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县救助站倾力相助下,在县第三人民医院住了8年的“项久海”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
2016年2月1日,县救助站接收公安移交的一名流浪人员——“项久海”。当时的“项久海”无法与人沟通,疑似精神障碍。救助站工作人员多次尝试与其交流沟通,但未能获得其身份信息,于是便将“项久海”送到了县三院接受治疗。
县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位流浪人员姓夏,“项久海”并非本名。当时的“项久海”和其他长期滞留人员一样,依据政策先落户象山,“项久海”的名字取自“象山救助站”,谐音“象救”,“海”字刚好和象山这个海边城市呼应,就这样,夏某在象有了个新名字。
从2016年接受救助开始,“项久海”就一直住在县三院,医生、护工为“项久海”提供专业的治疗服务。县救助站工作人员一边每月进行探访,持续关注着他的身心健康状况,一边通过线上、线下,与其他部门合作联动等方式发布寻亲公告,8年来,从未停止帮“项久海”寻找亲人的脚步。
“基因比对技术又增加了一种新颖且高效的寻亲手段,通过采集男性受助人员血样(DNA)比对Y族寻找祖籍,成功率较高。”从县救助站工作人员处了解到,今年,县救助站联合县公安局,对所有的男性救助人员进行DNA-Y族比对寻找祖籍。
9月,县救助站接到了“项久海”祖籍分析结果,显示“项久海”疑似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人。随后,县救助站通过“抖音”APP寻亲账号、今日头条等平台定向发布寻亲信息,终于在10月份收到了“项久海”家属的确认消息。
“是他!是他!不会错的!”10月15日,“项久海”的侄子在辰溪县救助站的协助下,从1100多公里外的湖南老家来到象山接伯伯。看到“项久海”时他哽咽了,他称,“项久海”今年72岁,没有妻儿,已经在外流浪20多年,家里以为其早已不在人世。没想到,这几年在象山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期待更多的失散人员能够在科技寻亲的助力下早日找到回家的路。” 县救助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县救助站内滞留安置人员数从最高的30人降至9人,其中,借助DNA-Y族比对技术,已成功查找到湖北、安徽、温州地区三位流浪乞讨人员的亲属,目前他们已返乡与亲人团聚。(记者 王妙红 通讯员 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