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韭山“守岛人”的春节

发布日期:2024-02-19 14:15 信息来源:今日象山 浏览次数:

正月初四早上7点,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岛南韭山岛,守岛人老夏打开管理站的厅门,初升的太阳犹如一枚鸡蛋黄,穿透海天之间的薄雾,给整座岛屿镀上了一层金膜。“三四级风,看样子会有船出海,或许能帮忙带点菜。”他眯着眼睛望向波光粼粼的大海,喃喃道。

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目洋东缘,丹城以东30公里处,总面积484.78平方公里,由87个岛礁组成,海域生物类群丰富,这里是全球最大的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中华凤头燕鸥的繁殖地,主要保护对象还有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江豚及与之相关的海洋岛礁生态系统。

从2003年开始,南韭山岛就配备了保护区管理站及相关工作人员,有一批守岛人常年驻岛管理,守护这座岛屿和这片海域。老夏本名夏松域,是最早入职管理站的守岛人之一。到今年3月,他就满60周岁了。龙年新春,是其退休前的最后一次春节守岛。

守岛人的生活,总是充满意外。“1月初轮值守岛,原定年前返家过年,谁知接班的同事家中突发急事,我就顶班了。”而因年底海上持续大风,物资补给不及,老夏年夜饭的餐桌上,只有米饭、咸鱼和豆腐。“味道其实挺不错,习惯就好。”他苦中作乐,直说自己不挑食:“这两天酱油虾皮汤拌饭,也挺香。”加上太阳好,早前降雨足,水电相对充裕,都挺好。老夏还说,入职以来几乎年年春节岛上过。“就像回家一样!”

史料记载,东晋年间南韭山岛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海防需要,爵溪街道有居民移居岛上,才有了南韭山村。老夏随父母上岛时年仅1岁,童年都在南韭山度过。上世纪八十年代,村民陆续回迁,岛屿重返静寂。前些年,老夏一家享受海岛移民政策,定居在了城区的海山佳苑小区。

离岛多年,老夏对童年的海岛时光多有怀念。2003年保护区管理站招守岛人,他第一时间报名,虽说作为编外员工,工资不高,但20多年来老夏一直兢兢业业守岗。

守岛人的工作,枯燥而又辛苦。驻岛值班期间,除了做好管理站各项设备登记、维护、保养等外,每天还要定期巡护,巡查违规拾螺捡贝、偷挖佛手、采石挖沙以及违章乱搭乱建等破坏岛礁资源的活动。

“上午8点开始,10点多返回,未巡完的下午继续。”老夏介绍,南韭山岛面积4.1平方公里,整座岛荒芜多年,植被覆盖率高,全岛巡护下来得四个小时,大多还得手脚并用攀爬。“最近几年挖螺捡鸟蛋的少了,挖草药的‘抓’到过几个……”据悉,外人上岛“盗 挖”,习惯把“包裹”藏到山洞里,所以岛上各个隐秘山洞成为巡护必到点。好在,春节到目前,无论岛上还是海上,都挺“太平”。

只是,一个人一座岛,实在有些寂寞。截至2月13日,老夏已连续驻岛43天,预计要到元宵前才能下岛。“吃的喝的我不在乎,就是想孙女。”老夏说:这次上岛前,跟孙女约好最多呆20天,大年初一,她来拜年没看到爷爷,视频通话哇哇哭,看到小姑娘脸哭得通红,嘴里叫着:爷爷回来……老夏心里酸酸的。

不过,老夏也说,马上要退休了,自己站好这最后一班岗,是责任更是一份使命。“年纪大了,以后再回南韭山的机会也不大,趁着最后这段时间,好好走走看看,留个念想。”(记者 郑丹凤 通讯员 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