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西街道:探索大物业模式 创建宜居生活

发布日期:2024-03-19 13:42 信息来源:今日象山 浏览次数:

共创智慧生活,畅享未来社区。在刚刚结束的丹西街道瑶琳未来社区大物业运营启动仪式上,该街道首次提出大物业管理运营模式,以未来社区作为示范点,推动城市服务转型,在城市治理精细化、生活场景多元化、客户需求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以“大街区模式”绘就共治共享蓝图。

据了解,“大物业”概念是基于物业管理行业由传统服务向生活服务转型提出的,由服务一个社区向服务一个街区转变,核心是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不断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瑶琳未来社区的大物业模式,不仅能够有效破解现有小区管理缺位、管理多头、监管不足等困境,还能推进现代社区治理体系重塑,助力政府实现精细化管理。”瑶琳社区书记黄海波表示,近年来,丹西街道始终坚持高质量、严要求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尤其创新性引入“大物业”管理模式,通过打造“政府安心、业主舒心、生态共赢”的物业管理新格局,做到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大提升、无物业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区域公共服务零死角,探索走出一条物业管理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全领域融入的创新之路。

黄海波告诉记者,未来社区的核心为“一统三化九场景”,即坚持党建统领,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导向,因地制宜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九大场景,突出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和邻里和睦共治,打造具有归属感、幸福感和未来感的人民幸福美好家园。居民在适宜步行范围内享有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商业消费、物业管理等服务供给,并充分享有参与邻里公共生活、社区公共事务的机会渠道,是集“安居工程、民生工程、社会工程”于一体的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是“完整社区”的实践方案。

在未来社区中,“大物业”管理模式主要扮演三个“角色”:当好“街区大物管”,服务区域要从墙内覆盖到墙外,不仅提供好小区内的楼道、小区道路的维护,而且要做好背街小巷、公共设施维护等全方位管理服务。当好“城市生活服务提供者”,积极拓展多元化服务内容,打造多元化社区综合服务阵地,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养老托幼、文体健身、家政家装、创业创新等全年龄段全方位的服务。当好“基层治理专家”,要努力打造专业化、综合化的服务队伍,将大物业管理与社区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组建并发挥志愿者、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推动物业服务融入基层社区治理。积极探索共治共建,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社区应急体系建设、除险保安攻坚等社区治理工作,补足社区管理力量不足的短板。

“‘大物业’最突出的优势就是高度整合资源,真正实现片区一体化服务。这不仅是物业服务模式的改变,更是基层治理体系的革新。”黄海波说,对已承接的瑶琳小区和新峰小区,已经开展标准化物业管理工作,按照5S管理标准进行空间翻新、区域规划和人员素质培训,提升员工服务形象和服务能力。“瑶琳未来社区大物业将在今后的运营中,始终聚焦居民高频需求提供服务,聚焦政府治理导向发挥作用,真正实现政府投入少、百姓服务好、企业效益强,全力打造好全县“大物业”管理运营示范新样板,走出一条‘优物业、强治理’的创新之路,为象山建设现代化滨海花园城市贡献力量。”黄海波如是说。

而在未来探索“大物业”城市服务模式的过程中,丹西街道也将始终把握发展基调,扮演好“大后方”“大管家”的重要角色,打造安全舒心、智慧便捷、幸福美好的社区人居环境,构建智能化社区综合服务生态体系,聚焦居民高频需求提供服务,聚焦政府治理导向发挥作用,真正实现政府投入少、百姓服务好、企业效益强,全力打造好全县“大物业”管理运营示范新样板,形成瑶琳经验,面向全域推广,热情拥抱充满希望的“大物业”时代。(记者 胡星艺 通讯员 余骏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