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县老龄化程度较高,以高质量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更加幸福安康,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而“用餐”是老年人最基本的养老服务需求之一,不断完善“老年助餐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县依托镇乡(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农村集中式老年公寓等供餐主体,大力推行居家养老助餐服务,产生了积极社会效益,但对照新形势新要求,仍存在服务覆盖面不广、运营效率不高、配套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为此建议:要多层面覆盖,扩大助餐服务范围。按照“广覆盖、贴需求、惠民生、可触及”的原则,以镇乡(街道)为主体,依托村(社区)和养老机构,摸清辖区老人就餐需求,明确助餐服务供给的一般保障对象和优先保障对象。综合考虑辖区老年人口规模、就餐需求、服务半径等因素,科学规划各类助餐设施网络布局。重点采用“1+N”模式,即“1家老年食堂+N个助餐点”的布局形式,按照“15分钟助餐服务圈”合理布局,就近解决老年人吃饭不便问题。
要多模式供给,提升助餐服务质量。依托社区养老设施资源,通过新建、改建、整合等方式,推出一批标准化的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扩大助餐服务供给。严格落实“六公示”制度,对加工环节实施“明厨亮灶”,对全县助餐机构统一标识、统一授牌,推进老年助餐服务标准化建设。不断创新助餐服务配送,深化“爱心车轮”送餐服务,对现有送餐车添置必要设施设备,完善相应制度标准,加强规范管理,提高送餐效率。
多机制保障,促进助餐服务长效。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健全运营扶持机制,采取“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办法,制定有关助餐服务的优惠扶持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发展助餐服务。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制定任务清单,形成工作合力,探索老年助餐服务机构分级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运营监管常态化,确保餐食安全可靠、质量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