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丹东街道后山村文化礼堂人头攒动,欢歌笑语,原来老三队出嫁女们又回娘家温馨相聚。当天,老姊妹们参观村貌喜话变化,自做点心送给敬老院老人,大家唱歌跳舞、聚餐畅谈,度过欢欢乐乐的难忘一天。
邱宝玉、张荷梅、倪爱儿、翁赛萍、翁赛丽是这次聚会的牵头人。她们介绍,今天来了老姊妹50人。四五十年前,大家都是后山大队老三队社员。那时老三队60余户,双抢季节,全队男女老少倾巢出动。妇女割稻子、插秧苗,男劳力打稻谷,拔秧苗。姑娘们插秧不输男劳力,经常举行插秧比赛,田野里洋溢着欢笑声、吆喝声。
那时学大寨,农闲少有闲,每天筑道路、挖河道、修水库。为鼓舞士气,林瑞娣、邱宝玉等成立“铁姑娘战斗队”,每天与男劳力起早贪黑挑土、传泥,不怕脏不喊累。1975年冬,林海公社开挖排洪主河东大河、横大河。铁姑娘紧跟上阵,踏着冰霜与男劳力一起下到河底。当时队与队之间开展劳动竞赛,喇叭里天天鼓动着:“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虽然农活重,条件差,但男女社员团结一心,互帮互助,田头地边说笑声声,洋溢着乐观的气氛,也结下深厚情谊。
铁姑娘家庭里兄弟姊妹较多,大多数入学期短,有的未进过校门。幸好大队开办夜校,请学校老师授课。姑娘们心齐要强,积极报名,读书写字,互帮互学。老三篇背得滚瓜烂熟,还会脱口吟唱……
正说着,不知谁提议唱一曲。有人接过话筒,当即哼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大海航行靠舵手》,唱着跳着,手舞足蹈,众人轰然大笑,纷纷附和拍手,节奏铿锵有力。
姐妹们感慨:别人有战友会、同学会、工友会,我们也取个特色名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寻到“老三队”根底,都是捏锄头出身,就叫“锄头会”。(特约记者 陈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