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法官,没想到纠纷这么快就能解决,也请您一定转达我对庭务主任的感谢……”日前,某汽车公司法务主管给西周法庭陈波法官打来电话。
这通感谢电话的背后,是西周法庭通过共享法庭平台对一起购车服务合同纠纷的成功调解。本起纠纷案情并不复杂,证据也确实充分,但因纠纷延续多年一直未得到解决,原告诉至法院时,被告的联系方式、住址等均发生了变化,于是送达难成为摆在法官面前的首要难题。在通过公安协查、村内走访等多种途径找人未果的情况下,西周法庭法官一边在村内张贴开庭公告,一边通过共享法庭与村干部联系,告知其简要案情,由其协助打听被告下落。
公告张贴的次日,西周法庭承办法官便接到了泗洲头镇上马岙村庭务主任的电话。庭务主任在与原告公司及法庭沟通了解案件情况后,通过走访询问村民的形式,得知被告目前在宁波工作生活,同时也查询到了被告新的联系方式。正当法庭工作人员准备电话联系被告时,法庭电话再次响起,被告本人主动来电表示愿意承担付款责任,并承诺在一周内将尚欠款项履行完毕。原来,庭务主任在打听到被告的联系方式后,及时与被告取得联系,告知了其不参加庭审可能要承担的不利后果,以及如果对案件事实无异议,付款方式等可由其在线主持调解,再行协商,没必要走到与企业“对簿公堂”甚至强制执行的地步。被告在庭务主任的耐心劝说下,同意了其建议,目前该案已达成和解并部分履行完毕。
共享法庭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站,架起了法庭与村社之间的沟通桥梁,也形成了乡镇暖企护企新合力。近年来,西周法庭主动延伸触角,融入辖区政府部门的安商护企保障体系。在依托辖区共享法庭平台为企业普法答疑的同时,善用“共享法庭+送达”“共享法庭+调解”等功能,助力商事纠纷诉前化解、多元化解,切实减轻企业诉累,以实际行动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记者 俞宇 通讯员 张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