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塘一带好山青,峭石罘罳若画屏,贪听农歌行缓缓,红栏小坐起春亭。”这首清代丹城郊野诗,近日以栅栏浮嵌形式,图文并茂地出现在丹东街道“东湖姊妹”创业街文化墙上。
该街坐落丹峰社区春园路小区(海韵幼儿园后背),长约60米,朝南一排底层开办着服装、品茗、房产、蜂蜜、针织、化妆品及书画、音乐、舞蹈培训等14家小型精品店、工作室。因为毗邻学校、医院,交通便利,闹中取静,价廉物美,贴心服务,吸引着各类新顾客青睐。
去年下半年,丹东街道开展“浙江有礼·象善有你”县域文明新实践活动。街道妇联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该路段商户大多是自主创业的中青年女性,其中罗霞红针织后道加工店,多为附近陪读姐妹,从事针织品修剪整理,既能打工赚钱,又能照顾孩子。不过,当看到这里店牌简陋无序,门前随扔乱堆,路过群众颇有抱怨。为此丹东街道妇联与创建办合作,听取居民、商户意见,将该路段列入背街小弄整治项目,通过“因店制宜”精心设计、见缝插针综合布局,着力改造外围环境,提升品质颜值,打造“东湖姊妹”创业文化街。各家店牌统一规范,又体现精致优雅特色;门口旁摆放花尊、悬吊盆草、垂挂饰物,利用有限空间艺术造型,绿化美化;道旁樟树下围套筒栏,外写民间谚语、劝善谆言、励志名句;街角店间空场布写民间古诗、文明城市创建、妇女巾帼创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标语,还有以海洋蓝色为基调,特设部分非遗图画。沿路新装灯饰,夜间彩灯闪烁,照明又美观,还在商业街东侧、海韵幼儿园大门口改设儿童友好书屋、志愿者爱心驿站,营造人人志愿、随手志愿的氛围。
除了有形外观创意,还设置无形宣传密码。该街道深入采访各家店主,了解创业经历、奋斗感言,拍摄人物、商品、店面照片,整理制作视频、文稿,存入街旁二维码。路人经过,只要手机扫扫,就可了解店家经营信息,从而形成环境整洁、装饰简约、文韵浸润、宜业宜游、智慧赋能的“妇女创业一条街”,赢得居民群众的赞赏。
环境改观提升,有利聚集人气,促进创业共富。罗霞红在附近村、小区新设两个针织来料小加工点,员工增至50人,现成丹东街道妇联共富工坊。俞琴与人开办上品礼和店,以此为联络点,邀客会友获取信息,拓展旅游、研学、特色水果产销业务。走进“茶屋里”,满眼茶具茶书,装饰古朴典雅。主人罗珊珊常与来客品茗探讨茶艺、养生之道,积极推销家乡云南普洱名茶。东陈乡西山村陆雪芬与丈夫在此自产自销绿色蜂蜜——蜂语人,蜜品店售网销,推向全国各地。 (特约记者 陈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