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961753/2023-156683

组配分类

县政府办公室文件

政策层级分类

县级政策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成文日期

2023-09-14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公室

来 源

县府办

体裁分类

通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象政办发〔2023〕38号

象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及驻象垂直管理各单位:

为推动象山县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国发〔2022〕11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22〕30号)《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甬政发〔2023〕3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象山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象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新实践贡献更多的气象力量。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气象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和“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气象核心能力明显增强,在立体气象监测、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一业一策”气象服务等方面实现突破提升,城乡防灾、海洋渔业、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等领域气象服务水平取得明显成效,“+气象”赋能象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效益更加显著。

到2035年,基本实现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高水平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气象服务全面融入和支撑象山高质量发展,为象山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滨海花园城市、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新实践提供有力气象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立体精密监测能力。实施气象监测预报能力提升工程,加密地面自动气象站网,推进国家级骨干区域站点“镇乡(街道)全覆盖”,新建或更新迭代1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实现灾害易发区气象监测全覆盖。完善垂直综合气象观测网,新建1部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进一步提高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监测能力。加强海洋气象观测,共建共享灯塔等海洋监测设施,加密风、能见度等重点要素观测。完善生态、农业等专业气象观测站网,推进重要装备迭代更新。探索实施应对极端天气“四有村安工程”,实现有自动气象站、警报系统、气象信息员和应急预案。建设强对流天气秒预警工程,建设一体化智慧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象山海事处,各镇乡(街道)]。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构建精准预报技术应用体系。依托国家级、省级、市级相关业务平台及产品,开展本地化释用,提高智能网格预报和高分辨率数值模式产品解释应用水平,形成协同高效的业务体系和流程。强化快速更新短临预报预警系统应用,加强灾害性天气、高影响天气预报,提高灾害性天气精细化预警和服务水平。提升台风降水短临预报产品应用能力,推广跨部门场景应用气象快报产品,提升决策气象服务支撑能力。逐步实现重大赛事、重大活动、重点区域“百米级分钟级”预报、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测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气候异常。(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大数据发展中心)

(三)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推进基层防灾减灾体系融合发展,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镇乡(街道)等基层网格化管理,统筹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形成“气象+网格+应急”三员融合基层灾害防范应对闭环机制。加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应用,建立健全“绿色通道”、权威媒体和应急广播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靶向发布机制。加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完善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灾害预警,强化极端灾害性天气“吹哨叫应”制度,提升多灾种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完善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防灾减灾联动机制。加强防雷安全监管,健全防雷安全责任体系,强化防雷重点单位安全管理。[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委宣传部、县社会治理中心、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水利局、县文广旅体局、县应急管理局、县传媒中心,各镇乡(街道)]

(四)加强现代生态农业气象服务保障。推进柑橘、水产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全链条、直通式、智慧化气象服务,推动融入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构建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候资源情景矩阵,为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撑保障。围绕重点生产区域,建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特色农业气象观测装备,打造集“智能监测+精准预报+定制化服务”于一体的伴随式气象服务新模式。围绕重点特色产业,推进气候赋能农产品特色品牌建设,深化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开展基于位置、基于影响的气象灾害动态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建立重点农产品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和动态评估机制。突出粮食稳产保供,做好粮食生产全链条气象保障。优化推广优势农产品气象指数保险,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技术支撑。[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供销联社、县农业农村局、县渔业局,各镇乡(街道)]

(五)加强重点领域“一业一策”气象服务。做优能源领域气象服务,聚焦危化企业、电力等能源领域气象敏感行业安全运行,优化基于位置的、递进式的“风险提示、靶向预警、实况通报”产品体系和跨部门业务流程,加强靶向式雷电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做精交通气象服务,探索开展道路交通高影响天气预警预报服务,建立处置应对联动机制。做深水库气象服务,深化水库流域的气象、水利信息融合和联合预报,提高预报精准度,延长预见期,实现水库防汛抗旱调度科学智能。做强海洋渔业气象服务,针对海洋渔业转型、低碳发展,夯实传统捕捞渔业气象服务基础,拓展延伸生态养殖和观光休闲渔业服务,完善渔业产业全链条气象服务体系,为海洋渔业安全、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及蓝碳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气象保障。[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渔业局、县应急管理局、象山海事处、国网象山县供电公司,相关镇乡(街道)]

(六)推进优质公共气象服务共享。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县级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气象服务清单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构建“智能预报+服务”业务,聚集公众“衣食住行、康养旅游”等服务需求,开展基于场景定制、用户需求自动感知的公众气象服务,强化高品质生活气象服务供给。完善气象科普宣传教育体系,探索和创新跨行业、跨领域的科普合作模式,创新特色气象科普资源,将气象元素融入文化旅游,打造气象科普品牌,建设1个气象科普展示点、1条气象主题研学旅游线路、1个省级及以上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0分以上。[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文广旅体局、县大数据发展中心、县科协,相关镇乡(街道)]

(七)增强生态文明气象服务支撑。挖掘生态气候资源和气候特色,开展“海上两山”最美风景道气候多样性分析评估,持续提升“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品牌影响力,服务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积极开展“气候避暑胜地”“气候康养乡村”等气候生态品牌创建,开发旅游气象适宜度预报、特殊气象景观预报等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助推全域旅游发展。修订“暴雨公式”,为国土空间规划布局提供技术支持。加强污染天气应对、污染治理气象服务。加强精细化风能、太阳能资源监测分析,开展碳氧监测评估,服务碳减排工作,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等气象科技支撑能力。围绕水库增蓄、森林防火、农业抗旱及生态环境改善等,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探索无人机作业模式。[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象山分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文广旅体局、县应急管理局,相关镇乡(街道)]

(八)推进气象数字场景应用。夯实气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业务安全一体化的安全防护体系。依托宁波气象大脑,融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治理“一网通管”,为城市公共服务和防灾减灾提供支撑。深化数字化智慧气象应用,围绕大数据、应急、水利、农业、交通、能源、旅游等领域气象服务需求,拓展“行业+气象”应用场景,持续提升气象赋能数字化治理水平。推进数字化改革成果在气象灾害易发区、敏感区监测预报预警中的应用,打造气象融入城市数智治理场景。依托“口袋气象”数字化平台,聚焦重要天气、重大活动、公众生活,重点开展“五停”“五断”全周期气象服务、重大活动全过程气象保障、保险风险减量气象服务、四季出游伴随式气象服务、强天气靶向即时预警等场景数字化应用。[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应急管理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大数据发展中心、国网象山县供电公司,相关镇乡(街道)]

(九)强化气象科技和人才体系建设。加强气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将气象人才引进培育纳入人才强县战略,落实人才政策保障,逐步形成结构合理、梯次配备、有序衔接的气象人才队伍结构。建立对气象科技项目的持续支持机制,聚焦台风、强对流和海雾等高影响天气,加强灾害性天气本地化监测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针对性解决制约本地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和痛点。加强面向基层党委政府领导的气象防灾减灾培训,将气象教育培训纳入地方人才培养培训体系。(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委组织部、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人力社保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象山县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县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各相关部门、各镇乡(街道)要提高思想认识,协同配合,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二)加强统筹规划。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深化气象领域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构建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建立健全相关行业气象统筹发展机制,将各部门各行业建设的气象探测设施纳入气象观测网络。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气象服务供需适配、主体多元。

(三)加强法治建设。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更新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划,规范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加强防雷、升放气球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监管,提升气象监管效能。开展气象领域标准制定和实施,提升气象标准应用成效,提高气象公共服务水平。

(四)强化工作落实。完善对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考核机制,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平安象山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范畴。加强对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切实加强气象事业公共财政保障。

附件:1.象山县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doc

          2.气象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清单(2023—2025年).doc

象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