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气象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五个年行动,紧扣“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核心,聚焦“监测精密、预报精准”两大目标,强化“科技人才、项目创新、气象治理”三个支撑,抓实“重点领域气象服务、生态文明气象保障、公众智慧气象服务、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四项举措,努力实现象山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象山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滨海花园城市、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新实践贡献气象力量。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淬炼“硬实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推动出台《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强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完成“点亮最美海岸线”烟花秀、“青年与海”创新创业大会、全国大学生滨海运动嘉年华、全国海岸赛艇锦标赛等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无缝隙、跟踪式气象服务保障成功护航第二十六届中国(象山)开渔节。拓展“气象+行业”应用场景,推动气象数据融入象山县防汛防台数字化平台、数字农业系统和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二)打好“组合拳”,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供给

深化局镇(乡)合作,持续做好“红美人”柑橘、水产养殖专题气象服务,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案例被评为2023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论坛气象分论坛优秀论文,“红美人”柑橘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工作在论坛现场获墙报展示。推进“+气象”服务提质增效,联合文旅推出“象山旅游”生态旅游气象服务平台,面向港湾休闲、沙滩乐游、海岛养生等新业态开展个性化精细气象服务,助推溪里方村入选“浙江省气候康养乡村”。强化气候赋能,开展北纬30度“海上两山”最美风景道生态气候资源评估分析,持续提升“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品牌影响力。

(三)答出“高分卷”,圆满完成亚运气象服务保障

精心准备,强化亚运专题研究部署,编制完善气象预报服务保障工作方案及气候风险分析报告。精密建设,完善赛区气象探测设施,利用窗口期及时抢修亚帆赛区自动气象站,保障赛事期间自动气象站平稳运行。精研科技,加强预报技术研究支撑,开展亚帆赛区风力对比观测实验。精细服务,保障赛事活动运行有序,圆满完成全国沙滩排球大满贯赛、亚帆中心港池疏浚工程、迎亚运倒计时100天主题文艺晚会及亚运会帆船和沙滩排球赛事气象服务保障。

(四)夯实“压舱石”,强化监测预报基础能力建设

稳步推进“十四五”气象规划实施,编制《象山县气象监测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建议书暨初步设计》,与县发改、财政等部门积极对接,争取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查找本行业防汛防台短板,谋划预测预报能力提升工程纳入“象山县防汛防台三年行动方案”。优化气象监测站网,新增小湾塘及西沪港专业气象服务显示屏2套,更新西沪港海水养殖监测设施。配合做好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建设前期选址、勘察、电磁环境测试及林地审批等工作,开展S波段天气雷达建设前期选址、勘察。

(五)上好“助推器”,加大气象科技人才支撑能力

创新提升科研业务成果,组织开展县科技局项目《象山“红美人”柑橘气候品质及风险区划研究》,组织申报宁波市气象局科技计划项目2项。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业务培训1次,选派1名干部赴市气象台交流学习,2名业务人员入选宁波市气象局新一轮创新团队。强化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内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推进中央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应用,持续抓好安全、保密、档案、首问负责、稳定和老干部等各项工作。

(六)用好“大综合”,提升气象社会管理治理精度

强化气象法治建设工作,持续推进气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加强监管巡查。规范行政行为,制定合法性审查事项目录清单。强化部门联动,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推动实施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贯彻落实气象“八五”普法规划,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专题讲座,开展气象普法进校园、进社区(村)活动。优化防雷安全管理改革,推进防雷安全体系建设,深化防雷检测活动溯源管理和互联网远程检查,深化“防雷安全风险码”码上“体检”服务。

(七)坚持“主基调”,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固化常态学习机制,利用党组中心组学习、“周二夜学”、青年理论小组、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四责协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压紧压实。深化党建业务融合,推进“模范党支部”创建工作,开展市县两级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加强气象文化建设,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争创省级文明单位。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提升基本力,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大气象工程项目建设,配合开展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及S波段雷达建设。深化短临、暴雨、高温等专项业务能力提升,推进预警信号调整。加强气象装备运行维护,开展气象装备实训室建设。完善气象监测站网,实现灾害易发区气象监测全覆盖。

(二)提升服务力,促进气象防线全面筑牢

优化天气提醒、天气通报、重大气象灾害主动叫应等规则,完善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防灾减灾联动机制。统筹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形成“气象+网格+应急”三员融合基层灾害防范应对闭环机制。围绕以气象预报预警为令和1833运行体系要求,加强灾害性天气、高影响天气预报,提高灾害性天气精细化预警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应急广播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靶向发布机制。

(三)提升供应力,优化气象为民服务供给

实施“蓝色发展+气象”行动,全力保障海洋生态保护、海上交通安全和海洋经济发展;持续开展温室气体监测分析研究,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气象科技支撑。强化气候赋能,持续挖掘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气候资源和气候特色。完善气象科普宣传教育体系,创新特色气象科普资源,将气象元素融入文化旅游。充分利用亚运气象服务保障经验等,深化后亚运“气象+”服务提质增效。

(四)提升创新力,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气象科技投入,加快本地化智慧气象建设。组织开展新课题研究,提升科研业务成果。强化气象人力保障,深化“内培外引”,加快吸纳各类紧缺气象专业人才。做好新进人员教育培养工作,着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五)提升引领力,推动党建业务协同发展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双融双促”,深化党建品牌建设,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