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县上下扎实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政治引领坚定有力,稳的态势持续巩固,创新动能不断释放,融合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实现了争创共同富裕样板县的良好开局。2024年一季度象山居民收入企稳回升,但各项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维持居民高质量增收压力较大。
一、居民收入增速平稳
一季度,象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36元,同比增长6.0%,比2023年提高2.4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81元,同比增长4.9%,比2023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9元,同比增长8.1%,比2023年提高2.7个百分点。(见表1)
表1:2024年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指 标 | 收入水平(元) | 增速(%) | 较2023年增速提高(%) |
全体 | 20836 | 6.0 | 2.4 |
城镇 | 24181 | 4.9 | 2.0 |
农村 | 15209 | 8.1 | 2.7 |
二、居民收入增长特点
按收入来源分,人均工资性收入10134元,同比增4.5%;经营净收入4656元,同比增6.7%;财产净收入2287元,同比增6.4%,转移净收入3759元,同比增8.7%。(见表2)。
表2:2024年一季度象山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单位:元、%)
指标 | 全体居民 | 城镇居民 | 农村居民 | |||
绝对值 | 增幅 | 绝对值 | 增幅 | 绝对值 | 增幅 |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20836 | 6.0 | 24181 | 4.9 | 15209 | 8.1 |
一、工资性收入 | 10134 | 4.5 | 13556 | 4.3 | 4880 | 9.8 |
二、经营净收入 | 4656 | 6.7 | 3970 | 7.2 | 5478 | 4.1 |
三、财产净收入 | 2287 | 6.4 | 3179 | 3.6 | 795 | 8.6 |
四、转移净收入 | 3759 | 8.7 | 3476 | 5.8 | 4056 | 11.7 |
(一)工资性收入是增收主要动力。一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破万,为10134元,同比增长4.5%,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48.6%,对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为37.6%。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3556元,增长4.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6.1%;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880元,增长9.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32.1%。主要支撑因素:象山围绕“363”拼经济专项行动,全链条做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春节假期后企业复产、员工返岗情况均好于上年同期,再加上一系列优化就业创业政策的新出台或延续生效,为工资性收入平稳增长奠定基础。
(二)经营净收入平稳增长。投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不断优化,进出口贸易较快增长,订单增加刺激工业生产较快恢复,中小民营企业表现活跃,制造业经营收入增长较快。线下消费需求加速恢复,节假日消费需求集中释放,经营效益继续改善。一季度,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4656元,同比增长6.7%,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22.3%,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5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3970元,同比增长7.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6.4%;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5478元,同比增长4.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36.0%。
(三)财产净收入持续增长。一季度,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2287元,同比增长6.4%,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11.0%。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3179元,同比增长3.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3.1%;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732元,同比增长2.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2%。城镇居民投资习惯发生了变化,利息净收入、红利收入和出租房屋财产性收入总额有所增加;由于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积极推进,农民土地流转租金收益得到保障,农村居民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收入有所增长。
(四)转移净收入较快增长。一季度,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为3759元,同比增长8.7%,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18.0%。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3476元,同比增长5.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4.4%;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4056元,同比增长11.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26.7%。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养老金、退休金等提标扩面,聚焦重点群体,优化低保、特困、残障等特殊群体帮扶政策包,落实“三农”扶持政策,民生兜底保障更到位,多措并举保障城乡居民转移净收入增长。
三、居民消费能力较强释放
春节期间象山打造“找年味、寻潮味、品鲜味”各类文旅产品,文旅市场行情火热,商文旅深度融合势头日益明显,餐饮、交通、旅游、美容等线下服务消费增势良好。一季度,象山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速明显,全体居民消费支出11073元,同比增长9.8%,较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723元,同比增长9.4%,较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296元,同比增长10.1%,较上年同期提高了5.1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消费占比较高的是居住和食品烟酒类,这两项占总消费的一半,提升最快的是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拉动消费增长9.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主要是食品烟酒的支出,占消费支出的36.4%,拉动消费增长3.5个百分点。
四、居民高质量增收面临的挑战
(一)工资性收难以维持高速增长
一直以来,象山居民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五成左右,主体地位稳固,是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太乐观,房地产市场低迷,失业率有所上升,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规划准备不足、“慢就业”情况持续,但同时一线岗位招工仍较困难,工薪收入群体规模难以持续扩大,要维持工资性收入长期高速增长难度逐年加大。
(二)转移净收入拉动有限
居民转移净收入中有近七成来源于养老金或离退休金,对转移净收入的增长起决定性作用。但近年来,由于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支付标准的持续提高,养老金涨幅已从原来每年10%左右,降至2023年的3.8%。另外,根据最新规定城镇个体劳动者缴费比例由18%调整为20%,转移性支出增加,对居民增收造成影响。转移净收入中还有近三成来源于外出人员寄带回收入以及赡养收入,该部分收入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
(三)收入群体结构不够理想
从调查样本来看,城乡居民群体结构不良,离退休人员的占比进一步扩大,城乡分别为28.7%和32.9%,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了4.3和2.8个百分点。这类群体收入相对稳定,但造血功能差,增收难度加大。另外,农村居民样本中存在脱节现象,部分样本户收入奇高,即使整体收入增速较为理想,但通过加权计算和处理奇异值计算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水平均有所下滑。
五、促进增收,提振消费的几点建议
促进居民增收,提振消费信心是一个多维度的课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切实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居民就业面和就业质量。
一是构建高质量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政策与产业、金融等政策的协同,支持新领域新赛道创新创业,推动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高质量就业。二是构建技能型创富有效模式。根据企业和职工需求开展各类技能提升培训,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大公共就业服务的推广力度,加强就业动态监测,拓宽就业渠道。三是坚决落实好稳就业相关举措,强化稳岗服务措施,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搭建供需交流平台,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服务。
(二)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提升投资理财能力。
一方面加大宣传教育,提升投资理财能力。财产性收入增长依赖于居民自身的投资能力和理财水平。投资理财是农村居民的短板,打破农村居民只会存款的单一方式,要加大对农村地区金融投资知识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投资理财选择,助力财产性收入有效增值。强化产权保障,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完善集体资产登记、流转、处置等配套制度,为农村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提供制度保障。
(三)着力推动商贸服务业发展,助力消费潜力释放。
商贸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消费规模的扩大和消费升级,从而推动增收的重要方式。一是出台阶段性税收减免政策,促进小微服务企业和个体户健康发展;二是不断丰富服务消费业态,适当放宽“摊位经济”“夜市经济”,为众多小众、低频的新兴服务业态集聚消费者;三是持续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定期发放各类消费券,实现消费服务提升;四是依托本地服务零售平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利用新媒体的直播模式、体验模式,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居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