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婚恋社会支持体系成就“甜蜜事业”

发布日期:2022-09-28 14:20 信息来源:今日象山 浏览次数:

国庆长假将至,正是举办婚庆的好日子。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眼瞅着国庆一过就是岁末,又长一岁,被催着脱单,又成了很多单身人士的烦恼。如何引导、帮助大龄青年早日步入婚姻殿堂?今年,由县政协无党派界别、妇联界别组提出的《关于健全大龄青年婚恋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议》,被列入了县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重点提案。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恋爱成家是青年的人生大事和普遍需求。青年是我县加快推进现代化滨海花园城市建设的生力军,做好青年婚恋工作,不仅直接影响青年的健康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据县民政部门近四年婚姻登记数据,我县大龄青年婚恋状况不容乐观,初婚总平均年龄从27.9岁增至29岁,其中男性从29.2岁增至30.3岁,女性从26.6岁增至27.4岁;结婚率从12.9‰降至7.93‰,离婚率多年保持在6‰以上,恐惧婚姻、轻率离婚现象在年轻人中一定程度存在。

据委员们调研,在单身人士行业分布上,高层次女性人才、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农村男青年、外来务工男性单身比例较高,离异尤其单亲人群再次结婚成家十分困难。相比以前,还有走街串巷替人说媒的专职“媒婆”,如今基本消失。目前,我县以婚姻介绍服务为主营业务或经营范围包含婚介服务的市场主体56家,但参与的市场主体婚恋服务水平总体不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亟待提升。此外,工青妇及各联谊组织内登记的相亲对象信息未能系统梳理、有机整合,婚恋服务有待改进。县内一家登记中青年对象超过千人的联谊相亲志愿组织,一年多来牵手成功只有40多对。

结婚率的持续走低,无疑存在着引发代际焦虑、生育率持续下降、青年人才流失等隐性风险。为此,委员们建议,要着眼长效,健全婚恋社会支持体系。我县各级各部门要将青年婚恋工作纳入人口吸纳、人才留用和社会治理等中心工作,推动凝聚全社会关心和解决青年婚恋问题的合力。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着力营造“爱在象山”文明风尚,尊重差异与个性,注重分类搭台、有意集聚,提高联谊交友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要加强教育,引导树立正确婚恋观。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立足自身职能,切实做好舆论宣传和教育引导,配合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开展融入婚恋文明内涵的社区服务、法律援助、文化宣传等群众性活动,倡导家庭美德和文明节俭的婚庆文化,丰富婚恋文明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载体。在帮助青年解决交友、择偶、婚姻问题中,突出价值观引领,强化青年对情感生活的尊重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青年婚后家庭生活的指导帮助,更好发挥“离婚冷静期”制度效能,进一步降低离婚率。

要多措并举,增强青年婚恋能力。规范“红娘”大数据,整合各类婚恋交友信息准入平台,严格执行婚恋交友平台实名制。加强规范化指导,整顿婚介服务市场乱象,强化反电诈宣传中防范网上婚恋诈骗信息,加强青年个人信息保护。构建党政部门、群团组织、社会力量合力推进青年婚恋工作的良好格局,鼓励更多热心人士参加联谊相亲志愿服务。(记者 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