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964452/2024-167328

组配分类

工作进展

成文日期

2024-12-09

发布机构

晓塘乡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从负债累累到盖起别墅,象山橘农用双手托起产业共富梦

橘农李玲芹有一双伤痕累累的手,从小臂到指尖布满细细的血线。橘枝有刺,打理时一不注意就会留下一道血痕。

李玲芹的手。

她说,这些伤都是她的“致富勋章”。

李玲芹是象山县晓塘乡月楼村的媳妇,就在刚刚,村里合作社分三批拉走了952斤象山红美人。而在李玲芹的5亩橘棚里,黄澄澄的红美人还满挂在枝头之上,山上,还有一亩左右的“象山青”,“今年产出1万斤(5000公斤)红美人肯定没问题。”李玲芹保守预估。

从2018年开始种植红美人,李玲芹一家的日子可谓是一年一个样,靠着勤劳的双手,去年,她家还造起了大别墅。

李玲芹是从湖北嫁到象山晓塘乡的。2002年正月,33岁的她只身来到宁波,初来的几年,日子过得并不舒坦。

当时月楼村的很多村民都是吃“海洋饭”的,李玲芹的丈夫也借了笔钱在花岙岛圈了一块海塘养殖螃蟹。然而,一场台风下来,塘里的螃蟹逃的逃死的死。忙前忙后干了一年,李玲芹一家的27亩海塘最后只收获了4个塑料筐的螃蟹,卖了7000元。因为前期欠债,这7000元也被欠债的拿去了。

“当时真的很绝望,这双手我每天用来擦泪。”李玲芹告诉记者,嫁来宁波后,嫁妆全用来还债,还欠了几万外债,逢年过节,打来的电话的都是催债的。为了孩子,李玲芹夫妇只能撑下去。李玲芹到工厂打工,每月赚2000元。她的丈夫则继续捕鱼为生。

2015年,李玲芹的丈夫看到村里很多人开始种红美人赚了钱,也想加入。然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李玲芹一开始极力反对:“我们从来没有种过地,种不好怎么办?”拦了丈夫几年,她也看到了其他村民因为红美人赚到了钱,2018年,她不拦了,在村里其他农户的互帮互助下,她搭起了大棚,也种上了象山红美人。

修枝。

要种就要种好。没有经验,她和丈夫就用勤劳的双手弥补。她铆足了劲头学习种植技能,村里组织学习时,她场场不落。当时她还在工厂上班,每天早上五点不到,她就泡在大棚里精心照顾,七点钟,出发上工,路上买两个馒头啃着吃。下午下了工,又一头钻进大棚。她的丈夫也是如此,每天不是出海捕鱼就是下地种橘。

生病的枝干要锯掉后上药。

红美人是最难种的橘种之一,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娇贵。红美人对冷热变化特别敏感,花果数控制、病虫害防治等各方面都比其他柑橘难“伺候”。每一棵果树、每一颗果实的每一刻成长都需要橘农的百般呵护。但是,付出多少就能收获多少。从2020年开始,李玲芹扭亏为盈。虽然手上的伤痕越来越多,但是日子也是越过越好,家里有了积蓄,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2023年一年,她和她丈夫赚了30多万元,还盖起了别墅。 

从负债累累到年入三十万,李玲芹的心里满是感恩,她说:“要感谢政府对橘农的扶持政策,也要感谢村里对我们的帮助。”在老家湖北,李玲芹的一些亲朋好友问起她如何致富,她总是回答:“因为我在象山。”

橘生山海间,味道自然甜。象山县晓塘乡月楼村作为第一颗象山红美人的诞生地,村中种植红美人已经形成了一条“甜蜜”的共富产业链。

“晓橘嫂”来到李玲芹的橘棚中指点。

农户无需支付水费,灌溉、生活用水,都是村里水泵从水库抽取,电费由村里承担,大大降低了橘农们的种植成本。村里还提供技术支持,搭建大棚、种植橘树都有专家指导。晓塘乡成立“晓橘嫂”共富工坊,帮助橘农种植和销售象山红美人,通过开展“橘嫂种橘、橘嫂说橘、橘嫂卖橘”三大服务内容,为橘农提供从橘苗种植到成果销售的全程支持,提高农户收入。李玲芹成为了晓橘嫂的一员,平日里,她们以姐妹相称,你帮我种橘,我帮你卖橘……

李玲芹的双手并不美丽,布满了老茧和伤痕,这样的手,是象山“橘嫂”们最常见的手,她们的双手紧紧相握,共同托起了象山红美人的产业共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