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应急管理局关于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1号提案的答复

冯艇委员:

您好!您在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中上提出《关于加强对珍珠棉制造企业监管力度的建议》的提案我局已收悉。

首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对我县珍珠棉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低、小、散、风险性较高行业的安全生产问题。我局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多次开展整治工作。特别是2022年11月份,位于宁波市镇海区宁波世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因动火作业管理不慎,造成动火作业场所附件的珍珠棉发生火灾,所幸无人员伤亡。为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县应急管理局基础科开始对县内所有珍珠棉生产和使用企业进行排查,鉴于当时疫情的影响和大部分珍珠棉生产和使用企业停工停产,直到2023年4月初才将我县珍珠棉生产和使用企安全生产底数基本排摸清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珍珠棉生产、使用企业的现状

我县现有珍珠棉生产企业1家,浙江万昌包装有限公司(位于滨海工业园金洋路25号);使用珍珠棉进行加工的企业7家,目前均已停产,经实地排查发现:这些小企业主要是根据客户需要,通过两台小型压割机将珍珠棉进行再加工,压制成各种形状来包装红美人等,7家珍珠棉加工企业一般在每年9、10月份进行生产,其他时间基本停产,分布在:晓塘3家、高塘1家、墙头1家、西周2家。

二、珍珠棉生产、加工企业的主要风险

珍珠棉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的包装材料,以其隔水防潮、防震、隔音、抗撞力强等诸多优点,用途广泛,可用于汽车坐垫、抱枕、电子电器、仪器仪表、电脑、音响、医疗器械、工控机箱、五金灯饰、工艺品、玻璃、陶瓷、家电、喷涂、家俱家私、酒类及树脂等高档易碎礼品包装、五金制品、玩具、瓜果、皮鞋的内包装、日用品等多种产品的包装,以及快递包装。近年来因为珍珠棉起火引发的火灾呈现爆发之势,做好珍珠棉防火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1)珍珠棉生产企业的主要风险

珍珠棉的生产工艺是将聚乙烯等原料混合均匀,投入挤出机料斗中,经过大长径比的挤出机熔融混炼,同时在挤出机中部高压注入丁烷(易燃易爆气体)作为发泡气体和熔融的单甘酯,与已经熔融混炼的塑料均匀混合,由机头、口模挤出成型,通过冷却、牵引、展平、卷绕后即成发泡片制品(见图1)。

从整个生产工艺来分析,其主要风险在:一是储存丁烷气体的储罐场所,遇高温易泄露、遇明火易燃、易爆;二是生产场所要达到防火要求,防止产生引火源引起火灾;

(2)珍珠棉加工、储存场所的主要风险

珍珠棉在加工、储存场所堆放中容易释放出残留的丁烷气体,在通风不畅,丁烷气体极易集聚在底层,遇到火心等点火源很快引燃或发生爆炸;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堆放的珍珠棉在发生脱落过程中产生静电而引发火灾;其次加工、储存场所内的电气线路短路也是珍珠棉引起火灾的原因,加工、储存场所的电气线路一定要套管敷设;再次,要应严格要求珍珠棉周围的员工,始终使珍珠棉产品远离火焰和火花,现场禁止任何人吸烟或使用火源;最后,珍珠棉储存场所内要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不间断的检测储存场所的可燃气体(丁烷)浓度。

(3)珍珠棉在运输过程中的主要风险

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产生火花引燃珍珠棉,主要表现在:一是司机开门卸货前,必须禁止将打火机、火柴、香烟、火花等可能的点火源留在靠近装卸货点;二是到达物流公司开门卸货前,将车辆停放10分钟以上,然后开始卸货;三是叉车、运输车辆未安装火焰熄灭装置不得进入珍珠棉储存场所。

三、下步工作

鉴于我县珍珠棉生产、加工企业的现实情况,我局将及时根据相关企业的生产情况,加大指导服务和监管力度。

(1)督促乡镇、街道、园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及时排查珍珠棉生产、加工企业底数。通过实地走访、检查等方式及时排查辖区内的相关企业,并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

(2)督促珍珠棉生产、加工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

从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员工的安全生产培训情况、车间安全生产管理情况等方面加强监督检查。督促珍珠棉生产、加工企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规定,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建立健全适合企业特点,涵盖所有生产经营过程和环节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预案建设。

(3)督促珍珠棉生产、加工企业加大对所有员工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珍珠棉生产、加工企业所有人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增强应急管理意识,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制度、程序、要求等;多参加各种应急演练,通过演练熟练掌握应急预案的各项操作规程,特别企业一线员工,要提高突发事件隐患排查的能力和第一时间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

(4)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鉴于珍珠棉生产、加工企业的高风险性,我局将联合县消防救援大队和乡镇、街道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加大检查、执法力度。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风险管控措施,对生产、储存场所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的,将加大处罚力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