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志愿服务花开半岛

发布日期:2024-12-05 13:51 信息来源:今日象山 浏览次数:

冬已至,寒意渐,志愿服务不停息。连日来,象山县党员志愿者身穿“红马甲”,走进社区、广场、路口,化身卫生清洁员、文明宣传员、交通劝导员,定制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文明城市添彩增色。

一抹“志愿红”,温暖一座城。今年12月5日是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随着志愿者的增多,志愿活动的丰富,志愿领域的拓展,志愿服务已成为新时代党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

在象山城乡,志愿者随处可见,志愿服务花开半岛。

强队伍,凝聚志愿力量

鹤浦镇充分借鉴“村嫂说情”工作经验,创新性开展“渔嫂说事”工作,组建巾帼宣讲团、渔嫂剿火卫队、“渔文化”特色文艺团队等,发挥其在渔业安全知识宣讲、家庭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推动渔区社会治理、提升渔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贡献坚实力量;

泗洲头镇组建形式多样的文艺志愿者团队,让“草根明星”“文化能人”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主角,探索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创文化”的生态链,持续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县卫生健康局结合工作实际,成立“健康象山”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室,“白鸥”“心之桥”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不定期开展卫生健康公益活动,涵盖医疗救助、情感慰藉、安全教育及心理健康引导等……

一支支志愿服务队,一项项志愿服务,一处处志愿场景绘出象山最靓风景线。近年来,象山组建成立县志愿服务联合会,稳步发展志愿者队伍,不断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让“大爱象山”温暖城乡各个角落。

阵地坚固、阵容强大,向上向善蔚然成风。在各界关心支持下,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注册志愿者11.3万人,志愿服务队伍超1300家,涌现出绿丝带志愿者协会、塔山志愿者协会等一批组织规范、活动有序的志愿服务队伍和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陈晗、浙江省最美志愿服务工作者张雪亚等一批组织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志愿服务领军人物。依托遍布城乡的4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各地通过联手行动,志愿者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不断提升人生境界,一批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项目在社区形成示范引领、在全社会汇聚起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树品牌,创新服务内容

“我做梦都想和别的同学一样,有一间明亮的书房。”受益于象山县大旸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的“暖暖的新家”人居环境改造项目,今年初,丹西街道的11岁困境儿童小宇(化名)终于如愿——破旧不堪的书房被装饰一新,洁白的墙、崭新的书架和衣柜,这样的学习环境让他非常开心。

近年来,象山探索将志愿服务工作与住房困难家庭“住有宜居”工程相结合,链接政府、社会两侧资源,大力扶持象山大旸基金会等示范型、枢纽型志愿组织,培育孵化“暖暖的新家”志愿服务项目。三年来,累计改造163户农村困难家庭居住环境,其中山海协作帮扶地区遂昌县困境儿童18户,志愿者从20人增加到200多人,开展关怀服务700余次,志愿时长超31000小时。在今年“志愿同行 浙里最暖”2024年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暖暖的新家-困难家庭人居环境支持志愿服务项目”获金奖,项目经验也在宁波市被推广。

随着志愿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一批像“暖暖的新家”被群众认可、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志愿服务品牌不断涌现。“蓝色护海”“垃圾不入海”“阿拉青差”等志愿服务队特色鲜明,石浦海心、石浦港、蓝豚、野狼等队伍参与抹香鲸志愿救援被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评为典型案例;晓橘嫂“逐梦乡村”——帮扶红美人橘农志愿服务项目获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守护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志愿者行动获省项目大赛金奖,县公交公司“激发职工价值、助力企业管理”志愿服务经验得到推广。利用“善行象山云课堂”“连心小喇叭”“海鸥之声”等载体,象山统筹党员干部、8090青年、道德模范等志愿者力量,围绕政治理论、形势政策、党史党建、思想道德、为老服务等主题,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开展党的理论宣讲活动,特别是“银辉初心”宣讲团,成员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72岁,已累计开展各类宣讲300余场次,线上、线下受益党员干部群众达4万余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广泛赞誉,获评省级“最美”志愿服务团队等荣誉。

聚焦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象山县从党建引领、服务关爱、融入治理三个维度精准发力,因地制宜优化“暖心护新”服务举措,打造新就业群体学院、迭代“甬爱E家”服务驿站,组织开展“留象关爱”、快递从业青年服务月、“‘甬’动半岛 ‘象’送清凉”、暑期子女托管、“象社夜校”等活动,集中力量、集聚资源提升服务质效,全方位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近三年来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近5.6万人次,涌现出“小哥说事”“村社吹哨、小哥报到”等特色服务品牌,有力推动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新就业群体融入“双向奔赴”的良性互动。

强机制,弘扬志愿精神

德润山海,善行象山。在颁奖典礼上,一位位优秀的志愿者被评为“道德模范”“象山好人”,得到最高礼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象山持久放大“最美”精神的示范引领作用,将服务的力量无限传递,不断丰富着社会文明的精神内涵。探索健全关心关爱身边志愿者的长效工作机制,完善先进典型储备库、信息库,在全社会多维宣传,立体、生动地展示先进典型风采形象。

完善志愿服务褒奖礼遇机制,先后出台象山县关爱抗疫志愿者“礼遇十条”、《象山县志愿者礼遇实施办法(试行)》,常态化开展春节、端午等“我们的节日”困难志愿者走访慰问活动,组织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开展“12·5国际志愿者日”公益观影、亚运场馆参观、志愿者团建、健康体检等活动,形成“德者有得”的志愿服务新风尚。

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和党员带头作用,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机关在职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全力推动“党员在身边”行动的通知》,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的要求,并将志愿服务作为党员干部年度民主评议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探索志愿服务向专业化、精准化和持续化发展的路径。依托“五社联动”机制,象山广泛动员党组织、社会慈善资源、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下沉城乡社区常态化开展“28号党群公益日”活动,累计开展活动360场次,惠及群众7.3万人次,认领兑现困难人群微心愿246个,让“有意义”的事“更专业”。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愿更多人携起手来,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爱心与温暖,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县域新实践的绚丽篇章。(记者 马振 通讯员 黄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