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压奋进、肯定成绩,2022年人社工作取得新成效
2022年以来,局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有力应对疫情反复、经济下行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切实发挥重要民生保障部门、重要经济社会发展助推部门、重要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能作用,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着力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保稳定、抓数改、优服务,人社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人社干部展现了新作为。
一年来人社工作亮点纷呈、收获满满,就业工作连续两年获市政府督查激励,宣传工作继续保持省厅、市局和县两办前列,就业、人才等工作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关注报道。
一是打好“稳就业”保卫战,全县就业工作取得新实效。扎实推进“乐业象山”工程,从加强统筹、年初组织22个招工引才小分队赴11省23地开展跨省劳务协作,到迅速动员、高效实施稳就业惠民生攻坚行动,再到抢抓先机、年末赴湖南开展招工引才助推“开门红”,千方百计稳定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预防变量,我们顶住了压力,就业规模持续扩大、质量稳步提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54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67%,好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是打好“抓扩面”攻坚战,社保惠民工作取得新提升。面对企业职工扩面提标工作的重重压力,我们迎难而上、压茬推进,实行“乡镇+部门”双主体,坚持“属地管理”与“行业主管”、“结果导向”与“手段灵活”、“监察执法”与“帮企纾困”三个兼顾,扩面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企业职工新增参保14733人、净增3993人,本地户籍养老保险参保率99.4%、连续三年保持99%以上,平稳实现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三是打好“揽人才”升级战,人才引育工作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凤栖山海·家燕归巢”半岛青年集聚行动和新时代半岛工匠培育专项行动,推动实现了人才总量持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生态持续向好。年末全县人才总量突破18万人,新增就业大学生8122人、完成率全市第2;培训技能人才31098人,新增技能人才10583人、高技能人才5562人,数量均创新高;新建博士后工作站5家、进站博士后12名,中机宁波智能机床研究院和锦浪科技获评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开展“我选宁波·心象事成”云端政校对接活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连线高校,在全市率先开启“一把手”云端助企招才揽才,相关工作做法在浙江日报刊发报道。
四是打好“防风险”阵地战,和谐劳动关系取得新优势。开展象山“安薪”专项行动,受理劳动纠纷举报投诉案件594件,为1577名劳动者追回欠薪3783万元,结案率100%;劳动争议受理694件、结案率97%,我县“安薪指数”常年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创新开展“查问题、堵漏洞、防风险”劳动用工体检专项行动,走访问诊企业500家,做到“一家一体检报告”,助企“未病先治”。深入实施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暨“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国重件、省重件各1件全部化解。
五是打好“抓改革”持久战,人社便民服务水平新进展。推进数字化改革提升专项行动,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社保一件事列入省级试点,“零工易业”改革荣获全国第二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浙江选拔赛优秀项目,相关经验在市《改革先锋》刊发。深化人社快办行动,构筑以县人社服务中心为主,石浦镇、西周镇、爵溪街道为辅、其他乡镇为节点的“一主三副多节点”服务体系,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
同时,在对口帮扶工作,用心用情、真帮真扶得到雷波干部和来象务工人员高度肯定;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走访、大化解”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尤其是加大信访重复件和积案的化解力度,确保人社领域信访形势整体平稳,做到上级交办的信访存量清仓见底。还有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推进“法治人社”建设,深化“乐业象山”党建品牌,同时工青妇、老干部、统战工作、舆情应对、档案管理、安全生产、保密禁毒、人大政协提案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
二、锚定目标、凝心聚力,奋力推动全年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3年全县人社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县委全会和县两会部署,落实全国、省市人社工作会议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3先3度6提”统领全年工作,3先是目标,即:坚持“就业优先、人才争先、民生为先”工作主线;3度是使命,即:人社工作要提升对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对象山发展的贡献度、对大局工作的支持度;6提是路径,即:就业提先、社保提效、人才提质、人事提规、劳动提安、服务提优,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滨海花园城市贡献人社力量。重点开展6大行动。
(一)实施就业提“先”行动。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就业工作“双优先”理念(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紧扣“先”这个导向,以就业的稳服务经济的稳,以经济的好反哺就业的好。主要目标是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登记失业率低于2.5%,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发放创业贷4000万元以上。一是推进就业优先机制。发挥人社就业综合部门作用,强化就业工作统筹、协调、督促及考核,推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产业等政策支持就业,构建横向职能部门协同,纵向县、乡、村(社区)联动的高质量就业体系。开展援企稳岗和留工优工行动,实施春节返岗交通补助,加大用工招聘激励,保障留象员工合法权益,助推企业“开门红”。二是强化就业优先措施。深耕“乐业象山”品牌,健全多层次、不打烊的招聘服务体系,利用数字化手段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办好“线上+线下”和“现场+直播”联动的春风系列招聘会,全年线下组织招聘活动60场以上。深入开展与雷波县对口协作工作,帮助脱贫人口实现好就业、就好业。组织赴外招引才小分队开展跨省劳务协作,新建10个劳务工作站,评选10名劳务经纪人。加强创业带动就业,出台支持青年大学生创业措施,开展“青年与海”创业主题活动,组建创业导师团队,推行“创业管家”服务,举办创业大赛3场。三是深化就业优先服务。建好丹西、西周、石浦零工市场,努力打造零工易业省级样板。适应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求变化形势,提升老年人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加强困难群体1对1兜底帮扶,抓好减船转产渔民就业保障工作。加强失业风险防范,对重点行业和106家重点企业常态化开展用工监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失业底线。
(二)实施社保提“效”行动。今年社保线有很多改革需要落实,压力最大就是扩面工作,需要统筹好力量,精准发力、提升效能,力争净增企业职工参保8000人,确保本地户籍养老保险参保率99%以上,一是加强企业职工社保扩面工作。压实人社和税务牵头、部门乡镇各司其职的工作体系,完善跨部门数据比对机制,实行“乡镇+部门”双主体推进,把任务分解好、责任落实到位。鼓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社保,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二是推进社保领域改革。落实好社保费征缴模式改革,有序实现用人单位和个人自行向税务部门申报缴纳社保费。稳妥落实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积极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先行先试。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退休金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升退休待遇水平。按照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三是健全工伤预防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县域工伤预防数字化监管机制,对工伤多发高发企业现场指导,增强工伤预防意识和能力,力争发生率降到6‰以下。四是提升社保基金监管效率。利用“社保基金安全在线”应用等数字化手段,开展社保基金稽核、专项整治、第三方审计等,密织社保基金“安全网”。
(三)实施人才提“质”行动。人才是高质量发展之本,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县战略,在提升质量和素质上下功夫,做大人才基本盘、激发人才新活力。一是抓好新引进大学生工作。实施半岛青年集聚行动,组织150家重点企业,开展高校宣讲10场,举办“心‘象’事成”系列招聘20场,办好象山人才招聘周活动,全年新招引大学生1万人。二是抓好技能人才培育工作。实施半岛工匠集聚行动,开展半岛大工匠、杰出工匠等四大工匠评选,加大企业职工、来象务工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以及新职业、新工种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力度,建设企业实训基地5家,举办市县两级技能竞赛20场,建设企业实训基地5家,新培训技能人才2.5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500人。筹建象山产业学院,引进汉峘教育有限公司,在规上企业设立人才培养基地,争取新引进500人以上。三是抓好专技人才培养工作。今年要制定实施“化鱼为龙”人才培养工程,开展“半岛工程师”优培行动,深化人才自主评价改革,争取1家企业中级职称自主评价权,深化教育、卫健系统职称自主评聘,推进农民职称自主评审,新通过职称评审1000人。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创建,新建博士后工作站5家、进站博士后15人。利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县科技人才联合会等平台,举办专家活动10场以上。四是抓好人才政策制定。出台人才安居办法,兑现房票和购房、租房补贴制度,优化人才租赁房制度,提升立体式人才安居保障水平。出台人才服务管理办法,紧扣“五子”服务,深化“人才码”建设,构建差异化、超预期、全链条的人才服务体系。出台人力资源产业园管理办法,建成人力资源产业园,形成品种齐全、覆盖完整的人力资源产业链。
(四)实施人事提“规”行动。健全与组织部门、编办、教育、卫生协调联动,紧扣“匹配、严管、激励”三个关键词,在事业单位人员全周期管理规范化上下功夫,为组织育栋梁,为事业聚英才。一是抓人岗匹配。科学编制事业单位紧缺人才目录,按照“普岗普招、专岗专招、特岗特招”思路,开展事业单位招聘、党政储备人才和高层次紧缺人才“阳光招录”工作,指导教育、卫生等部门做好招聘工作。探索干部专业回归,建立分专业领域干部数据库,开展专业岗位与专业干部匹配工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二是抓日常严管。规范事业单位干部交流,健全事业人员公开选聘工作细则。凸显“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推动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实施工作。出台《关于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等规定,对职员制、岗位设置、业务培训、档案建设等开展监督检查。推进事业人员全周期管理“一件事”改革,规范事业人员数字化档案管理。三是抓正向激励。推进具有行业特点、激励导向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继续推进公立医院、公立学校薪酬制度改革,规范“下沉坐诊”、职技校教师参加校外培训绩效分配办法。发挥表彰奖励的正向激励作用,坚持注重实绩、从严掌握的原则,对推进省、市、县重大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五)实施劳动关系提“安”行动。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风向标”。重点在构建条块结合、权责明确、权威高效的“大劳动”综合治理格局上做文章,做响“象山无欠薪”品牌,让企业安心用工、职工安薪就业。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发挥县根欠办统筹协调作用,注重高位推动、强化督查考核,形成根治欠薪工作合力。加强人社、总工会、工商联等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力度,深化“三方四家”协商协调,提升基层多元化解实效。二是健全源头治理。健全工资支付预警机制,利用省工资支付监管、信访维稳、网络舆情、110联动警情反映等平台,做到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介入。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三年行动,走访开展300家企业劳动用工体检,全面推广电子劳动合同,培训劳动关系协调员460人,培育劳动关系和谐企业3家。三是严肃欠薪查处。实施象山“安薪”专项行动,推开“一案双查”“联企联薪”“黑名单”等治欠模式,优化企业自查、突击检查、“双随机一检查”等方式,对欠薪案件依法依规严厉打击、从严从快立案查处,做到欠薪案件动态清零,力争安薪指数保持99分以上。四是提升仲裁效能。探索简易劳动争议速裁机制,建设数字仲裁庭,融合线上线下、本地异地服务,推行仲裁员分片联系制度,加强裁审衔接,与法院共建共享法庭,提高仲裁办案能力和办案质量,实现劳动仲裁结案率94%、调解率88%,网络办案45%以上。五是推进依法行政。开展人社领域普法和政策宣传,严肃规范性文件审查,健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公开的工作机制,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依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人社领域法治环境。六是加强风险防范。全开展人社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治理和信访积案清零工作,消除存量、遏制增量,化解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全力保障全国两会、亚运会等重要节点的信访维稳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加强人社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推进监测、发现、处置闭环运行,确保不发生重大网络和数据安全事故。加强人事考试领域风险防控,重点保障人事、专技、技能考试等考务安全。
(六)实施服务提“优”行动。坚持“群众没有不满意”的服务理念,以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为主线,在干部强本领、服务提效能上求突破,以看得见的服务改善为群众解忧,擦亮人社服务“金字招牌”。一是优化人社便民服务。以“处处是窗口,人人是形象”为要求,做优县人社便民服务中心,做强石浦、西周、爵溪、贤庠等乡镇服务中心,加强其他乡镇服务中心业务指导,优化“15分钟办事圈”,形成“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人社服务体系。二是提升窗口技能水平。开展法规知识学习、业务能力轮训、局科长走流程等系列活动,推动多层次个人自学、集中培训、轮岗实践、骨干帮学,培树更多的“人社知识通”“业务一口清”。开展人社“五问五破五比五先”机关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健全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发挥行风监督员监督作用,推进人社服务规范化制度化。三是提升数改服务效能。巩固和推进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逐步实现各类卡码融合。升级数智人社综合应用,强化数据归集,推进“人社大脑+应用场景”建设,打造“工招找”、深化“智配直享”“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困难人员就业社保一件事”等应用,推动数字化改革与“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深度融合,促进群众、企业办事更加便利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