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3422293/2022-143117
公共文化
2022-10-24
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主动公开
象山县文物部门采用最新数字测绘技术,顺利完成了花岙兵营遗址——高涂岙兵营遗址的精细化三维实景建模。数字化的“助阵”让这个饱经沧桑的军事设施遗址留住了记忆,“活”着迎接一批批参观者。
这只是象山县探索可推广复制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升级改造新路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象山县注重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以保护地域特色历史文化遗产为重点,深挖其艺术、文化与旅游价值,全面实施“乡村记忆”工程,不断增强文物惠民力度。在确保文物安全基础上,将50处文保单位(点)发掘成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其中石浦镇东门天后宫、王将军庙和城隍庙成为国家级非遗“石浦-富岗如意信俗”和开洋谢洋节传承基地,年均参加活动群众超过6万人次。探索推行“文物+旅游”模式,串联大沙烽火台、大百丈岩画、南田县署旧址等文保单位(点)打造文物精品旅游线路,陈汉章故居、青草巷李宅分别获评省、市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东门渔村、墙头村先后入选国家级传统文化村落。
今年6月,象山县施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实文物保护属地管理机制,全面掌握和梳理893处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点和4310件可移动文物情况,依据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确定相应保护级别,合理划定各级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同时,科学选择文物修缮时机,率先实施市级木结构文保单位改造试点,今年已筹措社会资金1500余万元,完成修缮文保单位(点)36处。
小白礁Ⅰ号古沉船和横湾沉船的发现及考古发掘,有力印证象山县拥有珍贵又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为此,象山县建成水下文化遗产执法平台,全面监管水下文物以及无人岛、沿海周边文化遗产,有力推动文物监察执法保护向海洋延伸。目前,象山县共计发现明清海防遗址71处,占比全市海防遗存总量三分之二,另有象山海域水下文化遗存有9处,占比全省总量半数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