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象山县卫生健康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2023年,县卫生健康局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紧密围绕全国、省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奋力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先行并取得积极成效。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是全域医疗改革活力激发。借助外力强总院,深化与浙大一院、上海市第六医院、宁波二院等名院名科的合作,市康宁医院与三院院区建设紧密型医城市联体,邀请长三角地区专家下沉694人次,成立肖湘生、邵国丰、姜小清团队等名医工作站3个,开展首例恶性肿瘤深部化疗等新技术新项目42项、“严重髋关节假体松动重翻修术、3D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吻合术”等县内首例高难度四级手术5个,开展门诊服务12824人次、手术713例,同比增长28.56%、55.54%。依靠总院强分院,建成基层名医工作服务站3家、基层中医阁6家,基层分院实际开放床位从81张扩增至200张。通过数改强服务,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42338人次,市任务完成率达140%,深化医疗机构医学检验检查结果共享互认工作,完成浙医互认167202人次,年度完成率627%,工作站活跃指数处全省前列。

二是全龄健康管理服务到位。加快推动“幼有善育”,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建成公办托育机构1家、“医防护”示范儿童健康管理中心5家,新增普惠托位240个,千人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64个,托位实际使用率73%,普惠托位占比97.3%,各项指标均为全市第一。加快推动“老有康养”,持续开展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试点工作,完成老年人认知功能早期筛查和心理健康评估2.1万人、“健康画像”2.9万张,贤庠镇青莱村获评国家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三是全段医防协同提质扩面。夯实基层网底建设,建成慢性病一体化门诊11家、新改扩建村卫生室新改建6家,建立巡回医疗服务点47个,为无村卫生室的行政村提供巡诊服务。巩固慢性病综合防控基础,启动“四高共管”慢病管理工作,1240名高脂血症患者纳入社区健康管理,超额完成同质同标城乡居民健康体检14.9万人,完成率达190.6%,累计签约重点人群19.86万人,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87.57%。持续推进疾病关口前移,完成重点人群结直肠癌、适龄人群慢阻肺、上消化道癌等筛查项目2.4万余人次。

四是全民健康素养走在前列。全面推进健康象山28个专项行动,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0%以上,成功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48个,西周镇柴溪村成功创建省级健康村样板。深化“健康融万策”,完成《象山县人才服务管理办法》等公共政策健康评价评估工作2项。健康监管持续发力,“婴浴无忧”智能监管与风险预警建成省级试点,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低于20%。深入实施“半岛名医”工程,招聘医学类紧缺专业医务人员78名,全职引进肿瘤外科正高级医学博士1名,完成2023年度15名定向医学生培养工作。

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县卫生健康工作仍存在不少短板,如优质医疗资源、高层次人才供给还需强化,品牌特色学科建设、基层防病治病综合能力与群众健康需求仍有一定差距。

二、2023年特色亮点工作

一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发展稳中有进。深入实施县级医院千县工程(全国首批),全面推进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建成市级特色专科1个,县级医院综合CMI值省内排名合计提升30位,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价位列全市第二。

二是健康促进县建设省市领先。基本公共卫生评价连续五年位列全市第一,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0%以上,“牧海急救圈”经验做法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批示,健康浙江建设考核连续五年获得优秀等次,获评全国健康促进县(全市唯一),典型经验获得全国健康县区建设第一名。健全院前急救全域作战指挥体系,建成急救点7个,“牧海急救圈”经验做法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批示。

三是“一老一小”服务形成标志成果。开展老年人健康智能分级评估引擎系统全省试点工作,创成省级标准化安宁疗护病区1家;“幼有善育”托位数、普惠托位占比等核心指标均列全市第一,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连续两年列为市政府督查激励项目,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项目入选国家试点。

三、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象山县卫生健康局将实施“125”工作计划,即聚焦一条主线、深化两项改革、开展五大行动,扎实做好2024年卫生健康工作。

(一)围绕工作主线,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强基、提质、培优”工作主线,围绕医疗安全质量、卫生安全质量、运行管理质量,筑牢基础学科、基本医疗、基本卫生、基础设施、基层网底,引育一批高层次优质人才、培育一批特优重学科、化育一批科教研优质成果,县域就诊率、基层就诊率分别达91%、67.5%以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1%以上,每千人医师数达到3.75人。

(二)深化两项改革,打造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

深化“医共体”“健共体”两项改革,医共体改革突出内涵提升,以“千县工程”“等级医院评审”“公立医院考核”为抓手,依托浙大一院、温州医科大学、宁波二院等省市院校优质资源,加强重点专科、品牌学科、特色诊疗中心体系建设,打造县域“医学高峰”、甬南“医学高地”。健共体改革侧重拓展外延,以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为抓手,聚焦“一老一小”“慢病群体”“精障患者”等重点人群,推行“朝阳普惠、夕阳疗护”计划,实施“四校三院”协同共建(四校: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三院:浙大一院、宁波二院、市康宁医院)、“四癌两病”联防攻坚行动(宫颈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慢阻肺、心理疾病),确保健康浙江考核保持第一梯队。

(三)实施五大行动,加快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

持续从医院、医教、服务、管理、党建五个维度变革攻坚,加快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

一是开展医院等级攻坚行动。紧盯市级标准、三级能力,高水平建设县级医院,推动人民医院创三甲、台胞医院和中医院创三乙;按照强核心专科、抓重点专病、补薄弱专科原则,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培育省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5个、市级基层特色专科2个,力争三四级手术、微创手术占比分别达30%、25%以上。

二是开展医学科教突破行动。探索建立科教研领域的区域内生动力激发机制、多元主体协同帮扶机制和政策有效支撑保障机制,深化三大科教平台建设,新增实用新型专利转化5项以上,发表科研论文55篇以上,其中SCI论文15篇以上。引进医学类紧缺人才100名、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5名、高端团队1个以上。

三是开展服务体验优化行动。推行全流程“无感就医”,迭代升级“浙里护理”“浙里急救”等重大数字应用,丰富互联网诊疗服务内涵,互联网就诊人次提升5.5%,患者满意度维持在90%以上。拓展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工作内涵,做优健康管理一站式服务。持续改善基层就医条件,改扩建分院(院区)7家、村卫生室10家,乡镇卫生院重要影像诊断设备(CT、彩超)覆盖率达80%以上。

四是开展管理质量改进行动。深化宁波大学、市康宁医院合作共建,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等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机制,打造公共卫生最安全县。优化县级质控中心组织架构,完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落实十大国家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任务,确保低风险病组“零死亡”。建立健全预算、成本和绩效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资源效率、收支结构、费用控制和经济管理等协同促进医疗发展,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1.5%。

五是开展党建清廉引领行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形成全系统同频共振、同心协力的良好氛围;继续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积极营造勤廉并重的新时代党建文化氛围,争创市级清廉示范医院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