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水平?今年以来,新桥镇关头村坚持完善夜办公制度,每周一、三、五晚上,村干部与村民面对面敞开说事、商量办事、大胆评事;同时,“村事夜办”模式,有效填补了民生服务的“空窗期”,破解群众因白天上班或务农无时间办理相关事务的问题,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做到为民服务“不打烊”。
“阿文,我姨妈家里发现一个很大的马蜂窝,你们快过来帮忙处理下。”“现在家里有人吗?我们马上过来。”这段发生在关头村里的通话对于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史伟文来说并不陌生。马蜂窝处理、路灯破损、沟渠坍塌、下水道堵塞……对于村里的网格群里不断有村民反映村里的大事小情,村干部都会及时回应,尽快实地勘察,联系维修人员解决问题。近日,记者跟着史伟文在村里采访时,了解到这是关头村村干部的工作常态,有困难就找村干部,村民们对此早已习惯。“我们关头村老年人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了,很多时候家里的事情都顾不上,都是在电话或者村里的网格群里面找我们村干部帮忙处理的,买药、送药,照顾老人,我们村干部都在做。”史伟文告诉记者。
到了晚上6点,灯火通明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内,村干部们早已各就其位,接待前来办事问询的村民。既有简单的咨询事项、繁琐的劝解工作,也有前来坐坐,闲话家常的。再大的火气也在一杯杯“润喉”的清茶里渐渐湮灭,再难的事情也在一个个耐心的磋商里敲下定音锤。夜色虽晚,高效率的“夜办公”让前来的村民们赞不绝口。“现在我们村民有需要村委盖章、报销之类的,都会在一、三、五晚上来这里找我们村干部办,不用耽搁白天上班,真是太方便了!”顺利办好手续的小张在暮色中笑着离开了。
据了解,新桥镇的“夜办公”制度从1989年开始实行,逐渐完善并延续至今,大到相关政策的落实,小到家长里短,村民说出自己的诉求愿望,干部现场解答和领办,实现了坐班办理和上门服务相结合。同时,结合“固定说事日”制度,每月第一个星期二实行村“两委”班子全办公,开展村民说事,重点解决群众难事、急事。今年以来,共实现走访党员140余人次,走访群众1060余人次,开展村民说事15次,收集新农村建设类议题89件,办结72件,党建工作类议题12件,办结10件。(记者 葛益芝 通讯员 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