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在传统工业园区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秉持“像服务居民一样服务企业”的理念,积极探索建立以党建为引领的工业社区,为企业提供党建指导、政策对接、人才服务、矛盾调解等多方面“零距离”服务,已逐步成为服务企业的重要力量。如何进一步强化工业社区功能延拓,助力我县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近日,县政协西周镇、墙头镇联委会提出了《关于构建工业社区管理机制的建议》。
根据委员调研,截至目前,我县在纺织服装、汽车制造和绿色能源等重点领域已建立形成8个工业社区,覆盖工业企业5546家、员工7.9万余名。但从我县工业社区建设运行现状看,还存在身份认定困难、公共配套不够完善、集群效应尚未凸显、协同管理有待优化等问题。
对此,委员们建议,要强化党建统领,将“组织链”嵌入“产业链”。积极吸收北仑“工业社区治理”优秀经验做法,建立工业社区大党委,依托各类行业协会建立产业链党组织,构建产业、协会、企业“点线面”结合的组织体系。发挥社区党委搭桥牵线功能,开展上下游产业链党建联建,支持行业协会党组织推动行业标准制定,提供财务咨询、法律援助、税费指导等个性化服务,助力链上企业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统筹建设工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搭建上下游企业项目洽谈会、业务相亲会等交流平台,由社区党委牵头建立政企联席会议,组织区内企业与行业部门现场对话,推动帮企、惠企、利企事项实现“一门受理、一网通办、一事集成”。
要提升基础保障,以“要素强”助推“发展强”。研究制定全县工业社区规范化管理办法,将工业社区纳入现代社区“五定”管理范畴。结合全县“基层治理大联村(社)”“联镇街入村社、走企业访群众”等行动,选派有经济部门工作经验党员干部组建“锋领企服队”,对区内企业反映的问题实行分级分类处理,协助解决企业用工、安全生产等各类困难。打通工业社区和政、院、校的合作渠道,发挥机械研究总院南方中心、宁波大学等大院大所牵引培育作用,培养招引一批优秀技术开发、工艺引领、质量管理和成果产业化的人才队伍。鼓励工业社区争办市级以上含金量高的技能比拼竞赛,全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推动设备升级、技术攻关、创新成果的推广转化。
要树牢人本理念,用“供给侧”回应“需求侧”。坚持需求导向,联合社区教育学院、商会等力量,加强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组织先进典型、乡土专家、草根能人、红色工匠等带头人,通过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方式,赋能产业工人成长成才。设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定期邀请医疗专家坐诊宣讲,推促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建好用好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业余活动,让员工文体生活更有质感、更有品味、更有温度。不断完善“衣食住行”多方面生活保障,优化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政策,开设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绿地公园、商业配套设施,建立职工驿站、“小候鸟”之家等服务站点,提升企业职工的归属感、幸福感。(记者 俞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