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成“良方” 农民测产忙

发布日期:2024-03-04 08:43 信息来源:今日象山 浏览次数:

眼下,正是春土豆下种还未出苗的时节,在西周镇杰岙村山区,却已有不少土豆等着收获了。前几天,象西山区阴雨绵绵,气温低至0℃左右,杰岙山谷深处的山垄地上,大棚冬土豆枝叶粗壮青翠,一片春意盎然。

村党支部书记郑祖法与大棚主人赖忠厚,紧张地进行着收获前的测产工作。只见他挑选出长势最好的一垄,锄头一刨一提,一捧最大如鸡蛋,最小如鹌鹑蛋的“金疙瘩”就显露在松软的黑土里。

郑祖法忙凑上去:“怎么样?一株产量能达多少,最迟啥时候能收?”赖忠厚仔细拨开浮土,把七八个“小土豆”摘到簸箕里:“寒潮影响,气温实在太低,根块长势慢,正式采收还得20天左右。”

赖忠厚的这茬冬土豆,虽然不到一亩,却是杰岙村反季大棚土豆的“试验田”。从搭大棚到培土,再到下种、出苗……都在村民眼皮子底下进行。“试种成功,以后将推广到全村百余亩的山垄地。”郑祖法介绍,杰岙村山地资源丰富,为有效推进山区耕地“非粮化”整治地块耕种利用,该村与市农科院合作,“产供销”一体化引种精品土豆,助力“良田”归“粮”。

“2022年,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探索公司化运营,打造新品农作物引种试点基地,引种精品土豆,打响了东搬山生态农业的品牌。”郑祖法说,去年开始,除村集体外,村民也积极流转山垄地,春秋两季试种精品土豆,效益不错。其中,赖忠厚流转引种的700株秋土豆,收益达到5600元,给了他后续试种冬土豆的底气。

只是,冬土豆下种后,就接连遭遇寒潮,好在有市农科院专家的手把手指导,采用大棚套小棚保温的模式,植株长势良好。“专家说,冬土豆收获一般需要100天到120天,今年温度低,生长期还会拉长。”100天到了,看着大棚里植株长势旺,大家按捺不住进行了百日测产。

“挖了几株,长成的土豆平均个头还不大,能再长长。”赖忠厚颠了颠手中一株土豆的斤两:“预计跟秋土豆产量差不多,反季精品土豆价格高,这八分地,一季产值或能达上万元。”这样算来,种植技术成熟、市场渠道通达的基础上,一年三季的精品土豆,亩产或能超3万元。

西周镇八山一水一分田,近两年,杰岙村这剂“非粮化整治+特色生态+农业产业”的“共富良方”,已带动全镇精品土豆规模化种植突破200亩。目前,该镇儒雅洋等偏远山区村庄及相关农场,也纷纷效仿“杰岙经验”,积极对接县市农技部门,引种更多新品精品农作物,农文旅融合,打品牌拓市场,探索一条既强村又富民的“多元农业”发展路径,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记者 郑丹凤 通讯员 赵媛 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