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霜雪交侵,地处我县最西端的西周镇,山区最低气温降至-6℃。驾车行驶在象西线西周段沿线,映入眼帘的是占地17.2平方公里的象西循环经济园片区,这里厂区林立、项目集聚、商贸繁华……犹如一座“热岛”,涌动着勃勃生机和活力。
如果说,工业是西周的立镇之本、强镇之道,那么,象西循环经济园片区就是核心。这里,集聚了以汽模配、建材家居、食品机械等为主的龙头企业及相关企业400余家,下属的华翔工业园、临港工业园、西瀛生态科创园等区块,产业各有侧重又相互依存。
典型的如华翔集团为龙头的汽模配类企业,年均产值贡献量占比全镇50%以上,形成了结构完整、工艺领先、产能突出的汽模配产业链。还有乐惠国际、海螺水泥、威霖住宅等龙头引领的企业链群也蓬勃发展。
近年来,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进入周期性调整,该片区工业经济依旧“稳中有进”“稳中向好”。2023年,西周工业经济逆势飘红,全镇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42.4亿元, 同比增长5.8%,继续保持全县的近三分之一,牢牢占据全县乡镇工业领军地位。
“大块头”要有大担当,站在新年之始谋全局,西周穿越周期“挑大梁”,怎么干?快、新、优成为关键词!
一
“有多快呢?”
“新产品从研发到投产,两个月。”华鹰塑料总经理赖荣钢回复记者:早前正常周期一般得两到三年。
走访华鹰塑料厂区,可以看到主楼大厅里摆满了测试产品的相关设备,几名技术人员正加紧调试。一墙之隔的实验室、车间,测试工位上的技术人员,远远多于一线产业工人。
“这就是我们以‘快’制胜的‘法宝’。”赖荣钢说,2023年,华鹰塑料成功获评省级企业研究院,结合分设在上海的研发中心,公司研发技术人员占全体员工的三分之一, 将产品迭代时间压缩到极致,也让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2023年,华鹰塑料产值超2.8亿元,增长超30%。
新华泰模塑的“快”,则在抢占风口和市场开拓上凸显。
“朱总最近奔波全球跑市场,接电话的时间都没有。”提及董事长朱照华的行程,总经理李胜堂笑着说。
新华泰模塑曾是典型的外贸型企业,金融危机波及下,公司抢抓国内市场“风口”转内销,成功迈入“亿元级”产值行列。2017年开始,又快人一步进军新能源领域,成为宁德时代在浙江地区的最大电子结构件供货商。
2023年,新华泰模塑的产值超3.7亿元,内销产品占比70%以上,其中新能源产品占到30%以上。“内销‘风口’抓得快,疫情后复苏的外销市场也得尽快提上来。”这不,公司刚刚与德国一家大型汽车售后零部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
预计新一年,新华泰模塑的内外销量或迎“双响炮”。
产品迭代升级快、抢抓风口转型快……在西周,类似华鹰塑料、新华泰模塑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
它们,串珠成链、聚链成群、组群成网,让西周全镇乃至全县的工业经济实力、活力不断提升。
二
与“快”相辅相成的是“新”。 在美久汽配厂区,一片片薄如蝉翼的木皮,苎麻、藤本编织的布皮……经工人提取、选品、热压等工序后,出品供应县内外大型汽车内饰件企业。
“我们的产品在汽配行业里较冷门,简单来说就是‘贴皮’。”副总袁振杰介绍,早前公司主要生产天然木皮产品,供应高档油车品牌内饰件厂商。
趁新能源汽车产业东风,美久汽配对标新颖、环保、年轻态的产品特性,结合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接连开发苎麻、藤本等新型表面材料。
目前,公司新能源产品生产占比持续攀升,产线自动化率也提升到了80%以上。2023年,产值超亿元,当前订单已排到了5月份。
相比美久汽配,新华泰模塑的拳头产品以“小”见长。
“这是新能源电池的配件,别看单个仅手机芯片大小,名堂可不小。”李胜堂介绍,若以老工艺制造,该配件的模具开发得百万元起,厚度只能达到2.3毫米,自动化生产也要90秒/模。现在采用新工艺,模具10余万元/套,生产速度20秒/模,厚度0.5毫米,产能品质双提升,总体成本还下降了80%。
企业向“新”而行,数字化、智能化的助力不容小觑。
“现在在各厂区,开模、注塑、喷涂、装配等流水线上,注塑机械手是标配,超大型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精细智能机器人早成主流。”走访华众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杨之栋表示,部分龙头企业里,“数字化工厂”“未来工厂”纷纷兴起,不断驱动西周工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提速发力。
三
临近年末,园区里,与西周企业厂区车间一样繁忙的,还有县汽模配产业综合体。
“我们提供的8大功能服务中,技术转移、公共服务、检测共享、人才引育、产品展示这5项工作已全面铺开。”负责人谢财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背景下,政府服务“扶一把”,企业穿越周期、竞逐“新赛道”就“快一程”。
2023年10月,立足区域汽模配产业发展现状,西周镇打造全县首个“汽模配创新服务综合体”,聚焦行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大力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点燃全镇汽模配产业升级“新引擎”。
启动至今,累计为百余家企业提供260余项相关服务,签约科研院所12家,新增专家库专家118名;全镇规上企业研发费用首次突破6亿元,新增省级研究院5家、市重点研究院2家、高端创业团队1个,还促成了宁波华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个市级重大项目落地。
西瀛生态科创园也传来好消息,作为西周镇精心打造的小微企业“孵化园”,该园区2023年总产值接近7亿元。经过三年培育,入驻的近50家企业中,已有8家“上规”,其中1家产值过亿。
“当前西周已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腰部企业持续发力,众多潜力型企业奋力追赶的良好局面。”该镇分管工业的副镇长蔡治洲表示,西周工业要穿越经济周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源集聚的平台载体,更离不开优质的营商环境。
“主动靠前,精准服务”“共融、共享、共赢”……新的一年,西周镇将在持续完善现有平台功能基础上,集成全镇资源,持续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稳增长,抓创新、促招商,打造西周优势产业社区,不断迭代升级增值服务,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全县冲刺“千亿”目标中,彰显西周工业重镇担当。(记者 郑丹凤 葛艺芝 通讯员 赵媛 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