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监测调度,系统推进牵引性任务。印发实施2024年“奋战一季度,拼搏开门红”攻坚行动,率先制定进一步扩需求增动能优供给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70条(即8+4政策),出台支持企业稳岗优工促生产“12条举措”,有效推进企业项目“两重不停”等10大行动20项重点举措落地,创新实施象山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2025年“破千亿”关键十招。印发2024年全县创改开和“十项重大工程”标志性成果、标志性项目、标志性改革举措清单55项;高质量迎检省创改开督查,形成“四张清单”和专项资料汇编。印发“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启动“十五五”规划前期34个课题研究,前瞻谋划“四个重大”(重点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政策)。
(二)强化统筹协调,跑出有效投资加速度。按月开展投资预测及分析,召开投资及重点工程推进例会协调推进项目难题,金电、石浦再生资源市场等29个重大项目顺利开工入统,8个省“千项万亿”项目投资完成率90.2%、高于全市平均26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2;4个新开工项目均实现提前开工,开工率并列全市第1。2023年增发国债资金3.42亿元全部到位,争取专项债券资金3.2亿元,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8个、资金1.67亿元。定期组织召开十项重大工程例会及推进会,按照3+10体系联动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及十项重大工程工作。
(三)强化创新转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月度、季度监测,定期排摸新企业,确保应统尽统,不断壮大战新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深入研究、论证谋划未来能源、未来海洋、空天科技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对氢(氨醇)能、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当前形势、我县基础优势、发展路径等开展深入分析,安排1000万元财政资金对未来产业重大项目予以支持。深化南田海上能源岛开发研究,以风光核储氢为重点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全力突破氢能和储能产业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深化双浦一体化产业总体思路研究,配合推进环三门湾区域协同规划, 提升我县区域发展战略能级。把握中央加杠杆机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梳理申报高技术及产业领域超长期国债项目5个,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加强重点指标监测分析,走访调研象保合作区、象山影视城等重点平台。
(四)强化示范先行,不断深化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组建成立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管委会,联动中咨公司、市发改委开展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优化提升方案编制,完成《象山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倍增行动计划》《海洋经济八大产业链“链长+链主”机制》征求意见稿,海洋经济综合考评保持全市前列。着力推进海洋经济标志性工程,东海(象山)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纳入省部共建并开工建设,金电项目开展混凝土搅拌站建设,全县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95.48万千瓦,新港码头、大中庄码头取得保安证书准备市级验收,全省首个半潜式养殖工船开展下水测试,全国首批陆基RAS(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大西洋鲑鱼成功上市,全国沙滩足球巡回赛成功举办,设立全国首个跨省共建蓝碳生态碳账户完成全省首例“蓝碳+产权+司法”交易。
(五)强化改革攻坚,不断提升共富获得感。深入实施“1+4+12”共富工程,策划“共富合伙人”计划,探索失能老人“医康养护”一体化模式,推动5家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医中增养”项目,研究人财物保障政策和标准化建设体系,开发数字化平台1.0版并试点运行;推动3个新市民服务中心建设,探索新市民常态化活动融入和公共服务无差别化供给机制。扎实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围绕促进生育支持政策人本化、青年与海创新一体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外来产业人口本地化、旅居康养人口社群化目标,有效推动托育服务体系、科教人一体化、产业工人一体化培育模式、海洋艺术疗愈等一批标志性改革,积极构建人口数据动态监测体系。
(六)强化战略引领,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印发长三角一体化年度工作要点,实施产业转型对接计划。与宁波大学、浙大宁波理工、中国计量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45次。加入长三角文旅推广联盟,开拓安徽旅游市场,签订象山旅游(安庆)文旅战略合作协议,开通象山(安庆)首条飞机旅游线路,三门湾3.5-10万吨级主航道工程列入《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与台州临海市审管办完成签约,开展政务合作,梳理确定《“台州人在象山”政务服务“异地通办”合作事项清单》125项。持续打造对口工作升级版,完成雷波21个乡镇与象山18个乡镇街道全覆盖结对,推动与延边州敦化市开展马铃薯种薯的科技合作,2024年回购12吨的脱毒马铃薯种子。重点跟进龙井市夏雨明东精品民宿村落项目,深入做好对接工作。与蚌埠市在科技、教育、农产品采购等方面签订合作协议。
(七)强化体制建设,有效激发体制机制活力。结合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切实加强民营经济政策宣传,开展“政务公开在浙里‘32条’进民企”活动,联合举办“政务公开在浙里‘32条’进民企”政策宣讲活动。排摸重点民营企业,积极申报10家省级重点联系民营企业入库。构建产业工人一体化培育模式,形成《象山县构建产业工人一体化培育模式方案》,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印发《象山县产教融合“五个一批”试点工作方案》。开展“330企业”和重点行业企业信用提升行动,做好人社、公积金等领域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证明工作。“信用+小店经济”拓展我要保、我要赔等增值化服务功能,在石浦地区推广应用,守信商户农产品上架市“天一分”惠民专区。
(八)强化能源科创,深入推进低碳试点县建设。形成《2023年度象山县低碳试点县“五张清单”工作要点》,牵头推进“两新”工作,起草《象山县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创新开设“双碳”窗口,累计为10家企业提供双碳增值服务。开展能源行业设备能效提升专项节能监察22家、节能审查事中事后专项监察2家、企业用能预算管理27家。29个项目列入市县重点节能改造项目,预计实现节能量1.45万吨标准煤。分类分级制定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方案,出台电力保供专项补贴。加快中国海装象山大型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建设,积极招引布局储能、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为5.16万千瓦,新建充电桩281根。压紧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电力企业和管道企业安全大检查,督促相关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隐患辨识整改。加强电力隐患排查整改。开展重点医疗单位用电安全检查,做好非直供电小区电力隐患排查整改。
(九)强化学习教育,队伍建设提质增效。坚持以“严”字为要,严格管党治党,严格党内监督,对党建、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任务进行分解细化、责任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党建责任制,进一步强化主责意识,持续传递压力。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以作风建设为抓手,运用约谈提醒、谈心谈话、通报批评等方式,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效率意识,以过硬纪律作风促进工作提质提标。全面增强组织力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以深学笃行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生动表现。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业务工作,从工作实际出发,做到学以致用,用业务实绩检验党建工作成效,在实践中深化理解、持续运用,将理论转化为破解问题的思路和推动工作的举措,将学习研讨形成的工作举措纳入党建督办工作,每半个月督办一次,确保每一项措施有效执行。围绕学习新修订的《条例》,组织开展集体学习5次、交流研讨1次,邀请县纪委监委周卫国组长开展专题辅导1次。针对退休老党员结合党日活动组织移动课堂,送学上门30余人次。开展党纪处分条例宣讲7场520人次。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思路
(一)强谋划优布局。开展“十五五”发展规划前期研究,编制《石浦港一体化发展规划》,制定《象山县海洋经济发展倍增计划》,编制《象山县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发挥新能源配储容量优势,比选确定新型储能发展方向及合作企业,重点论证压缩空气储能、液流储能优劣势及产业带动性,抢占储能产业发展先机。研究制定象山“百岛千航”低空经济试点方案,全力争取低空经济空域开放试点,谋划推进空域管理平台、起降网点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体谋划松兰山到半边山区域空天产业发展规划,谋深商业航天港和低空经济产业园发展平台。深度谋划南田海上能源岛开发建设,明确区域发展方向、重大项目和实施路径。紧扣“两重”领域,深度开展沿海高铁、象山港三通道等重大项目论证,谋划万卡级算力中心、产业基础设施高级化等重大项目。
(二)强调度优运行。一体推进“3+10”重大工程,进一步发挥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发改牵头抓总作用,完善“4431”工作机制,全力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对照《2024年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和“十项重大工程”标志性成果、标志性项目、标志性改革举措清单》抓好各项目标任务落实。锚定全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151”工程和“2+4”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加快旅游消费转化,增强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度。加强“吃住行游购娱”规上企业培育,举办“周末嗨象山”“开游节”系列宣传活动,推进餐饮、民宿康养、海洋运动等产业发展。深入挖掘滨海文旅、影视文化等领域创新亮点做法,做精做靓带有海洋风情的象山服务业特色场景,形成服务业“百千万”典型案例1-2个。
(三)强投资优结构。聚力有效投资百日攻坚行动,全力以赴挖潜突破,力争下半年投资扭负为正。健全重大项目“1245+4431”统筹协调保障机制,持续深化重点工程拔钉清障攻坚行动,扫清项目推进难点、堵点问题,加大项目保障力度,促进项目提质放量。在建项目建设工期再优化、再提升,加强施工力量,通过压缩施工工期弹性空间、优化夜间施工等方式,全面加快浙江金七门核电站一期工程、西沪港渔旅融合示范项目、大目湾青创园建设工程等56个在建项目施工进度,实现投资增量。重点攻坚宁波伊绿丙交酯及钕铁硼、东能聚丙烯改性材料等6个四季度开工项目提前至三季度开工。
(四)强变革优动能。持续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全力攻坚“八链提升”,聚焦“才能兼备、余生有幸”八大产业赛道,建立健全产业链“链长+链主”机制,促进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临港装备产业港、绿色能源枢纽港、国际商业航天港、蓝色粮仓集散港、海洋运动中心港、青年与海双创港“六大特色港”,全力打造海洋经济开放创新平台,积极争取省海洋产业发展平台。充分利用上海等大城市产业溢出效应,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宁象城际铁路、G527岳井洋大桥及接线工程象山段等重大跨区域交通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省域“2小时交通圈”。加大与长三角地区的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合作,不断提升我县科技、教育、医疗水平。落实人口高质量发展改革任务,做好“十五五”人口高质量发展前期研究课题,协调出台县产教融合“五个一批”政策、县产业工人一体化培育政策、县外来人口公共服务无差别化政策。
(五)强底板优基础。打好“项目带动、产业转型”组合拳,依托乡村振兴示范点自然禀赋和特色资源,通过扶持发展水产养殖、水果种植、乡村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一线一工程”乡村振兴示范点及援建项目建设;全方位实施“政府+企业+个体工商户”消费帮扶模式,依托象山共富直播基地,发挥“线上+线下”优势,推动更多遂昌优质农产品进入象山市场、宁波市场乃至全国市场;全面做好粮油保供稳价,抓实稻麦收购、粮油增储等任务,持续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推动“浙江粮仓”数字化平台应用。扎实推进“未来粮仓”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粮食仓储设施体系,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持续抓好机关党建,深化“一强两争三创”活动,打响“发改象潮头”党建品牌,不断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