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8日在晓塘乡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晓塘乡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财政预算(草案),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我乡财政工作在乡党委和财税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乡人大的监督下,贯彻落实乡第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预算决议,严格按照年初预算执行,围绕全乡经济工作思路有效开展各项工作。
2023年,全乡实现财政税收总收入4639万元。
2023年,我乡实现可用资金5800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3.58%。其中:财政支出包干基数为1487万元,上级各项补助收入3016万元,基金预算收入(学校基建及地方水利)1064万元,预算外收入233万元。
全年财政总支出5800万元,为年初预算103.58%。其中预算内支出4503万元,基金预算支出1064万元,预算外支出233万元。具体分项预算支出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52万元。主要用于党派、政府、财政、团委、妇联、大学生村官、临聘人员,退休人员工资福利奖金及政府三公经费、两新组织党建经费等。
2、国防及公共安全支出26万元。主要用于禁毒员工资及民兵连长工资。
3、科学技术支出19万元。主要用于印花行业整治、基层科普经费补助等。
4、教育事业服务支出36万元。主要用于老师慰问奖励、校车接送补助、设备采购等。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9万元。主要用于文化人员工资、非遗半岛行活动经费、旅游发展及奖励资金、文化礼堂建设资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资金、15分钟文化圈、非物质文化遗产补助等。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3万元。主要用于低保、残疾人、困难党员群众救济、义务兵优待金、优抚对象、三老干部、居家养老服务站、民办养老机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残疾人子女学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等。
7、医疗卫生支出75万元。主要用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独生子女奖励费、抚恤经费、计划生育帮扶资金、人口监测项目经费、老龄事业建设资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补助、健康素养提升行动经费、健康创建经费等。
8、节能环保支出6万元。主要用于海漂垃圾清理资金。
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416万元。主要用于安居宜居美居、文明城市建设、农村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农房保险、生态墓补助、梳理式改造、资源型机耕路村内道路、村级组织运转、公益林补助、美丽乡村补助、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村集体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
10、农林水事务支出1771万元。主要用于、农村综合事务和网格管理工作考核经费、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优秀网格长及网格员、季度之星及信息采集奖励、代办殡葬事务补贴、第一书记帮扶资金、农村公共厕所补助、动物防疫员及协检员补助、清廉示范村奖补、离任村干部慰问、非粮化整治后农田基础设施补助、美丽河湖片区建设、选调生到村任职补助、水利工程管理补助、村干部报酬、后进村党组织帮扶资金、海塘管理人员补助、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及资源化站点建设、梳理式改造、农业各类监测点及试验示范补助等。
11、交通运输支出165万元。主要用于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乡村公路养护、港湾式候车亭专项资金等。
12、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9万元。主要用于森林防火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资金等。
13、住房保障支出123万元。
14、其他支出100万元。主要用于临时救助备用金、扶持体育发展资金、居家养老政府补贴、体育健身器材更换、体育赛事活动经费、最美健身步道、安全生产、维稳信访经费等。
2023年,我乡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实现稳中向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压减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实兜牢“三保”底线。积极筹措资金,统筹城乡发展,优先保障民生,不断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保、农林水等社会事业投入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年民生支出3999万元,占预算支出的68.9%。着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投入文明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河道、改厕、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置等建设资金3179万元,发放困难群众的救济补助及烈军属、优抚对象的安抚补助,低保残保对象资金共计334万元。加大教育医疗文化建设,全力保障教育支出,医疗支出、文化支出,投入100多万元医院设备采购及两所学校周边配套景观工程。将有限的财力重点用于公共服务保障。
二是规范长效管理,提高资产效益
进一步盘活乡级闲置资产及经营性资产,完善资产台账,规范招租程序,形成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规范的资产管理机制。在规范资产租赁管理的同时,做到应收尽收,确保了国有资产权益清晰明确。
三是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加强资金的调度,确保机构运行和重点工程支出,二是严格控制了一般性财政支出及非生产性支出。积极打造节约型政府,在保证正常支出的基础上,切实做到了精打细算、勤俭办事,严格控制会议费、招待费、办公费用等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8%以上。三是严控工程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四是有效控制了政府性债务增速,全面完成县控债目标,化债计划有序进行,债务结构进一步优化,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2023年我乡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工作总体运行良好,但也面临着困难和问题:一是税源缺乏,财政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可用财力有限,刚性支出及零星应急支出压力沉重。三是财政增收的基础不稳,抗风险能力弱。四是应急项目建设及各类创建配套资金需求仍然存在,收支平衡矛盾比较突出。这些困难与问题束缚了我乡经济的发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对待,增强紧迫感、使命感,提高为民理财的责任意识,逐步加以解决这些困难。
二、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我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县委“363”拼经济专项行动,围绕“果乡晓塘、都市桃源”战略定位,重点聚焦特色产业争一流、重大项目争落地、平安稳定争先进,克难攻坚,奋发有为,全力争当农旅融合发展示范标杆、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乡镇样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财观念,优化支出结构,大力组织各项财政收入,严格控制各项支出,确保全年财政收支综合平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结合我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确定2024年我乡财政预算拟安排如下:
财政税收总收入487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5%(未考虑其他特殊因素)。
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完成上述收入预算,全乡可用资金5700万元。据此,2024年全乡预算内外支出安排 5700 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50万元。
2、国防及公共安全支出20万元。
3、教育事业服务支出20万元。
4、科学技术支出20万元。
5、文化体育与传煤支出70万元。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0万元。
7、医疗卫生支出50万元。
8、节能环保支出5万元。
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500万元。
10、农林水事务支出1700万元。
11、交通运输支出100万元。
12、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0万元。
13、住房保障支出125万元。
14、其他支出100万元(其中安全生产维稳90万,信访10万)。
三、2024年财政工作任务
做好2024年财政工作,要从发展全局的高度,正确认清形势,充分估计困难,明确工作目标,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实现。
1、加强财源培植,提高经济效益。
发挥财政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积极作用。客观面对疫情形势下财政收入趋缓的形势,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拓宽招商渠道,鼓励以企引企、以商招商,发挥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一是加快砖瓦厂、粮站和工业集聚区三期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现代农业和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财政收入来源。二是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巩固基础财源。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要坚持提升服务质量,强化管理责任,依法依规纳税,拓宽增收渠道。四是优化招商服务,继续实行服务企业经理人制度,有效开展联企走访,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通过资源开发与整合,最大限度的转换为财源优势。
2、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民生及重点项目支出。
坚决兜牢县、乡“三保”底线,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财力向民生一线下沉、向重点项目倾斜,提升乡镇保障能力。一是保障对政策性规定的刚性支出和民生支出,根据年度预算计划,按照进度,合理调度资金,确保各项民生保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继续加大对农业、教育、卫生的投入力度,着力推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二是要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要求,细化部门预算,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的增长。三是对专项支出,按照轻重缓急安排项目,非正常支出原则上能减则减,集中财力保重点支出需要。
3、加强财政财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加强预算编制,进一步做好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提高预算标准化,全面提高预算执行约束力。持续推进财政资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绩效管理,加大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力度。加强政府采购控制,严格执行无预算不采购的要求。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项目全过程咨询,严控项目超概算。强化财政日常监督检查,加强对乡镇财政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持续规范“一卡通”发放管理,保障财政资金运行安全。强化债务管理,控制债务增速,有序完成年度化债任务,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各位代表,2024年的财政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既要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困难,又要充满必胜的信心。让我们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为全力打造现代都市桃源,争当农旅融合发展示范标杆、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乡镇样板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