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卫生健康局关于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42号提案的答复

医药卫生界各位委员:

你们在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强化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议》已经转至我局办理,感谢你们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你们提出的建议内容实在、建议中肯。针对你们提出的建议意见,我局认真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诚如提案所言,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2023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编办等10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019年我县积极响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制定下发《象山县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县委办〔2019〕5号),组建3家医疗健康集团,以整合共享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分级诊疗模式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目标,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落地,取得了预期成效。2020年制定下发《高水平高质量推进象山县医共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象政办发〔2020〕5号)、《象山县县域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象政办发〔2020〕36号),实施“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双轮驱动、“医共体迭代升级健共体”战略,深入推进“以联促共”“医防融合”建设。2023年,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实施“医联体+医共体+健共体”三体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健康服务能力提升。

一方面提质创优,建强龙头攀高峰。三家医共体牵头医院与省市三甲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县第一人民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千县工程”, CMI值、RW≥2占比、三四类手术占比全省排名较2022年分别进位22、24和17名,2022年国考成绩较2021年提升18名。建成县内首家事业单位博士后工作站,引进全职外籍博士后1名,入选浙江省医坛新秀2名,培养硕士生导师3名,柔性引进高端团队11个。开展新技术新项42项,新增名医工作站3个,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6个,新增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18项,发表SCI论文50篇,获专利155项,县域就诊率达92.81%。另一方面提质扩面,夯牢基层织网底。依靠总院强分院,建成基层名医工作服务站3家、基层中医阁6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7家,慢性病一体化门诊11家,建立巡回医疗服务点47个。建设市县联动病房,基层分院实际开放床位从81张扩增至200张。石浦分院康复科出院患者递增33.3%;成立半岛急危重症联盟提升基层急诊服务能力,新增急救站点3个,规范化星级急诊室9家。实施医共体内科室共建、垂直管理等模式,建成宁波市基层特色专科6个。完善“五大急救中心”、“五大共享中心”运行管理,双向转诊同比分别递增16.33%、346.08%,基层就诊率达67.09%。

实现分级诊疗,关键是乡村的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解决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这些问题,能够得到群众的信任,对就医行为进行必要的引导。就目前来看,分级诊疗制度有序推进,但距离让群众能够就近就便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仍有较大的差距。

下一步,我局以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重点,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核心是推进专业人员的精准下沉,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使更多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县域内得到解决。

一是整合优化县域医共体的资源布局,实施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七大行动”,推广介入、腔镜、微创、体外膜肺氧合等技术,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中心建设,提升重症、肿瘤、儿科、慢性病、传染病等诊治能力,针对群众需求和主要外转病种增设二级学科、发展亚专科。

二是提高服务和管理的同质化水平。推进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心电诊断、病理诊断、中心药房等县域共享中心的建设。强化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大力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共享。

三是提升基层首诊和疑难疾病的识别转诊服务能力。重点加强基层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以及康复护理等住院能力建设。通过专家派驻、专科共建、临床带教等方式,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牵头组建“三医联动”工作专班,促进医保政策协同,优化人事薪酬管理制度,加强监测评估和宣传引导,确保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在“强龙头、强基层”的方向上稳健发展,让群众在基层获得更多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再次感谢你们,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督促我县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工作。

象山县卫生健康局

2024年4月17日

(联系人:李波 ,联系电话:13858388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