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964495/2021-88196
工作进展
2021-10-20
高塘岛乡
主动公开
近年来,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构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党员干部酒驾醉驾等问题,持续保持惩治的高压态势。为迅速贯彻落实县纪委《关于开展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酒驾醉驾及其背后“四风”问题专项治理》的文件精神,有效预防和坚决遏制酒驾醉驾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10月19日,高塘岛乡纪委开展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酒驾醉驾警示教育活动,观看警示教育视频《对酒驾说“不”》和学习今年两期酒驾醉驾通报。浙江省酒驾处罚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壹仟元以上贰仟元以下罚款;因酒后驾驶被处罚,再次酒后驾驶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壹仟元以上贰仟元以下罚款,吊销驾驶证。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交警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重新取得驾驶证不得驾驶运营车辆。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酒后拒驾如今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但现实中仍有一些人因为对酒驾醉驾存在误区,以致产生酒驾醉驾行为,并为此付出惨痛代价。根据大量执法实践,现实中存在以下几大酒驾误区,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警醒。误区一:酒量大,喝一点不碍事。有的人觉得自己酒量好,休息一会儿即可驾车。事实上,酒驾认定标准与酒量大小没有任何关系,酒量大的人饮酒后即便神志清醒,血液中酒精含量也可能达到酒驾或醉驾标准。误区二:酒后只需休息一会就能开车。有人认为,饮酒后只需要休息一会即可开车。事实上,酒精在人体内代谢过程较长,休息一会后血液中仍含有大量酒精,仍有可能构成酒驾或醉驾,危及交通安全。误区三:多喝水能稀释酒精。一些人认为,喝酒后通过多喝水稀释的方式,可以通过酒驾检查。其实这些方法只能降低口腔内的酒精含量,而呼吸式检测仪检测的是来自肺部的空气。此外,酒精在人体内代谢过程较长,短时间多喝水并不能降低酒精含量。误区四:药品、保健品引起体内酒精超标不算酒驾。一些人认为,只要没饮酒,服用药品、保健品等引起体内酒精超标不算酒驾。其实不然,只要摄入任何含有酒精的物品,并达到相关标准,都可能危及交通安全,构成酒驾或醉驾。误区五:酒后骑摩托车(摩托三轮车)不算酒驾。一些人认为,酒后驾驶摩托车(摩托三轮车)不属于酒驾。实际上,摩托车属于机动车,酒后驾驶摩托车(摩托三轮车)仍要受到相应处罚。误区六:服用醒酒药后即可开车。一些醒酒药号称可短时间内有效降低血液酒精含量,以应对酒驾检查。事实上,醒酒药并不能起到快速降低体内酒精含量的效果,只能缓解酒后症状,并不能以此来躲避酒驾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