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晶晶:一座城池有世间万象

发布日期:2024-06-14 08:48 信息来源:今日象山 浏览次数:

龚晶晶在海曙区城市人才生态发布会上发言。

人物名片

龚晶晶,1990年出生,象山县东陈乡人,独立媒体人,澎湃新闻特邀专栏作家,公众号“明州世相”创始人。浙江省青联委员,浙江省作协成员。出版有长篇纪实文学《向海而生:宁波1200年开放史》《追鱼》《宁波往事》等。


五月末的一个中午,记者在龚晶晶的办公室见到了正在电脑前码字的她。她说最近的工作重心主要是放在长篇纪实文学《世上为什么会有天一阁》和《宁波传》这两本书的创作上。

“天一阁这本书讲的是整个国家和城市对于书楼的守护。我想从这个视角,还原一个不为人知的天一阁。”龚晶晶说,宁波人都知道天一阁,知道它是城市文化地标,却不知这个书楼是如何从一个私家藏书楼一步步成为如今的“城市故宫”,400多年来,书与楼又如何存续至今。

至于《宁波传》,龚晶晶用“查阅博、笔耕勤、期望高、担沉重”来形容这次约稿。它是由中宣部和国家外文局支持的大型国际出版工程“丝路百城”丛书中的一本,正式出版后还将以多语种在海外发行。

龚晶晶的出生地东陈村,正是汉章故里,少时曾就读于汉章先生早年创办于鉴池公祠的东陈小学。她说,想不到长大后从事的工作居然也会和汉章先生一样,记录历史,写书编书,还有幸受邀前往先生曾经任教过的北京大学讲授非虚构写作。

生活在宁波,她一直用心在深度挖掘发生在宁波的故事。身在明州,眼观世相,她的公众号叫“明州世相”。“明州”是宁波的古称,“世相”则是对客观世界的统称。龚晶晶说,她更愿意理解为:我心光明,自成一州。在她眼里,宁波是一个充满光和力量的城市。

2017年3月,”明州世相“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嘿,你有理想吗?我有,所以我辞职了!”文章的开头,龚晶晶道出了自己从新闻平台裸辞的原因——为了理想。

创办“明州世相”之前,龚晶晶一直从事新闻行业,做过调查记者、财经记者。她常常问自己,自己的文字能为这个城市、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她也试图从过往的新闻作品中,寻找自己认为的价值所在。比如,顶着40多度高温从凌晨2点跟拍到晚上的垃圾填埋场工人,日复一日在精神病院重症区照顾患者的男护工,为保护母亲失手杀父的中国美院高材生,追踪一年多却一直未能完稿的中国船王后人……最后,她幡然醒悟,原来,自己一直想做的不是记者,而是一名记录者。

“我算是在人间捡故事。”关于公众号的选题,龚晶晶笑称自带“磁场”,基本都是故事找上门。如《东海野生大黄鱼灭门记》是朋友跟她聊海的时候受到启发;《上海“孤儿”与奉化国际灾童教养院》是主人公竺梅先的后人找她来帮忙证明烈士身份时了解的;又如,华美医院太平间的守灵童子是在采写一个江北好人时无意中知晓的;再如《宁波版盲探:双目失明的扫黑大队长》《511个艾滋病在押人员和他的12年》……是相关部门找的她。

“虽说不做记者了,但是记者的风格还一直保持着。采编过程中最多的就是跟受访者聊天,这也是我最喜欢、最享受的过程。” 她感慨:对于爱,宁波总是一呼百应。她记录过第一医院门口一对乞丐父女多年来相依为命的感人故事。推文发出短短3天,便有了200多万的阅读量,1141条留言,1502条信息,并被全国残联官方头条转发,宁波、温州、杭州等地读者还送来数万元善款。她还报道过象山大徐镇大徐村一个专为孤寡老人服务的老年食堂运维困难,结果引发读者匿名捐款11.6万元,足以支撑这个食堂再运营2至3年。

“明州世相”自创办起就有明确定位:只为记录,不为流量。龚晶晶说,在人人自诩自媒体的时代,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更需明白:流量越大,责任越大。作者需知道笔下是有力量的,当其落到某一对象身上时,需考虑事件中的人是否能承担得起,推文出去,是否会改变对方的人生走向,如果带来的是“不好”的结果,那宁可选择不发。

她总爱打趣说,“明州世相”是一个“年更号”,一直不紧不慢更新着。2017年至今,累计更新50余篇,网友催更,她也从不焦虑。龚晶晶认为,公众号不是目的,而是传播手段,她只是希望通过 “明州世相”记录那些公众应知而未知的城市记忆,传播她所见证和记录的真实故事,并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来触动人心,引发思考。如今,“明州世相”已成为全国颇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新媒体品牌,帮扶弱势群体超过500人,捐款捐物超过100万元。

“真实自有千钧之力。”龚晶晶说,自己的文字不为当下,而是留给以后的人看,“我会一直保持着公众号不接商约的初衷。”为此,在公众号开设的第二年,她的丈夫也裸辞了,两人创办了宁波世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为了实现她的理想,让她能静心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丈夫张树勇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包含着对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如今,世相传媒走过了6个年头,两位从象山走出去的年轻人也早已开始反哺象山。他们以世相传媒为平台, 将专业知识和创新理念引入到象山的文化项目中, 在陈汉章读书节、贤庠“花田囍事·十里红妆”等文化盛事中,生动展示象山的文化底蕴和魅力,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龚晶晶称,家乡象山有很多灯塔,家乡也是她心中的那座灯塔,远远望见,便知自己的来处与归途。她希望,自己能够把在外面世界汲取的力量,反哺到家乡的发展上,让家乡变得更鲜活,更有生命力。(记者 王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