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敏勇 摄)
奉旨恤孤、民俗巡游、千人祈福宴……11月3日,六百年历史的石浦镇昌国人头攒动、锣鼓喧天。上万群众从各地赶来,与当地村民一起踏街巡游,思故庆丰,感受别样海防文化。
昌国,旧称“昌国卫”。明朝时,它是浙东的海防重镇,在历史上与天津卫、山东威海卫、上海金山卫等同为重要的海防卫所。在明朝抗倭斗争中,昌国卫许多将士英勇阵亡,百姓惨遭杀害。
为表彰捍国卫疆勇士们的事迹,告慰众将士的英灵,昌国卫形成了“清明会”和“十月醮会”一年两次庙会的习俗。昌国民谚:“阿拉昌国卫,一年两头会”,最早可追溯至明嘉靖年间,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1950年后停办,2013年恢复,被列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沿袭至今,“两头会”之一的“十月醮会”有传承也有创新。11月3日下午,最隆重的民俗巡游举行,舞龙队、鱼灯队、抬阁队、马灯队、百兽灯、“三十六杠箱”等10余支队伍,浩浩荡荡从城隍庙出发,沿着卫内道路巡游踩街,经邵氏祠堂、文林第、大庙、西门城墙遗址等历史古迹,纪念数百年前抗倭斗争中牺牲的将士百姓,传颂他们的英勇事迹。
其中,祈福纳新、思故庆丰、戚继光领十八指挥等民俗队伍的焕新亮相,不仅承载了对先烈们的敬仰追思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更充分展现了昌国卫独特的海防文化和风土人情。(记者 郑丹凤 通讯员 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