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民政局关于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29号提案的答复

陈云峰、丁斌渊、林斌委员:

   你们《关于提升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的建议》已收悉。根据你们的建议,结合我县实际,现将办理意见函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涉及卫健、医保、民政三个部门,一直以来,三部门间协同共进,聚焦“居家—社区—机构”立体式医养 服务模式,打造医养结合机构示范点、打通数字医养串联线、拓展医养服务内涵面,构建医养结合“点、线、面”立体式服务体 系,不断提升我县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水平。

  (一)落实居家老年人普惠机制

   针对村、社区居家人群,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和“互联网+”服务。

   一是开展省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落实老年人健康状况综合评估(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情感状态、营养状态不良风险、口腔健康及体适能状况),2023年完成老年人“健康画像”1.4万人次(2022年以来累计完成2.9万人,2024年计划完成1.1万人),精准开展5+1老年人健康服务(“光明”“安康”“营养改善”“失智老人关爱”“智慧助老”+“口福”)1.4万人次(2022年以来累计完成2.9万人,2024年计划完成1.1万人)。

   二是实行签约医生上门服务。在走村入户个体签约基础上,拓展以老年人家庭为单位的“功能社区”模式,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包。签约医生定期开展巡诊、随访、体检、预约就诊绿色通道等健康管理服务,2023年65周岁以上老年人重点人群签约达83229万人,签约率达87.38%。

   三是开展“互联网+”医养服务。融合家庭病床和家庭养老床位,为居家老人提供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压疮护理、管路护理以及简易诊疗、移动药房、付费结算等移动医疗一站式服务,先后完成“上门零距离”服务1万余人次,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19797人次。

   四是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具有本县户籍并居住在本地的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优抚对象、本人及子女获得县级以上见义勇为荣誉称号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的重度失能失智、中度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一定时间的免费居家养老服务,其中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每人每月45小时,中度失能失智老年人每人每月30小时(已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的除外)。目前已服务在册老年人1.26万人,其中中度失能老人88人,重度是能老人49人。

  (二)提升机构失能照护能力

   针对养老机构人群,通过与医疗机构协商建立契约合作关系,提供定点医疗服务。全县已建立医养结合机构4家,其中嵌入式机构2家,颐养小屋18家,养老院与医疗机构签约率100%。

   一是机构深度融合,提升便利度。建立县老年公寓、县老年医院“实时沟通、定期会商、专项服务”三个有效沟通机制,组建“定期巡诊、长期负责、专家会诊”三个医疗服务团队,实施“分步、分类、分级”健康管理,实现入住老人“不出门就医”,院内医生“可上门出诊”,2023年累计巡诊、会诊老人21600人次。

   二是建设“颐养小屋”,提升亲和度。针对公立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由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在养老机构建设“颐养小屋”18个,建立医养服务哨点,定期上门提供巡诊、配药、健康宣教、健康体检等服务,打通卫生院、养老院合作途径,实现“1+1>2”双赢局面。

   三是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中增养试点。聚焦失能老人医疗需求高、养老问题突出,探索基层卫生院“医中增养”模式,高塘岛乡卫生院作为试点开展海岛医养融合项目,激活基层卫生院床位使用频次,实现病床效用最大化,组建专业团队、实现专业照护,调整收费机制、实现服务普惠化,高塘分院医养结合试点已于2023年8月初开始试营业,设立养老护理床位18张床位。

   四是实行民办非机构运营补贴制度。鼓励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收住本县户籍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按轻度、中度、重度依赖,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00、200、300元运营补贴,为机构失能老人照护提供资金支持。2023年共有1539位失能失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享受托养服务,发放运营补贴220.64万元。

  (三)建立并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我局深入推进象山县长护保险的试点工作,从2023年1月起正式实施长护保险制度,目前已有29家定点服务机构,为我县2300余名重度失能人员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一是逐步提高长护待遇水平。长期护理保险是为重度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覆盖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在内的所有基本医保参保人员,根据失能等级不同,入住定点机构接受护理服务的,按床日定额每月补贴1200-1800元;选择居家护理的,享受每月最高不超过30小时的上门护理服务。截至目前,长护保险基金已累计支出2177万元,保障了我县重度失能人员日常生活照料和部分医疗护理需求服务及费用,有效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的经济负担和护理压力。

   二是开展专业失能等级评估。2022年,由民政牵头,医保、卫健、人社等四部门联合发文,成立了象山县失能等级评估委员会,组建了专家团队和评估人员库,评估专家及评估员均为全科、康复、护理等执业医师、注册护士、康复治疗师及能力评估师等专业人员。全面对全县户籍老年进行生活能力评估,评估结果共有7446名失能老人(轻度4732人、中度1063人、重度1651人)。后续每月由长护保险经办机构组织评估人员开展失能等级专业评估,符合条件的失能人员则可长护保险待遇,已累计评估12836人,评估通过2500人。

   三是延伸医疗护理服务待遇。为解决失能人员前往医疗机构接受医疗护理不便的问题,打通居家医疗护理医保无法支付的堵点,我局进一步优化医保领域便民服务,减轻失能人员负担。推行家庭病床政策,瘫痪康复期、偏瘫患者等六类人员可向基层医疗机构申请家庭病床,建床后享受住院报销待遇,报销比例不低于70%。实行“医保家付”政策,失能人员可通过“浙里办”APP、“熙心养护”微信小程序以及各大医院的“互联网医院”等渠道提出申请,涉及的相关费用参照院外检查治疗待遇,按三甲医院的支付标准,职工医保报销80%-85%,城乡居民医保报销70%-80%。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完善顶层设计

   一是坚持专业引领,建立完善医养服务体系。切实发挥县老年医院龙头作用,制定《象山县老年医院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挂牌县医养结合技术指导中心,承担全县医养结合机构指导、培训、质控等任务。二是逐步建立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培育失能护理市场,充分保障现阶段人民群众的长期护理需求。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设立医养结合专项资金,落实医养结合机构建设、运营补助,“医中增养”享受民办养老机构同等补助标准。

  (二)提升服务内涵

   一是推进医护融合,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医养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培训,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规划。完善培育机制,依托卫校、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养人员岗前教育、岗中培养、继续教育培养体系,加强医养结合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打造医疗诊治、护理康复、生活照料、社工关爱一体化专业团队。继续加强村医队伍建设,夯实医养结合服务网络,提升医养结合便捷度、满意度。二是完善设施网络。加快推进县老年医院改扩建工程,增设床位100张,积极创建国家医养结合示范机构。进一步完善县中医医院省级安宁疗护标准化病区建设,畅通县域转诊机制,提升临终老人专业化照护水平。大力推动基层分院、民营机构开展医中增养服务,2024年建成丹东、贤庠、定塘3家分院医养结合床位80张。三是推动数字失能筛查。以“建设省统建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为基础,建立老年人“全面、动态、连续”的电子健康档案。集成医疗、医保、社保、养老等资源信息,设置失能评估、健康档案、长护险审批、适老化改造、预警感知等模块,实现失能老人评估入库—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护理服务—事后一件事闭环管理,推动老年服务指标监测“一屏清”、老年优质服务“一键达”。四是完善失能老人健康管理。深入实施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提升老年健康管理水平,拓展推进“云上护理”,根据老年人健康需求推出个性化家医服务,千名老年人医疗机构康复护理床位达5.5张,二次医养结合服务率达65%以上。增加“颐养小屋”覆盖范围、医疗功能和服务频次,设立“安宁小屋”“心灵驿站”等安宁疗护服务工作站,推进老年人全周期一站式照护服务。五是加强护工培养与监督。鼓励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护工团队积极参与民政“家庭照护者”“养老护理员”等“一老一小”项目制培训,提升服务专业水平。加强对长期护理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服务素质,提升社会对护理服务行业的认可和肯定,促进我县护理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三)鼓励多方参与

   继续落实老年人生活能力评估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引导成熟优质的养老服务企业加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壮大养老服务市场。


象山县民政局

2024年5月8日

(联系人:柴立忠;联系电话:15958856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