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象山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上半年全县“三农”战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创新驱动,深化科技服务,很好地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作用,象山农业经济保持稳中向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据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51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5.2%,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为12.45、1.58、3.46、37.32、2.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8.2%、4.2%、5.2%、6.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31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29.78亿元,同比增长均为4.8%。(详见表1)
表1:2022年上半年产值及增加值情况表 | ||
现价(亿元) | 可比价增幅(%) | |
农业总产值 | 57.51 | 5.21 |
1.种植业 | 12.45 | 4.10 |
2.林 业 | 1.58 | 8.18 |
3.牧 业 | 3.46 | 4.17 |
4.渔 业 | 37.32 | 5.82 |
5.服务业 | 2.70 | 5.96 |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 31.31 | 4.80 |
从产值构成来看,上半年农、林、牧、渔、服务业的比重21.6:2.8:6.0:64.9:4.7,渔业比重高居第一且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6个百分点,对产值的贡献率高达70.4%,拉动产值增长3.7个百分点。近三年由于受到猪价的震荡,畜牧业现价产值逐年递减,从2020年的5.53亿元下降到3.46亿元,产值的比重从10.6下降到6.0。(详见表2)
表2:2020-2022年上半年农业各产业产值比重情况表
亿元、%
年份 | 2020年上半年 | 2021年上半年 | 2022年上半年 | |||
项目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农业总产值 | 52.22 | 100.0 | 55.22 | 100.0 | 57.51 | 100.0 |
1.种植业 | 10.8 | 20.7 | 11.61 | 21.0 | 12.45 | 21.6 |
2.林业 | 1.37 | 2.6 | 1.46 | 2.7 | 1.58 | 2.8 |
3.牧业 | 5.53 | 10.6 | 4.67 | 8.5 | 3.46 | 6.0 |
4.渔业 | 32.24 | 61.7 | 34.97 | 63.3 | 37.32 | 64.9 |
5.服务业 | 2.28 | 4.4 | 2.51 | 4.5 | 2.70 | 4.7 |
二、农业经济发展主要特点
(一)种植业产能有效提升
上半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实现稳步有增,大多数农作物旱涝保收,增量保产。
1.粮食扩面增产。在惠粮政策、“非粮化”整治工作推动下,粮食产销形势向好。根据调查队初步核定数据,谷物、豆类、薯类播种面积同比分别增13.1%、4.1%和3.9%,全县春粮总产量6302吨,其中小麦4349吨,同比分别增6.9%和5.8%。粮食销售价格略有上涨,小麦市场收购价1.4元/斤、国家收购价1.43元/斤,分别比上年上涨0.1元/斤、0.05元/斤,县国有粮库收购入库1491吨。
2.蔬菜平稳增长。上半年,蔬菜面积、产量实现“双增”,种植面积6.36万亩,收获产量10.07万吨,同比分别增2.4%和3.6%,蔬菜产值3.87亿元,同比增3.5%。在国内疫情回稳和消费拉动的大环境下,上半年蔬菜市场销售形势较好,蔬菜批发价比去年同期上涨10%,种植效益可观。
3.水果增幅显著。上半年水果总产量8.8万吨,同比增7.0%,其中枇杷产量0.9万吨,同比增幅高达156.5%,拉动水果增长6.7个百分点。果用瓜种植面积1.9万亩,产量3.7万吨,面积与去年持平,产量增1.9%。杨梅、桃子等其他园林水果均呈小幅减产趋势。
4.油菜籽增播增产。受政策激励,全县油菜籽播种面积1.53万亩,收获产量1598吨,同比分别增44.1%和80.0%。上年受寒潮影响单产84公斤,本年增至105公斤,单产仍低于市平均,原因是种植观赏类油菜为主,新增面积大部分种在非农化整治土地上,地力水平不够,成本投入较少。
(二)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上半年,我县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有序推进土地整治项目,林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1.绿化造林扎实推进。全力落实我县百万亩国土绿化年度任务工作,上半年全县已累计完成新增国土绿化造林面积0.77万亩,百万亩新增森林认定、验收上图面积2.7万亩,分别完成任务量的117%和104%。
2.森林质量稳步提升。围绕省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方案及年度任务,积极开展森林抚育项目地段规划谋划、技术指导服务和组织实施,全县已累计完成森林抚育项目实施面积4000余亩,是任务6000亩的67%。
3.鲜笋效益继续提升。据林业部门数据显示,全县鲜笋产量1.27万吨,增长11.5%,实现产值0.8亿元。
(三)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
上半年,我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全力推进生猪稳产稳价工作,做好“象山白鹅”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实施工程,促进畜牧生产平稳发展。全县肉类产量9082吨,其中猪肉7234吨,同比分别增14.0%和19.2%。
1.生猪出栏激增。上半年全县生猪饲养量20.59万头,其中出栏8.38万头,同比分别增4.0%和10.6%。能繁殖母猪存栏1.16万头,同比下降5.5%,由于前两年生猪行情较好,2021年末饲养量达到峰值,叠加猪价大幅下降、饲料成本上涨等因素,第二季度生猪产能强烈释放,当季出栏增幅22.6%,拉动畜牧业当季增长14.1个百分点。目前生猪均价为16.5元/公斤,按毛重150公斤测算,每头净亏损165元,而去年同期每头净利润1485元。
2.家禽生产持续下行。上半年,全县家禽存栏101.13万羽,出栏78.77万羽,同比分别下降10.4%和6.5%。禽肉、禽蛋产量1675吨、4952吨,同比分别下降1.9%和10.2%。受疫情影响,禽肉的需求量减少,养殖行情比较低迷,扩养计划搁置。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下,部分养殖户进行产业融合探索,逐步形成孵化、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模式。
(四)渔业生产增速放缓
据县水利和渔业局统计,上半年我县水产品总产量20.91万吨,同比增长5.8%。其中国内海洋捕捞产量14.18万吨,同比增长3.6%;水产养殖产量6.16万吨,同比增长12.2%。
1.海洋捕捞稳中略升。近年来,通过伏季休渔、增殖放流等举措的持续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恢复效果比较明显。上半年,海洋(含远洋)捕捞产量14.75万吨,增长3.5%。由于1-4月,柴油同比上涨77%,人力成本同比上涨10%等原因,渔船出航率下降,随着减船转产工作的推进,捕捞产量增速放缓。5月份进入禁渔期后,钓具渔船及休闲渔船达到60艘,月度产量能达到1200吨左右,减缓捕捞产量下滑幅度。
2.水产养殖稳中向好。上半年,海水养殖产量5.66万吨,淡水养殖0.47万吨,同比分别增12.2%和9.9%。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1.7万亩,海水池塘主要以梭子蟹为主,与去年同期持平,但销售价格同比下降26%;浅海放养主要以紫菜与海带为主,由于天气原因,产量同比下降,但价格翻倍;海水鱼类、蛏子等目前在放苗阶段,养殖形势比较乐观。
三、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粮食种植综合效益依然偏低。受俄乌战争、新冠疫情、全球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我县粮食生产成本大幅攀升,其中肥料、农药等农资价格平均上涨50%以上,土地租金从去年的600元/亩上涨至700元/亩,最高涨到1200元/亩,进一步削减了种粮效益。去年年底持续多雨寡照天气,推迟了大小麦、早稻等播种,上半年整体温度偏低,早稻前期生长普遍偏慢,影响后期产量的形成。
(二)垦造耕地难度不断加大。从实地调查摸底情况来看,因各类生态红线管控,适宜土地开发的后备潜力资源越来越少,土地开发政策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同时由于上级部门对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越来越严格,对垦造耕地工程质量、土壤、耕作种植等方面复核验收要求越来越高,时间跨度长,再加上财政补助资金来源不足标准不高、非粮化政策、耕作种植管护以及各类问题整改等等问题因素,导致乡镇、村及老百姓对土地开发积极性不强,后备资源难以落地组织实施。
(三)海洋捕捞增产压力增大。今年3月底开始,我县按照农业农村部减船转产政策要求,开始实施渔业减船转产行动。截至6月15日,已收到申请材料并审核、船检勘验、公示通过520艘,拆解完成363艘。生产渔船数的减少,对海洋捕捞的产量的增长造成影响,第二季度已出现了同比下降8.1%的情况,预计三季度及全年的增产压力更大。
(四)畜牧业仍持谨慎观望态度。生猪经过第二季度的抛售,母猪存栏量的减少,以及价格下行趋势、饲料、人工及防疫等成本上涨等因素叠加作用,多数生猪养殖企业没有扩大养殖规模的计划,增养动力不足。上半年家禽存栏减少11.6万羽,根据部门预测蛋鸭、肉鸭、白鹅增产依然乏力,虽然苗鹅价格有所上升,但盈利空间依然有限。
四、趋势判断和对策建议
目前农业经济形势比较稳定,早稻已经开镰,从实割实测样本地块评估预计单产500公斤/亩,高于往年。在政策推动下,连作晚稻种植面积有望扩大,蔬菜等其他经济作物的生产情况稳定。上半年主要畜禽存栏量有所下降,根据养殖规律第三季度的出栏量预计少于上年同期。经过数月休渔,渔业资源得以恢复,八月份开始有些品种可以开捕,但捕捞产量预计增速持续放缓。以梭子蟹、大黄鱼、罗氏沼虾为主导的养殖产品,如果后期没有受极端天气影响的话,效益比较乐观。综上所述,三季度的农业经形势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趋势。
下阶段,各农口部门继续指导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户安全生产,切实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一是聚焦粮食安全,确保粮食稳定发展。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加快落实粮食政策性补贴,大力实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积极示范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高效模式,力争实现“千斤粮、万元钱”目标。二是强化科技强农,为种业发展保驾护航。保障种子储备供应,做好粮油类等主要农作物种子调运供应,加强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指导,开展马铃薯脱毒选育、彩色水稻制种、彩色油菜筛选等工作。提升上级部门对水产种业科研、生产等政策扶持力度,使部分水产种业公司尽快走出发展的瓶颈期,改变经济效益低下的局面。三是筑牢安全底线,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加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减少灾害损失。紧紧绷牢渔业生产安全这一根弦,坚持科技兴安理念,加大渔民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培训,筑牢渔业生产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