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964495/2023-151720
工作进展
2023-05-04
高塘岛乡
主动公开
看着动人心魄的海蚀奇景花岙石林巍然矗立,漫步在滨海栈道上感受海风扑面而来,聆听阵阵海浪拍打礁石奏出天籁之音……亿年石林、万年大佛、千年古樟、百年苍水,这里是有着“海上仙子国,人间瀛洲城”美誉的宁波市象山县花岙岛。
厚植生态底色,推动绿色发展。一直以来,象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省厅、市局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积极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时间追溯到2016年,作为宁波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重点项目,花岙岛生态岛礁建设工程启动,项目投资达1.76亿元,其中,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5亿元,地方自筹资金2600万元,主要包括岛体整治与修复、生态旅游和文化保护建设、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及其生态环境保护、海岛监视监测站点建设、海岛生态环境调查5项内容,涉及沙滩整治与修复、环岛生态绿道建设、环岛主干道提升改造等15个建设项目。
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历时50个月,花岙岛生态岛礁建设工程在2020年顺利通过验收,花岙岛完成了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海岛生态修复,促进了海岛生态系统保护和宜居海岛建设,提升了典型岛礁生态环境监视监测能力,逐步实现了“美丽海岛、生态岛礁、绿色海岸”的建设目标。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在象山,一场场聚力海洋生态修复、重塑产业发展、提升人居环境的项目工程,仍在如火如荼推进,看向前方,未来可期,人们终将一起踏浪赶海,在朵朵浪花中,遇见“诗和远方”。
向绿而行 花开秀丽
绿色生态提升花岙影响力
花岙岛位于象山县高塘岛乡南侧,三门湾口东侧,四面环海。一路走来,碧空如洗,海光如濛。从空中俯瞰花岙岛,一条高颜值的滨海旅游公路,犹如美丽海岛的“珍珠项链”,蜿蜒盘旋在蓝天碧海间;花岙村前的古樟沙滩焕然一新,重回大众视野;滨海栈道伴着满目苍翠不断向前延伸。
很难想象,曾经的花岙岛,环境脏乱差,垃圾随处可见,码头、道路等景区的基础设施陈旧破败,传说中的古樟沙滩被涂泥“吞没”……来自生态、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问题困扰着花岙。
“花岙由于地处海岛,部分岸段受连年风浪侵蚀,出现崩塌沉降,岛体的稳定性受到威胁,受海域波浪、海流等动力因素,岸滩动力平衡破坏加剧,岸滩冲刷导致剥坍,抵御风浪能力被大大削弱。”象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外,花岙岛上生态系统食物链层次少,生物多样性指数较小,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2016年6月,花岙岛生态岛礁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五年磨一剑,最终修复沙滩6.1万平方米、卵石滩19752.32平方米,加固海堤248.96米,修复岸线长812.47米、整治香桩码头岸线610米,新建游步道10.2公里并提升环岛主干道5.42公里,新建垃圾中转站、自动观测站(135平方米)和综合实验室(1125.89平方米)各1个,并建设绿化、景观亭、路灯、综合管线等相关配套设施。
“通过项目实施,基本解决了部分岸段受损甚至崩塌和沉降,岛体稳定性得到提高,人员、遗迹和已有建筑安全得到保障。针对垃圾清运,我们建设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站,定期收集并处理岛上的垃圾,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能源化处理。转运站设置一台垃圾处理设备,日处理垃圾能力为120吨,不仅有效解决岛上垃圾处理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象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目之所及,如今的花岙岛,万物和合相生,草木欣欣向荣。
伴随着海洋生态修复,岛上生物多样性得以进一步丰富,目前岛上主要植物有马尾松、黑松等,海域浮游动植物134种、海底栖息生物43种、潮间带生物92种以及鱼虾蟹等渔业资源119种。去年11月,象山花岙岛海上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成为宁波首批市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
风景入眼 共识入心
生态美景赋能文旅新动力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传递、对诗和远方的向往。凭借得天独厚的山海人文,不断刷新的生态“颜值”,极具辨识度的海岛花岙正强势崛起。
据介绍,早在2015年,花岙岛就接待游客20万人次,随后几年的游客人数增幅都在15%以上。但是由于其基础设施薄弱,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通行需求,导致海岛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开发模式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
“我们在蓝湾修复过程中,通过加固海塘并新建环岛绿道、登山步道等基础设施,极大保障了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居民和旅客的交通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象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说道。
比如,采用生态绿道连接各个旅游景点,减少车流,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环境友好的绿色生态交通。生态绿道的设计和用料因地制宜,小花岙和古樟沙滩段铺装采用了仿塑木板铺筑;花岙至清水湾生态绿道中,较陡路段采用台阶结合铁艺护栏设计,铺装采用鹅卵石或银灰石铺筑。
如今,生态环境日益提升,旅游设施日臻改善,在花岙岛上,大大小小的民宿数不胜数,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上岛观海景、吃海鲜,还成为不少亲子团、研学团等团体青睐的“打卡”热点。
山水无言,数据有声。据统计,在2019年到2022年的4年间,花岙岛游客数量达到47.6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达到9000万元,农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4.6亿元。
随着“蓝色海湾”整治修复工程的全面完工,花岙岛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振兴,一个集地质观光、山海休闲、主题游乐、文化体验、特色养生于一体的美丽海岛旅游度假目的地,正在象山半岛南端培育、孕养,日益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积少成多 步履不停
项目连连凝成发展续航力
象山居东海之滨,海洋是象山最大的资源,生态是象山最大的优势。以海为伴,力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象山发展的方向。
保护生态,象山步履不停。近年来,象山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按照“陆海统筹、生态优先”工作思路,落实生态保护优先。
2019年,象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未雨绸缪,提早谋划,开展“宁波市(象山)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同时提早落实项目自筹部分经费、开展西沪港与蟹钳港的本底调查和数模分析研究、落实倾倒区、攻坚互花米草治理技术难题等前期准备工作。
2022年12月13日,好消息传来——宁波市(象山)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正式获得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批复同意实施,项目总投资6.0635亿元,获得中央补助资金4亿元,其余2.0635亿元为地方自筹资金。
根据方案,项目修复区域位于象山港的西沪港和三门湾的蟹钳港,拟完成生态修复总面积17.4平方千米,岸线修复长度76千米,海岸带整治修复面积1740公顷。此外,通过治理互花米草1573.7公顷、海堤生态化建设17.67千米、种植盐沼植被44.65公顷等工程手段,有效应对海湾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降低、海堤防灾能力及生态化不足等主要生态问题。
欲借长风腾云起,敢凭豪气筑新城。
展望未来,象山将加快推进项目实施,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恢复受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着力提高生态防灾减灾能力,逐步改善近岸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提升岸线资源价值,稳步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奋力打造美丽宁波的生动样本。
种下绿色希望,收获一场美丽之约。怀揣“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目标,今日象山,美丽共富正在海岸线上加速生长。
数读蓝湾
国家蓝湾项目:
◎ 花岙岛生态岛礁建设工程项目(2016年12月—2020年12月):项目投资达1.76亿元,其中,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5亿元,地方自筹资金2600万元。
◎ 宁波市(象山)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2023年1月—2024年12月):项目总投资6.0635亿元,获得中央补助资金4亿元,地方自筹资金2.06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