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县科技局>政务资讯>业务资讯
县科技局2022年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3-01-31 15:49 浏览次数: 字号:[ ]

年初以来,县科技局认真对照县委县政府“聚力一二五、走好共富路”行动目标,锚定创新制胜,全力争先进位,持续做强做大创新主体平台, 努力构建良好科技创新生态,不断激发全域创新创造活力,加快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增强科技创新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和夺得省“科技创新鼎”而不断奋进。

一、2022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梯次化培育创新主体,集群效应全面彰显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0.9亿元,同比增长7.8%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48.8亿元,同比增长61.3%,居全市第3位;全县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20.5亿元,同比增长16.9%,居全市第3位。

二是科技型企业倍增提质。深入实施科技型初创企业-科技型小微企业-科技型“小巨人”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阶梯式”培育机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6家,总量达到247家,完成率全市第1,增幅全市第2。成功申报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157家,完成率全市第3。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通过284家,认定县科技型小微企业72家、科技型“小巨人”培育企业24家。

三是创新载体增量扩面。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累计14家,新增省级企业4技术研发中心12家,累计42家,认定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0家,累计124家。锦浪科技牵头的宁波市光伏及储能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和华翔电子牵头的宁波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联合体项目通过市级认定。8个项目获得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

(二)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不断积聚创新资源

一是提升平台能级。依托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浙理工象山针织研究院等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引进7个研发团队265名研发人员;获批6项国家、省市级项目和创新平台,补助资金1.08亿元;获省部级或国家行业学会等奖项11个;新建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各1个,纺织品CNAS检验检测中心动建;服务企业900多家次,横向合作93项,金额超2500万元;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成功合作,推进“东海海洋新材料试验场”项目规划和落地;县科创中心新引进科技项目20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成功获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和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称号。

二是深化院企对接。依托科技大市场,做强专家与成果资源库,提升企业对接服务能力,开展“百日百场”技术对接活动5场,参与企业200多家,服务企业168家次,挖掘技术难题104项,科技成果105个,安排专家对接62项,解决难题21项。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象山赛区”活动和“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宁波象山区域赛”,参加企业89家,3家企业入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企业参与数和入围数均创历史新高。科技大市场连续五年评为“市级优秀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有效延伸,全年完成技术交易额13.5亿元。   

三是强化聚才引智。落实《关于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县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人才招引力度不断加强。全面施行科技中介人才引荐奖励、“科创飞地”建设补助、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补助等,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高端人才引进难题。目前,10家“科创飞地”、16家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企业实践点共计吸引研发人员241人。南方中心引进技术带头人、副高级以上职称、博士、博士后共计36人,累计形成212人(全职)创新创业团队;南方中心等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引进252人创新研发人员;完成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26项;获批省部级奖13项,省市级创新平台6个。

(三)完善制度性科技服务,着力迸发创业活力

一是强化资金融合。新设立“微创贷”,建成“科银保”数字化融资平台,全面实现高效便捷的线上融资平台。全年科技信贷余额1.01亿元,兑付一期科技金融专项资金共计169.1万元,惠及企业60余家。天安智能、钰烯控股等2家企业成功入围2022年度宁波市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储备库,分别获得补助83.3万元。扩大天使投资基金规模,新增浮田生物、态晟通新材料等项目,合计投资10个项目共计3450万元。

二是厚培成长沃土。完善科技助企长效服务机制,班子成员带队组织技术专家,实行县镇企三级联动开展为企服务,采取“清单化+个性化+闭环化”模式,走访企业500余家次,帮助解决企业需求320项。根据知识产权、研发费用等指标,将全县1264家科技型企业划分为ABCD四档,分类打造个性化培育方案。联合市高企辅导中心进园入企开展“讲诊会”,通过以“讲”带“诊”和“网上云课堂”等形式,精细讲解高企政策,精准诊断申报问题。共开展“讲诊会”10场,参加企业300余家,兑现科技政策资金4221万元。

三是提效强民共富。推行《农业“五新”科技模式助力共同富裕样板县建设》获卢山副省长批示。小黄鱼规模化人工繁养项目通过验收,实现百万级大规模人工繁养新突破。加快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共下派市县科技特派员36个团队116人,推广引进新品种36个,建立推广新技术67项、带动农户710多户,农民增收4500多万。举办象山县首届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活动周,积极参与“青年与海”系列活动。星创天地新入驻农业创业项目6个,创客7名,目前已入驻10家企业。组织线上专业性技术培训会议5次,接待各级领导参观调研指导10余次,基本形成了一个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业创新创业平台。

(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锤炼政治定力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学习任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科技工作的根本遵循,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和省市县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党组工作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规范“三重一大”事项讨论决策程序,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是夯实党建基础。县科技局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紧紧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擦亮“象创领航”党建品牌,共建“科技促共富•党建联盟”,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扎实开展集中学习34次和专题党课4次,组织全体党员参观宁波(北仑)长山清风馆等,有机结合科技下乡、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等常态化推进志愿服务。配合做好人大评议、审计和县委巡察工作,全面对标找差,建立机制、严格考核。健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广泛开展谈心谈话活动,着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

三是强化管党治党责任。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把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制定《县科技局机关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召开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确保各项纪律要求落到实处。积极对照“模范机关、清廉机关、文明机关”创建要求,推进清廉科技建设,被评为清廉机关创建先进单位。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制度,扎实做好意识形态专项检查整改工作。

二、存在问题

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需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增速较快但总量仍然较少,企业研发能力依然相对薄弱。科技项目动态管理水平需提高,不同程度存在“重立项、轻监督”现象,资金使用绩效不够明显;科技创新要素短板较明显,我县中小企业科技人才缺乏较为普遍,“引不进、留不住”现象较为突出。从我县的众创空间运行情况看,普遍存在“弱、小、散”,创客不多,科研成果转化较少;科技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缺少统一的科研成果展示、交流、评估、咨询、交易平台。

三、2023年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突出科技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创新发展动能。围绕创新型强县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提高科技工作服务效能,全力推进主体培育攻坚行动,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力,为做强海洋经济示范区、建好“海上两山”实践地、打造共同富裕样板县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做强创新主体提升创新能力

一是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完善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全面排摸、挖掘、盘活存量科技型企业潜力,建立企业数据库,加大我县农业和传统行业中的针织服装、水产品加工、修造船等高企培育产出。针对不同梯队企业“一对一”精准服务,个性化培育,打造“初创企业一科技型小微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培育的象山模式。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攻坚倍增行动,2023年高企入库不少于80家,新认定高企不少于74家,累计突破300家;科技型“小巨人”培育企业2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30家,省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

二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力。帮助指导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建国家、省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研发机构。鼓励支持企业联合承担国家科技专项、省市级重点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力争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85%;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提高2%;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9%。

三是加快产业化科技攻关。围绕“聚力一二五、走好共富路”,重点支持产业链头部企业攻克一批传统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战略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技术,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一批细分行业的“领跑者”“单打冠军”。聚焦乡村振兴重大科技专项,采取“揭榜挂帅”办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加强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研究院、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继续实行县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备案制,2023年培育县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30家,推荐、备案市级以上企业创新载体20家。

(二)做大创新平台提升创新能级

一是提升科创园区辐射力。围绕各平台建设总目标,实行个性化考评制度,在人才引育、产学研合作、项目申报、企业孵化等指标内容进行分年度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相挂钩,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与推动研究院建设进程。2023年,依托各产业技术研究院计划累计引进创新创业人才达到300人以上。

二是提升科创平台承载力。深化37°湾-象山科创中心建设,重点突出项目招引与培育,加快推进蓬莱路高端人才创业与企业孵化园建设,结合大徐镇小微园等现有平台,积极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人才与项目招商及培育生态链。依托大院大所的人才、技术集聚和溢出效应,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人才落户,打造省级双创平台。

三是提升平台产业带动力。依托南方中心推动强基“一条龙”机构建设,遴选出首选滚珠丝杠、直线导轨等产业链上下游应用示范单位和项目,完成国家级平台申报工作。完善宁波工程学院象山研究院“科技经纪人”服务体系,开展科技成果培育项目10项。优化浙江理工大学象山针织研究院检验检测服务功能,建成CNAS纺织品检验建成中心。充分发挥大院大所支撑带动作用,聚焦我县九大产业链,形成“一链一所”深度融合机制,促进产业攻关和研发。2023年,推动海洋新材料东海试验场项目落地并动建。

(三)培植创新生态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深化金融助企。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加强政企银合作,实现“微创保”科技贷款、科技“风险池”贷款、科技担保贷款等线上审批办理,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基本实现业务审批办理事项“零跑次”。推进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设,投放给更多富有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023 年,“风险池”“科银保”等各类科技信贷余额达到 1 亿元,支持 50 家以上科技型企业缓解融资难题。

二是创新帮扶模式。推动数字科技建设,打造“一键式”象山科技资源数据库服务平台、“一站式”科技服务中心和“一网式”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形成良性产学研对接合作氛围。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积极组织产业技术研究院、省内外高校与我县企业开展“分类别、小型化、多频次”的技术对接座谈会,实现院校成果推荐与企业需求挖掘的“深度交流与精准对接”。整合现有科技大市场、高校技术转移中心、高校联盟中心等产学研平台在企业对接、需求挖掘、高校专家、科研成果等方面资源,优化联合运作机制,增强产学研服务合作联动性、黏性,实现优势互补。2023年,挖掘技术难题100项,服务对接企业200家次,解决技术难题30项以上,技术成果交易额超过25.8亿元。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统筹落实“人才与企业科创飞地”、“研究生企业实践点”、“半岛”系列人才引育政策,持续加大人才招引力度。试行中介引才,加大与高端人才中介机构的合作,鼓励中介机构与现有科创平台开展深度合作,整合资金、场地等创新要素,吸引高端人才和项目入驻平台进行孵化。鼓励支持高端人才项目与科技型企业在国内创新资源较为集聚的城市中开展异地孵化或设立异地研发中心,吸引高校院所导师与学生来象开展研发实践。2023年,通过相关引才机制的引导与支持,实施科研项目30项。

(四)凝聚工作合力营造创新氛围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发挥县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重大突出问题。加强科技中介服务队伍引育,以市场化方式链接各类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法律税务、知识产权、科技咨询、检测认证、小试中试、技术交易等专业化服务,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创新应用场景,提高科技创新工作软实力。

二是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强化制度设计,多维度引导创新。坚持开门问策,广泛听取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面意见。运用数字化改革成果,使出台的政策更接“地气”、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健全产业引导基金,引导人才、资本、技术集聚,推动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强与上级科技部门和科研院所联系,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和工作支持,随时掌握科技最新动态,对接企业实现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三是强化自身队伍建设。重视政治理论和科技政策法规等的学习培训,切实提高局机关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重点培养一批懂科技、懂政策的业务骨干。进一步改进作风,实行全程保姆式“一条龙”、“一站式”精准服务,当好企业“店小二”。加强科技工作宣传,全面展示科技创新的重大进展与成就,大力弘扬科学家、企业家、技术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象山县科学技术局

2023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