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目标任务 | 进展情况 |
1 | 加快建设重点创新平台,建成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二期、支持创建国家级创新中心,争取动建海洋新材料东海试验场,提升科创中心运营水平,打造区域性滨海科创走廊。 | 依托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浙江理工大学象山针织研究院、宁波工程学院象山研究院等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项目申报、技术难题对接等服务150余次,促成横向合作2300余万元,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5项。南方中心成功获批机械工业滚动功能部件创新中心、浙江省中机高端机床核心功能部件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针织研究院完成纺织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且已启动申报CNAS认证;宁波工程学院象山研究院组织申报的2个项目获得宁波市重大重点暨“揭榜挂帅”项目立项;“东海海洋综合试验场(浙江象山)”完成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初步选址等前期工作;37°湾-象山科创中心新引进科技型企业14家,开展银企对接会、项目路演、项目申报等各类创业服务活动13场。 |
2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0家、省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 | 根据知识产权、研发费用等数据指标,将全县1264家科技型企业划分为ABCD四档,分类制定主体培育方案,做实做细科技企业梯队培育工作。预申报高企92家、入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对象85家,达到历年之最;完成第一批培育库认定企业36家,第二批申报企业24家。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2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通过196家,受理县科技型小微企业88家,新申报县科技型“小巨人”培育企业9家。 |
3 | 支持企业与大院名校共建研发机构,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20家,新实施市级重点研发计划5项。 | 推行“政府搭台-企业挂榜-专家揭榜”模式,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揭榜攻关”,攻克行业共性难题,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提升创新能力。获批宁波市重大专项立项5项,补助2300万元;获批县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立项12项,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立项2项;农业科技项目立项31项。 |
4 |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实现技术交易额15亿元。 | 依托科技大市场,完善综合技术交易服务平台,联合各镇乡(街道)梳理和挖掘线上线下“成果+需求”两张清单,并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对接的企业40余家,解决技术难题14个。县科技大市场工作连续6年获得市对县考核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