、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探索“互联网+农机”发展、推动农机安全生产等途径,全面推进我县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大力提高全县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农机应用领域和质量层次,促进我县农业机械化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为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三、创建目标
根据省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要求,通过一年努力,使农业主导产业、产业链各环节农业设施装备应用水平明显提升,相关产业领域关键环节机械化有效突破,农业设施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提升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到2019年底,水稻机播机插面积达8万亩,以水稻、大小麦为主的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耕作、种植、收获、烘干环节农机保障水平分别达到99%、70%、99%、8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水稻高效植保机械化率达到70%、秸秆处理机械化率达到90%。
(二)提高红美人柑橘、紫菜养殖产业生产领域机械化水平。突出农业机械化在红美人柑橘、紫菜养殖生产等领域的作用,新建红美人柑橘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2家、巩固紫菜主要环节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1家。红美人柑橘机耕、高效植保、节水灌溉、避雨设施等机械化率达到90%;紫菜收获、清洗、烘干、加工等机械化率到85%。
(三)提升智慧农业领域装备应用水平。积极探索推进“智慧农机”“物联网+农机”建设,依托新型农业、智能温室等高效设施,以果蔬园艺等为重点,开展温湿度自动、远程控制,作物长势智能监控,土肥检测等配套设施装备建设,建成3个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
(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到2019年底,建成具备2+N功能农机综合性服务中心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具备市级以上示范性认定。农机农艺融合有效开展,建立主要农业产业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试验研究一批农机农艺融合研究项目。
(五)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巩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建设成果,实现农机事故“死亡次数、死亡人数、万台死亡率”三项指标稳定下降。深化“平安农机”建设,完善警农协作机制。
(六)强化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素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紧抓农机经营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保养人员的实用人才培训,农机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培训三大主线。结合农业绿证培训班、农机操作手鉴定证书班、农机干部继续教育等培训方式,建立规范化农机合作社为基地的县域性农机实用技术培训点3个,年均培训实用人员500人次以上。
四、创建内容
通过努力,逐步形成“兼顾传统、拓展扩面、点带示范、关键突破”的工作局面。进一步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服务水平、创新水平、管理水平、政策及队伍保障水平,推进我县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一)大力提高农机装备技术水平。围绕“缩范围、控定额、促敞开”总体思路,将中央购机补贴政策和“机器换人”工程有机结合,通过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加大农机新装备新技术的投入、引进、应用。
1.水稻产业。立足粮食产业装备水平,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以西周镇、贤庠镇、石浦镇、定塘镇、新桥镇、鹤浦镇、黄避岙乡等产粮镇为重点,采用水稻种植新技术,不断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重点推广水稻穴直播机、水稻高效植保类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小飞机。加快老旧水稻插秧机、联合收割机报废更新。
2.红美人柑橘产业。提高红美人柑橘机设施大棚应用面积、推广高效植保机械、轨道运输机械应用。以定塘镇、墙头镇、晓塘乡等为红美人柑橘种植重点乡镇为区域,采用红美人柑橘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带动模式,推进红美人柑橘生产的全程机械化。通过红美人柑橘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和发展设施栽培红美人柑橘生产技术,增加红美人柑橘附加值。
3.紫菜养殖产业。加强紫菜养殖机械的引进和推广,以鹤浦镇、高塘岛乡等紫菜养殖重点乡镇为区域,以紫菜养殖生产企业为示范,重点推广机械收割、机械清洗、机械烘干、机械化初加工等机械,不断提高紫菜养殖机械化技术。
(二)积极培育农机服务主体。根据县域实际,加强规划引导和资源整合,合理布局农机服务主体的县位、类别和规模,引导建设一批集农机作业、维修、培训、后加工生产等多功能综合服务中心,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一条龙服务体系。切实落实设施农用地政策,解决农机服务组织必需的机库和育秧、烘干中心等项目的建设用地。大力实施农机服务组织提质行动,培育壮大一批管理规范、规模适度、服务能力强的新型农机服务主体,促进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方向由高数量、单一服务、低效益向高质量、高服务水平、高效益转变。
1.启动新一轮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坚持扶大扶强扶优定位,继续实施农机服务组织功能培育建设。按照省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标准,启动新一轮创建活动,积极推选3-4家农机合作社参加省级示范性认定。
2.建成综合农机服务中心3家。根据全县粮食产业分布、县域农机装备保有量、农机维修网点布局等综合因素,选择扶持一批农机维修网点,完善基础设施、充实设备和技术人员,建成3家具备“2+N”即农机作业、维修、培训、销售、产后加工等功能的区域性服务中心。
3.探索农机作业服务公司模式。以新型特色农机具引进为契机,鼓励民间资本投入,自愿成立单一化、多元化的公司制服务模式。指导管理好已建农机服务作业公司。
(三)切实提升农机安全监管水平。强化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农机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农机安全生产措施,夯实农机安全生产基础,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始终保持严防严查、严管严控的高压态势,从严从细从实抓好各项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切实预防和遏制农机事故发生。
1.完善警农协作机制,加强公安驻农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加强警农信息互通,依法开展农机牌证管理、安全检验、打非治违、隐患查治等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为农业“机器换人”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加强上道路拖拉机特别是外省籍拖拉机安全监管。研究建立道路外农机安全巡查制度,严防农机事故发生。
2.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加强对拖拉机驾驶员的安全轮训工作。推进报废更新工作,报废老旧、安全性能差的农业机械100台(套)。完善农机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做好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3.完善农机质量监督机制。建立农机质量监督投诉管理制度;集中开展质量宣传、质量调查,积极开展农机质量安全月活动;开展农机主要产品质量跟踪调查,不定时开展打假保农行动,有效处理农机质量投诉。
(四)不断优化农机化人才队伍。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安全监理、管理服务、教育培训、信息宣传等农机化人才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充分利用农机化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农机化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一代新型职业农民,进一步壮大农机实用人才队伍。
1.系统开展农机化管理人员培训,加大农机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深入系统地开展国家惠农政策、农机化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管理等知识培训。
2.认真组织农机技术人员、作业服务人员培训。以当前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等知识为培训内容,依托现有农机技术资源,针对快速增长的新型农民对驾驶、操作、维修、经营、服务等技能的迫切需要,加快农机作业服务人员和新购机农民的培训步伐。针对培养农机实用技能人才,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素质水平,保障农机安全生产,促进农机化科学发展的需要。
五、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9年1月至2019年4月)。成立创建省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县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创建工作,发动有关镇、单位积极开展达标示范建设。集聚农业农机各领域力量和有关专家,成立创建工作专家组,做好创建活动指导帮扶工作。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宣传工作,为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创建对象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和要求扎实开展创建活动,按时完成示范工程项目内容建设。领导小组及时跟踪创建活动进展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专家组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创建工作。
(三)自查巩固阶段(2019年11月)。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对创建单位逐一开展验收,对未达到创建标准的及时督促整改,确定达到创建标准后报省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县考评领导小组,等待考评验收。
(四)迎检总结阶段(2019年12月)。做好资料收集、材料撰写等检查验收准备工作,迎接省级考评组考评验收,并对创建活动中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进行总结推广,表彰一批创建成绩突出的示范基地、示范点等创建对象,推进创建活动纵向发展。
六、资金保障
(一)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根据农机存量变化和农业生产发展需要,调整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种类和补贴标准,完善补贴管理措施,重点支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特色产业生产重点环节机械化推进。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绩效管理办法,强化政策信息公开、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努力实现补贴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二)健全农机化扶持政策体系。统筹农机购置补贴以及各相关农机项目资金,支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建设。争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出台支持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建设、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利用新型农机具补助政策对秸秆处理机械、无人植保小飞机、山坡地果园轨道运输机等机械进行补贴。
(三)加大金融惠农力度。鼓励银行信贷机构创新金融强机惠农服务模式,加大对农机购置、农机新产品研发、农机企业技术改造、农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金融资源向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聚集、金融服务向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
七、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成立象山县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全面领导具体创建工作;成立工作技术小组(见附件2),指导日常创建工作开展。各地各部门要把农业领域“机器换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
(二)强化目标责任考核,明确工作职责。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落实创建内容,切实推进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对创建活动各项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人,通过采取查阅资料、电话询问、实地查看等方式不定期跟踪创建活动进展情况,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落实不到位、创建有困难的,及时查找原因,提出针对性加强和改进措施。
(三)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创建氛围。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提炼创建成果、典型做法、创新经验。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动员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创建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良好氛围。
附件:1.象山县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名单(略)
2.象山县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县技术小组名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