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奋斗路 擘画新蓝图

发布日期:2021-07-01 10:34 信息来源:今日象山 浏览次数:

东大河滨河绿地景观

大目湾内湾中心区块景观

南大河滨水公园

环城绿道一期建设效果图

定塘省级美丽城镇

大目湾新城

大海奔腾,绿树成荫,候鸟翩跹,这片土地如此壮美。

跋涉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象山这座城,每一步都升腾着不凡的气势,都浸润着崛起的渴望与奋斗。

“十三五”是我县城乡建设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发展理念,以“迎接亚运、城市双修”“城乡争优、三年攀高”专项行动为抓手,精心打造亚运主线路,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速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健全住房体系,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城长”中的象山,从量的扩张,到不断完善功能、涵养气质,综合承载力显著提升,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正承载着象山人对未来的憧憬,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高山耸峙,风卷红旗过大关。未来的象山,将是一个国际水准的滨海城区、活力开放的创新城区、主客共享的休闲城区、山海交融的花园城区、现代美丽的宜居城区、温馨包容的幸福城区。展望“十四五”,全县住建系统上下一心,万马战犹酣!

聚焦亚运行动 建生态品质之城

漫步南大河滨水公园绿道,彩色沥青路面蜿蜒伸展,或林下、或草坪、或花丛……一路美景尽揽,美不胜收。作为省级“美丽河湖”,南大河自北向南贯穿象山主城区,全长6.5千米,流经14个村庄。近年来,我县以高品质、现代化、特色性标准开展南大河水系建设,将其打造成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的城市新名片。

始于“十一五”、精耕“十二五”、奋进“十三五”……象山的城市建设在不断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逐“品质之城”而行。

随着亚运时代的全面开启,象山迎来了城市能级提升的重大契机。2018年,象山全面启动实施“迎接亚运、城市双修”五年行动计划,突出“一条线路、六大区块、八项工程”(168工程),推进城市的功能完善和内涵提升,打造“面向世界、国内一流”的美丽象山——

有序推进老城更新改造,征迁面积累计逾百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完成8万平方米,青草巷特色街区、美丽街区一期基本建成;戴港高速快速通道、象山港路、天安路、巨鹰路等亚运线路品质大幅提升;大目湾新城入围省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精致打造六大功能区块。以做精核心区、发挥核心引领为目标,持续推进西谷湖区块、老城区块、大目湾区块、体育馆周边区块、松兰山入口区块、东谷湖区块等六大中心功能区块建设,全面提升重要节点门户功能。

全面启动中心城区公共空间品质提升行动,城市家具有机更新、道路有机更新和路域环境整治、灯光照明改造提升、户外广告专项整治等一批项目高标准实施。殷夫公园、县府广场被评为宁波市第二批“席地而坐”城市客厅。

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我县共推进城市基础建设项目227项,完成投资31亿元,建成市政道路33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规模由2016年的29平方公里扩大至2020年的31.65平方公里;新增公园绿地面积30.28万平方米,中心城区人均绿地达14.36平方米。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第一批全省海绵城市建设优秀县。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县将全方位推进“迎接亚运”城市品质提升行动,重点优化城区内部主轴沿线公共空间环境,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狠抓人民广场区块征迁改造,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到2025年,力争中心城区道路网密度达8公里/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管道燃气普及率27%,公园绿地步行15分钟覆盖率达100%,建成环城西路、来薰路、殷夫路等11条道路,基本完成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内城中村改造任务。

围绕民生福祉 创乐业安居之城

安居,是一城之本。“十三五”期间,我县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健全完善住房保障和住房市场两个体系,加快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目标。

棚户区改造跑出加速度。全面完成棚改四期拆除清零、五期房屋腾空。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80万平方米,总户数8088户,发放补偿款91.75亿元,连续被市政府评为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先进集体。

住房保障扩面提质拓宽广度。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的城乡一体化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新增受益住房困难家庭0.56万户。2020年,住房保障申请2.0系统正式上线,实现住房保障全流程线上审批申请“零次跑”。制定出台《象山县公共租赁住房管理补充规定》,切实规范我县公共租赁住房管理秩序。

老旧小区改造传递温度。加快蓬莱小区改造和7个城中村改造,丹山人家安置房建设稳步推进。顺利完成市级下达的疫情期间房屋安全隐患排查任务,加快推进危旧房维修加固一期项目,常态化网格化巡查监管不断加强。

房产市场健康稳定。谋划“一城一策”,强化风险防控,房地产市场始终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297.9亿元、新开工商品房面积473.23万平方米、销售面积351.51万平方米,分别较“十二五”增长29.41%、58.52%和124%。2020年,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5.5亿元,同比增长3%;完成商品房销售6171套70.69万平方米。

根据“十四五”规划,县住建局将着重在“安居”“优居”两个方面下功夫,建立涵盖普通商品住房(含老城区危旧房改造地块)、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人才保障用房等多种类型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增强人防消防能力,打造智慧未来社区。

到2025年,力争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含安置房)4000套以上,实现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12%;完成1个未来社区试点项目建设工作。

强化城乡统筹 塑优美宜居之城

白墙灰瓦绿树间,秀美田园入画来。走进象山南部重镇定塘,呈现在眼前的便是一幅幅功能便民环境美、共享乐民生活美、兴业富民产业美、魅力亲民人文美、善治为民治理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定塘镇的美丽蝶变,是象山乡镇环境面貌大幅提升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我县大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补齐短板,提升环境,凸显特色,传承文脉,提升产业,打造了一个个洁美小镇、活力小镇、风情小镇——16个乡镇(街道)全部通过考核验收,象山县被评为省级优秀单位,7个乡镇(街道)被评为省市级样板。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结束并非终点,而是美丽城镇建设的又一个更高起点。去年,我县全面启动美丽城镇建设工作,围绕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城乡统筹,通过实施设施、服务、产业、品质、治理五大提升行动,努力建设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的美丽城镇。3个乡镇获评省级优秀方案,3个乡镇获评省市级美丽城镇样板。

各美其美,半岛乡村绽芳华。我县深化推进美丽乡村“千万工程”,高水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5年累计完成22个“改旧”示范村,新增省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5个,建成镇级污水管网134.2公里、农村公厕718个,30吨/日规模以上农污设施标准化运维实现全覆盖。

“一村一韵味”“一镇一特色”“一带一品牌”……漫长海岸线串起的一个个美丽村镇,在半岛大地熠熠生辉。它们连线成片,全域覆盖,实现了乡村美丽度、农民幸福感的双提升。

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象山将再接再厉,聚焦提升城镇功能服务,聚焦加快业态升级,聚焦“未来乡村”建设,高水平推进美丽城镇建设,推动乡村面貌万象更新,实现污水管网全面覆盖。到2025年,力争建成7个美丽城镇样板和9个一般型达标乡镇,建成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100个、精品村3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7个、乡村振兴示范带4条。

突出改革创新 筑新型活力之城

理念的转变、体制机制的创新,管理方式的与时俱进,让象山的城市建设永葆活力,不断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不断提速提效。

物业行业不断规范。县住建局建立全市首家物管企业红色党建联盟,推行物业、业主共商制度,促进社区、物业、业委会、业主四方融合。持续完善物业管理考评体系,组织全县物业企业负责人外出考察培训,物业从业人员业务能力水平有效提高。谋划启动“迎接亚运”物业管理提档行动,牵头开展全县高层住宅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工作,重点抓好消防设施维修改造,累计完工小区6个、整改隐患问题212个,住宅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审批改革持续发力。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市首创工业项目桩基阶段施工许可证办理模式,为助力工业强县建设增添动力。2020年,全面实行疫情期间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审批制度,8个项目获得施工许可。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房地产开发项目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累计开展万达广场等重点工程审批服务30余次、办理施工许可证42件。

质量安全监管有力。全面完成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狠抓“两书一牌”质量终身责任制,各方主体质量意识得到加强。狠抓房屋建筑质量监管,加大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力度,进一步健全投诉受理机制、质量回访制度,加强质监队伍综合素质,工程质量持续保持稳控状态。启动第二轮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持续保持稳定。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十四五”期间,县住建局将按照“聚力一二五、奋力上台阶”战略要求,积极抢抓当前外部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带来的弯道超车“窗口期”,以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和发展能级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住建领域强引领、提品质、抓治理、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民更向往,住房让百姓更满意”的目标,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滨海城市中展现住建新担当新作为。(记者 孙建军 通讯员 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