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东门渔村,村口“浙江渔业第一村”的标牌显示着这个海岛乡村的特色风情。看山看海看民俗,漫步东门码头,随处可见渔民出海作业、渔获交易的劳作场景。
东门渔村位于石浦镇东门岛上,历史悠久,唐神龙二年象山立县时便是辖村之一,至今还有“新石浦,老东门”之说。作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和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东门渔村文化资源丰厚,渔家风情浓厚,全岛仿佛是一个鲜活依旧且散发着勃勃生机的渔文化博物馆。
“这里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石浦—富岗如意信俗、渔民开洋谢洋节、象山渔民号子,这里有全国文保单位——东门灯塔与任氏二难墓,这里是中国第一部赢得国际声誉的电影《渔光曲》的外景拍摄地。”东门渔村驻村第一书记何艺介绍,村民世世代靠海为生、以渔为业,80%以上的农户从事海洋捕捞及相关产业。在改革发展中,东门人推动“以文赋能”,在渔文旅融合上持续发力。目前,东门渔村有19家民宿、5条休闲渔船,涉及餐饮、民宿、休闲捕鱼等,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
夜枕波涛,朝闻海风。东门渔村在转型发展中主打文化旅游牌,凭借滨海地理自然环境、传统古村落、民俗风情、特色海产品等优质资源,融合“渔文化艺术村”研学基地、休闲捕捞“渔家乐”和海景民宿等文旅项目,海岛特色文旅产业方兴未艾。
“因为我们靠海,游客来我们这边,最主要还是喜欢看海,这里也有特色渔文化,旁边的沙滩、妈祖庙,都值得一去。”以“渔”引客的澜息里民宿主罗双宇说。
东门岛较完整地保存渔区民俗文化,现在还居住着许多原住民的东门老街就是渔村渔文化的浓缩地。渔民们组建龙灯队、锣鼓队等文艺队伍,每年自发组织开展渔民兄弟文化节、开洋节、谢洋节、开渔节等民间节庆活动,弘扬渔文化。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门岛人,象山县海洋文化研学中心负责人丁建东多年来一直为渔文化的传承发展上下奔走。“东门渔民出海作业,创作了很多渔故事,传唱至今。把这些渔文化故事,创成文艺作品进行传播,把艺术品放在民宿、景点、院落等,可以让更多人看到。”丁建东说,结合村庄发展,村子设计推出学生研学、亲子度假游、青年团建等多样化旅游线路,也让古渔村逐渐破局出圈。(记者 马振 陈佳雯 贺林汕)
记者手记:
随着东门渔村文化挖掘工作的深入推进,许多散落在民间的“文化遗珠”历经岁月沧桑后,开始散发耀眼的光芒。在乡村改革发展中,东门渔村激活文化密码,通过特色渔文化加持,将“文化存量”变为“发展流量”和“经济增量”。全国最美渔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3A级景区村、浙江省特色旅游村等一个个荣誉,便是明证。持续打响“渔文化”品牌,东门渔村的“面子”和“里子”不断向好,渔村振兴的动力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