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港航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深入贯彻交通强国战略,认真落实省、市关于推进高水平交通强省、交通强市建设的部署要求,依托特有的资源优势,围绕“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三大行动主题,深入推进抓项目扩投资、优服务惠民生、防风险保平安、推改革促创新等工作,坚决稳住经济发展大局,确保安全平稳生产,有效外防疫情输入。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2022年,全县水路货物周转量596.4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9%;港口吞吐量1401.83万吨,同比下降16.06%。完成水运固定资产投资1.64亿元。完成营运检验101艘次,累计51.53万总吨;完成建造检验26艘次,累计6.3万总吨;完成船用产品检验5个品类,合计45批次,942台。全年共受理行政许可和其他权力事项552件,办结率100%。
二、2022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聚焦港口规划,深谋港口口岸建设
一是深耕港口岸线规划。以《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修订工作为抓手,谋划打鼓峙岛转型升级和鹤浦零碳岛配套码头建设。牵头编制《象山县码头布点规划》工作并形成初稿。二是推动码头迭代升级。紧扣优质岸线资源由政府开发的思路,指导大中庄、白墩、西泽港务、西泽轮渡等国有码头改造升级,有序推进码头国有化收储工作。三是推进口岸开放工作。在产业规划研究、港口功能调整、港口设施建设、口岸产业发展、港口经营管理以及通航环境整治等各方面为口岸开放提供技术支撑。四是服务海洋经济发展。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全力协调省、市交通、港航、海事、能源等部门及台州、三门等地,推动国电象山1#海上风电二期、中船海装装备园配套码头(5000吨级)和中广核涂茨海上风电等项目审批。五是提升港口基础设施。完成象山港主航道提升工程大纲评审,鹤浦5000吨级码头开工建设,鹤浦供销集团1万吨级完成主体结构,高塘岛乡香桩码头改造工程完工。
(二)聚焦除险保安,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一是强化安全隐患治理。开展月度安全隐患企业自查自纠,共上报隐患524家次,整改679项;开展除险保安专项行动,共排查整改隐患331条;完成43艘海船关键性设备和救生设备专项检验,整治问题船舶9艘。全年办结行政执法案件5件,共处罚款14万元。二是开展海上联合执法。联合渔政、公安、海事严厉打击非客渡船非法载客和超越经营范围及超载、三无砂石船违法营运、非法使用港口岸线等行为,组织节假日海上联合巡查,现场制止非法客运以及超载现象,加强客渡运码头高峰期间的现场管理,保持客渡运秩序稳定。三是注重海港防疫。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强化船岸界面监管,制定“一船一策”疫情防控预案,全年完成海港防疫133航次,开展海港防疫专项应急演练4次,医疗救助1次。试行内贸船舶船员换班工作,累计换班船舶17艘次,返象换班船120名。四是落实安全教育。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专题培训和小场景防台汛应急演练,重点检验企业相关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战性,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
(三)聚焦稳链纾困,打造航运发展“生态圈”
一是用好政策“晴雨表”。落实《关于印发象山县稳链纾困助企若干措施的通知》相关政策,积极做好航运企业落户、新增船舶运力、扩大运输生产以及拓展国际海运业务等四类行为的相关企业资金奖励,全县航运企业累计享受各类政策补助780余万元,在增值税退税、所得税优惠等方面减免约520万元的经营成本。二是根植金融“孕育土”。搭建银企交流平台,召开金融机构、航运企业交流会,帮助解决航运企业应急转贷、保险服务、船员招收等难点问题。联合银行建立贷款额度及利率与航运企业资质和资信等级挂钩管理办法,与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发展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各类银行合计授信6亿元,发放贷款3.52亿元。三是发挥审批“政能量”。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提前介入服务、科室联查服务、全程跟踪服务和批后回访服务,为亚帆中心发放港口经营许可证,成为我国华东沿海地区首个合法获批的开放式游艇港。
(四)聚焦塑造变革,助力港航事业发展
一是深化一站式船检服务。为解决疫情期间船舶无法按期回港和靠港检验问题,推出远程检验和外出检验,从船舶跑改为验船师跑和数据跑,切实保障船检证书有效性,为航运业有序发展保驾护航,共组织县外检验21次、远程检验4次。二是启动石浦港港章编制。为规范港区管理,解决港内岸线杂乱、航线交错等问题,牵头开展石浦港港章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编制,准备评审并发布实施。三是开展海洋倾倒区审批。为解决我县海洋工程清淤难题,开展海洋倾倒区审批,已完成倾倒区选划评审并报生态环境部征求意见。
(五)聚焦环保整治,有效提升行业绿色发展
一是推进船舶岸电改造。组织全县港航企业开展船舶岸电受电设施改造,完成船舶岸电设施改造22艘,争取国家岸电改造补助资金约1097万元。二是加强港口防污染设施改造提升防污能力。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开展港口码头作业扬尘监督治理,落实砂石码头喷淋、占盖等抑尘措施,开展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工作,检查“2桶1牌”、污染物接收、转运设施配备情况,落实船舶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备工作。三是加强防污染制度机制建设提升治理水平。建立健全企业码头防污染相关制度和台账,督促港口企业完善港口防污染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实施船舶港口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制度。
(六)强化党建引领,纵深推进清廉交通建设
一是坚持实践导向,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明显。成功创建吴爱图道德模范工作室,通过道德模范引领学、市县联合共建学、廉政教育警示学等方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走深走实,刊发宣传报道40余篇、机关作风专项建设简报3篇。举办交通部“最美港航人”吴爱图爱心基金成立暨表彰活动,筹建县水运协会功能性党支部,实现党建和业务工作的互促发展。二是强化组织建设,凸显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清单,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全年共开展专题党课4次、组织生活会2次、主题党日活动12次。走访慰问困难党员2名、结对困难农户13名、认领微心愿6个,开展各类志愿服务20余次。三是持续深化作风建设,锤炼过硬干部队伍。带领支部党员认真学习“两法一条例”、参观廉政警示案例展、通报反面典型案例等,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落实“一岗双责”。按照“严管就是厚爱”要求,常态化开展单位内部正风肃纪检查,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三、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们将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省、市、县部署,紧紧围绕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充分融入宁波舟山港发展,在“海洋经济”示范区、“海上两山”实践地和“共同富裕”样板县上奋勇争先,不断提高港航的使命担当和政治担当,加快构建我县港航发展新格局。重点开展四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围绕“海洋经济”和“两杆经济”推动港口特色发展
加快推进港口设施建设,提升港口对海洋经济服务带动作用和对口岸开放的支撑。象山港重点谋划临港装备产业,加快研究外干门区块5万吨级码头配套红狮水泥产业园项目以及爵溪石矿出运码头项目;石浦港以冷链物流、海洋旅游、零碳产业为主要特色,保障供销集团、中船海装制造基地等项目实施,谋划鹤浦零碳岛金七门10万吨级码头和打鼓峙整体转型升级;蟹钳港依托亚帆中心、蟹钳港、影视城等旅游资源,研究增设串联崇站港(影视城)至象山港的“海上两山”风情航线,形成一港一特色发展模式。
(二)统筹做好全县岸线码头大整治攻坚硬仗
强化县岸线领导小组职能,建立腹地、岸线、海域三位一体,综合规划、审批、管理机制,统筹全县港口岸线开发,完善海域收费机制,谋划港口清淤,实现“编制一张图”“建立一套制度”“制定一张清单”“实施一批项目”的任务目标。全面提升港口对美丽经济的服务带动作用,加强山、海、湿地、滩涂等岸线资源规划利用,串联滩涂、岸线景观、特色港湾,推动旅游岸线与港口岸线、生态岸线、城市生活岸线有机衔接,持续打响象山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品牌。
(三)持续抓安全生产确保行业安全形势稳定
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和双随机抽查工作,全面覆盖港航领域安全管理的各层面、各环节、各要素,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严格按照“五定”原则完成整改;强化对港口重要设施设备的本质安全水平,实施清单化、全流程监管,强化监督检查和信用评价,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实现重大危险源和风险点100%受控。开展港口危货企业规范化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推广应用港口安全码,严格港口企业规范化执行八大特殊作业(外包作业)程序,继续开展高危、老旧储罐检测报告复核和抽检工作,组织国内船舶管理企业经营资质专项整治活动,规范船舶管理企业经营行为。
(四)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和绿色港航提升
加快推动航运业高质量发展。强化行业招商引资、运力规模提升、海运业务拓展,促进我县航运业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鼓励航运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向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发展。加大航运金融支持力度,努力营造更有竞争力的航运发展环境。继续抓好长江经济带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整治工作,常态化开展港口企业扬尘、污染物接收处置等问题检查并落实问题整改,提高港口企业防污治理能力建设。推进船舶污染物接收、运转、处置五联单制度及客运船舶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继续实施长江经济带运输船舶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力争覆盖率达100%。
(五)扎实做好机关党建和清廉港航工作
把党建工作同港航重难点工作,特别是与“打硬仗”有机结合,抓责任、强落实,牵好党建工作“牛鼻子”;突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坚持以党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导港航机关党建工作。推进港航文化建设,加强品牌培育,丰富“美丽致富启航线”“党建联盟”创建内涵;依托县水运协会功能性党支部建设,促进航运业健康发展。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干部塑造变革的新能力。坚持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清廉港航建设,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强化日常监管,打造素质过硬港航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