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公安构建生态警务共治新格局

发布日期:2024-12-12 10:18 信息来源:今日象山 浏览次数:

12月10日晚上8点,石浦港区码头一片灯火通明,满载渔获的归港渔船交易繁忙。同样亮眼的还有交替闪烁的红蓝警灯,石浦港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的民辅警们,在石浦港区派出所“港区警长”任企臣的带领下,认真细致地开展夜巡工作,守护港区码头岸线安宁。

“石浦港区岸线总长53公里,共有108个码头、沿海岙口和登陆点,每天“车巡+徒步”至少3次常态化巡查,短则2小时,长则3小时,最迟要到第二天凌晨。”任企臣介绍,与陆上警务不同,港区生态警务特别讲究潮时。“现在正值冬季渔汛,夜间潮涨、渔船归港,就是我们最忙的时刻。”

同一时段的大塘港区,“港区警长”厉斌正在向交接的“生态义警”巡逻队布置夜间巡查任务,并带队分组分段巡查港区周边。“大塘港是省政府划定的饮用、农业用水功能区和饮用备用水源二级保护区,近年来通过‘以鱼养水’‘以鱼洁水’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净化库区水质,改善生态环境。”厉斌说,早前港区非法垂钓、违规放置地笼网等现象屡禁不止,生态治理任重道远。为此,公安部门牵头在大塘港流域核心区域建立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群防群治守护一方碧水清波,成效显著。

在象山,除了港区警长,还有河道警长,林区警长,他们有个共同的称呼:生态警长。今年以来,县公安局立足山海协作、文农旅融合发展新形势,以深化建设全域生态警务为宗旨,“联打防治”结合,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生态治理,打造阵地融合、数据融合、力量融合、文化融合的生态警务共同体。

瞄准非法渣土、水域污染、非法捕捞、非法狩猎等领域,县公安局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渔业等部门联动协作,形成生态环境联勤执法一体化格局。同时,突出“山海生态”整体化治理和“河道林区”整体化保护,按照“1+2+N”布局生态警务,设置县、乡(镇、街道)、村三级港区、河道、林区警长共计129名,组建“生态义警”,实现“社区警务+生态警务”职能覆盖,严厉打击涉林涉水违法犯罪。

在设立1个环侦作战小组的基础上,结合我县“滨海城市”“渔业大县”特点,县公安局全力打造大塘港水域生态联勤警务工作站,加强大塘港流域及两岸生态环境治理;重点建设石浦港生态联勤警务工作站,全面落实海洋捕捞产业全周期护航治理。此外,依托全县24个警务室(站)、389个警务联络站、56名专职社区民警以及362支群防群治队伍,有效破解警力少、管控力弱难题,全面构建从山到海、从城镇到乡村的生态保护治理大格局。

年初至今,累计开展“生态警务”联合执法17次,共享线索10余条,发现并整改隐患21处,破获非法采矿、非法狩猎、污染环境等案件7起。特别是在大塘港核心库区,生态警务执法力量上升87%,港区水域的国控断面COD(化学需氧量)降幅明显。(记者 郑丹凤 通讯员 章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