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科技局2023年三季度重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

序号

目标任务

进展情况

1

加快建设重点创新平台,建成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二期、支持创建国家级创新中心,争取动建海洋新材料东海试验场,提升科创中心运营水平,打造区域性滨海科创走廊。

依托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等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技术研发、人才引育、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等功能的基础上,加大考核力度,增强走访密度。搭建企业—政府—高校院所联系平台,发挥各高校院所对应专家技术团队力量,助力企业技术瓶颈突破,努力服务象山产业。今年新引进研发人员265人,新增合作合同3800余万元。南方中心成功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新获国家、省、市级奖项荣誉8个;浙江理工大学针织研究院CNAS资质认证的预申请已批准,有望年底获批;宁波工程学院象山研究院探索建立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心”;海洋试验场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编制、用地设计等相关前期工作,启动政策处理工作,向上对接争取纳入省部共建。37°湾科创中心获评省级双创园。

2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0家、省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

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队培育机制,梳理全县“小而美”苗子企业,全面排摸存量科技型企业潜力;对培育库内94家在库企业进行分档分类培育,结合各类型企业发展情况,量身打造个性化培育方案。完成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20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366家,认定县科技型小微企业82家、县科技型“小巨人”培育企业25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95家,预计净增82家。

3

支持企业与大院名校共建研发机构,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20家,新实施市级重点研发计划5项。

发挥华翔“汽车零部件产业”、锦浪“光伏及储能产业”市级创新联合体作用,支持产业链头部企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象山绿色能源装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获批创建省级高新园区;汽模配产业创新综合服务体稳步推进,与兵科院、中乌研究院等达成相应合作;企业主体作用有效发挥,获得市级重点研发计划7项、县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立项12项。获批市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和企业技术研究中心11家,申报省级研究院(重点)8家、省级技术工程中心9家。兑现科技政策奖补4448万元。

4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实现技术交易额15亿元。

依托象山科技大市场,开展“线上+线下”诊断服务,组织“分类型、小型化、多频次”的技术对接会,形成服务品牌效应;深化规上企业研发创新“诊断+提升”专项行动,重点突出亿元以上企业,实现规上企业研发“全覆盖”;加强政银企合作,实现“微创保”、“风险池”、科技担保等线上审批办理,促进科技信贷节本降费,全年信贷余额1.13亿元,惠及企业4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